第664章
太子还在说:“事关重大,当然要小心调查,不能马虎了事,姑姑你也不需要杞人忧天,自寻烦恼。”
太平语气平平地说:“本宫也不想自寻烦恼,可是不知道何时起来的风气,皇宫之中魑魅魍魉横行,本宫身为公主,自然有责任肃清后宫,还皇兄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
皇上说:“太平说的对,这件事情不能无止境的查下去,三郎,就七天时间,如果你无法给出一个交代,就让太平帮你查。”
太平看着郁闷的太子冷笑,人不犯我,可以我不犯人。李隆基真的以为她太平公主是好招惹的?他们夫妇两个敢设局栽赃陷害,就要做好被反击的准备。
太子妃只不过是被当成失心疯禁足一段时间,这又怎么能消掉她的火气?自然要在别处回报回去。这一次这个案子,太平明知道是太子妃干的,而且太子查到之后还存心包庇,找了其他无辜的人给太子妃顶罪,这次她自然要太子诡计不成,亲自查出来是太子妃干的。
太子心情很不好,现在皇上十分重视这件事,给他订下了结案日期,就不能像以前那样慢慢查了。
回去之后,他让龙武军再综合所有的线索,孙良娣在起火之前就已经晕了过去,因为她所处的那间藏书室案几上的熏香,里面被人多加了一味曼陀罗,所以她才在火光之中睡死过去。
龙武军已经查过负责添香的司设房,那天的香是由南宫司设亲手放的。当时只有她一个人,没有人能证明她没有多做手脚。不过,经调查之后,她也没有作案的动机,可以排除。
而孙良娣之所以会在那天那个时辰去藏书阁,是因为太子妃之前给了她半部《女则》,跟她说过,若要为太子分忧,就要做天下女子表率,需要熟读《女则》和《女戒》。孙良娣打听之后,知道藏书阁有这两本书的原本,所以才连夜阅读。
案情中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失火当天,太子妃竟然命人把藏书阁里面李延年的曲谱拿出去晾晒,藏书阁起火烧毁了很多珍稀孤本,但是太子妃最喜欢的李延年的曲谱却完好无损,若说这是巧合,那未免也太巧了。
此时,武德殿里面只有太子、任三恕,以及龙武君里面的太子另一个可信之人—顶替任三恕做了中郎的谭发。
任三恕回报道:“经查,南宫司设并无伤害孙良娣的动机,并无可疑。”
太子说:“也就是说现在最有嫌疑的确实是她。”他这个‘她’指的当然是太子妃,在场另两人都明白。
任三恕说:“不过,也的确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始作俑者是太子妃。”
太子说:“父皇已经定下一个七日之限,如果七日之内还找不到是何人所为,那么太平公主就会接手这件事。到时候,就算没有确凿证据,她也一定会判定太子妃是凶手。”
谭发说道:“太平公主一向对殿下虎视眈眈,一旦太子殿下失去太子妃,犹如断了一臂,正中公主下怀。”
李隆基烦恼地说:“在私,太子妃是我的挚爱,与我同心协力八年!在公,朝堂内外一向有不平的声音,说我非嫡非长,窃居太子之位!如果再让人说太子妃善度无德,设计杀人!对我,对大唐江山都非常不利!受太子妃牵连,那我也会落得个治家不严的无能形象,一小家尚且不能治,何谈治国?”
任三恕说:“一旦太子妃入罪,一定会折损太子威望。”
谭发也说:“如果太平公主继续借此兴风作浪,皇上如果受她挑唆,殿下一定地位不保。”
任三恕纠结地说:“之前太子妃为了帮太子完成对付太平公主的任务,已经做了太多牺牲。”不仅伤害自己金尊玉贵的身体,还要承受太平公主的怒火,禁足半年。
任三恕的矛盾就在于,他一直认为太子妃是心地善良的,一直认为太子妃没有变,可是这次他查到的证据,唯一指向的就是太子妃,这让他很是无所适从。
李隆基说:“我一定不会遂太平公主所愿!所以这件案子一定要尽早了结。”
两人都等着太子拿主意,太子说:“为了太子妃,为了大唐江山,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你们明天一早给我去尚宫局一趟。”
去尚宫局,意味着要去抓南宫司设。
任三恕犹豫了一下说:“太子殿下,你真的决定要这么做?”
李隆基坚定又激动地说:“你们应该要明白,要成大事必须要有所牺牲!为了大唐江山稳固,就算牺牲无辜也在所不惜。”
太平也猜到了李隆基会力保太子妃,毕竟如果太子妃成了杀人纵火的凶手,那李隆基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太子也快当到头了。他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定会像原著之中一样,全力包庇太子妃。
太平想:孙大人若是得知真相,一定追悔莫及。以为把女儿嫁给太子,就算是向太子投诚站队了。进了太子后院,简直就是个虎狼窝,他的女儿究竟有没有命能活下去还是未知之数。
于是第二天,任三恕就当真昧着良心,和谭发一起带着人去抓南宫琴。章尚宫和另外三司都很惊讶,没人相信会是南宫司设做的。
可惜百口莫辩,太子亲自发话定了她的罪,只能被压去大理寺。
太平语气平平地说:“本宫也不想自寻烦恼,可是不知道何时起来的风气,皇宫之中魑魅魍魉横行,本宫身为公主,自然有责任肃清后宫,还皇兄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
皇上说:“太平说的对,这件事情不能无止境的查下去,三郎,就七天时间,如果你无法给出一个交代,就让太平帮你查。”
太平看着郁闷的太子冷笑,人不犯我,可以我不犯人。李隆基真的以为她太平公主是好招惹的?他们夫妇两个敢设局栽赃陷害,就要做好被反击的准备。
太子妃只不过是被当成失心疯禁足一段时间,这又怎么能消掉她的火气?自然要在别处回报回去。这一次这个案子,太平明知道是太子妃干的,而且太子查到之后还存心包庇,找了其他无辜的人给太子妃顶罪,这次她自然要太子诡计不成,亲自查出来是太子妃干的。
太子心情很不好,现在皇上十分重视这件事,给他订下了结案日期,就不能像以前那样慢慢查了。
回去之后,他让龙武军再综合所有的线索,孙良娣在起火之前就已经晕了过去,因为她所处的那间藏书室案几上的熏香,里面被人多加了一味曼陀罗,所以她才在火光之中睡死过去。
龙武军已经查过负责添香的司设房,那天的香是由南宫司设亲手放的。当时只有她一个人,没有人能证明她没有多做手脚。不过,经调查之后,她也没有作案的动机,可以排除。
而孙良娣之所以会在那天那个时辰去藏书阁,是因为太子妃之前给了她半部《女则》,跟她说过,若要为太子分忧,就要做天下女子表率,需要熟读《女则》和《女戒》。孙良娣打听之后,知道藏书阁有这两本书的原本,所以才连夜阅读。
案情中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失火当天,太子妃竟然命人把藏书阁里面李延年的曲谱拿出去晾晒,藏书阁起火烧毁了很多珍稀孤本,但是太子妃最喜欢的李延年的曲谱却完好无损,若说这是巧合,那未免也太巧了。
此时,武德殿里面只有太子、任三恕,以及龙武君里面的太子另一个可信之人—顶替任三恕做了中郎的谭发。
任三恕回报道:“经查,南宫司设并无伤害孙良娣的动机,并无可疑。”
太子说:“也就是说现在最有嫌疑的确实是她。”他这个‘她’指的当然是太子妃,在场另两人都明白。
任三恕说:“不过,也的确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始作俑者是太子妃。”
太子说:“父皇已经定下一个七日之限,如果七日之内还找不到是何人所为,那么太平公主就会接手这件事。到时候,就算没有确凿证据,她也一定会判定太子妃是凶手。”
谭发说道:“太平公主一向对殿下虎视眈眈,一旦太子殿下失去太子妃,犹如断了一臂,正中公主下怀。”
李隆基烦恼地说:“在私,太子妃是我的挚爱,与我同心协力八年!在公,朝堂内外一向有不平的声音,说我非嫡非长,窃居太子之位!如果再让人说太子妃善度无德,设计杀人!对我,对大唐江山都非常不利!受太子妃牵连,那我也会落得个治家不严的无能形象,一小家尚且不能治,何谈治国?”
任三恕说:“一旦太子妃入罪,一定会折损太子威望。”
谭发也说:“如果太平公主继续借此兴风作浪,皇上如果受她挑唆,殿下一定地位不保。”
任三恕纠结地说:“之前太子妃为了帮太子完成对付太平公主的任务,已经做了太多牺牲。”不仅伤害自己金尊玉贵的身体,还要承受太平公主的怒火,禁足半年。
任三恕的矛盾就在于,他一直认为太子妃是心地善良的,一直认为太子妃没有变,可是这次他查到的证据,唯一指向的就是太子妃,这让他很是无所适从。
李隆基说:“我一定不会遂太平公主所愿!所以这件案子一定要尽早了结。”
两人都等着太子拿主意,太子说:“为了太子妃,为了大唐江山,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你们明天一早给我去尚宫局一趟。”
去尚宫局,意味着要去抓南宫司设。
任三恕犹豫了一下说:“太子殿下,你真的决定要这么做?”
李隆基坚定又激动地说:“你们应该要明白,要成大事必须要有所牺牲!为了大唐江山稳固,就算牺牲无辜也在所不惜。”
太平也猜到了李隆基会力保太子妃,毕竟如果太子妃成了杀人纵火的凶手,那李隆基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太子也快当到头了。他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定会像原著之中一样,全力包庇太子妃。
太平想:孙大人若是得知真相,一定追悔莫及。以为把女儿嫁给太子,就算是向太子投诚站队了。进了太子后院,简直就是个虎狼窝,他的女儿究竟有没有命能活下去还是未知之数。
于是第二天,任三恕就当真昧着良心,和谭发一起带着人去抓南宫琴。章尚宫和另外三司都很惊讶,没人相信会是南宫司设做的。
可惜百口莫辩,太子亲自发话定了她的罪,只能被压去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