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主[GL]_分卷阅读_20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视
  下
  面
  的
  人
  选
  问
  题
  :
  目前想到的二平的人选是:贾静雯(太平公主秘史和倚天屠龙记),李瑶媛(善德女王),刘亦菲(各种古装水嫩)。
  阿欢是:周迅(画皮I、II和部分大明宫词),徐艺智(思悼,不过这个剧情好少),林智妍(奸臣)。
  独孤绍:这个可选的太少了,胸大腰细肤白貌美腿长的胡人女将军,可能…迪丽热巴?
  崔明德:我弱弱滴想到了李冰冰(女驸马和上官静儿)但不是完全满意。
  则天:这个感觉归亚蕾潘迎紫刘晓庆都各有擅场也非十全十美…格外纠结。
  婉儿:阮丹宁茹萍李建群(班婕妤)都有想到可是也不是十分满意。
  第298章 行露(十八)
  时已入秋,天却闷热依旧,兼之时气返潮,膝上、背上旧伤皆隐隐作痛,连个短短的午睡,中间也醒了四五次,头晕晕沉沉的,比未睡之先还更难受些,时候未到,又不想起身,懒洋洋地枕在榻上,好不容易又养出了些睡意,却听门口在替更,换上来的小宫人显然是新人,磨磨唧唧地折腾了半天不说,好容易交接毕了,见四下静寂,竟又悄悄地同她的搭档说宫中的传言:“听说陛下跟前的徐长生要封五品了!”
  倒比一般宫人的消息灵通,韦欢扯着嘴角笑了笑,翻了个身,侧蜷在榻上,再听见下一句时却立刻睁了眼——“还有一位郑娘子,赏了物三百段,你道她是谁?就是上官承旨的亲阿娘!”
  韦欢蓦地自榻上坐起,七七本坐在一旁,也半眯了眼打瞌睡,这下马上惊醒,轻轻靠过来,在她额头一探,扬眉唤:“四娘?”
  韦欢摇了摇头,向门外一努嘴:“那人是怎么回事?”
  七七侧着耳朵听了几句,在这几句中那小宫人已绘声绘色地叙述了上官承旨是怎样受宠,连她的亲阿娘都已经再蒙恩宠,得往上阳宫觐见了——现今这位陛下在上阳宫中只见亲近之人,寻常六尚,非是信重者,还不得见呢!
  韦欢面色凝重,又问了七七一句:“怎么回事?”
  七七苦笑一声,低声道:“是天水王妃那里张娘子的侄女,说想求个轻简的活,殿中想来想去,就把她派到我们这里守院子了。”
  韦欢蹙了眉道:“我是说郑氏——陛下近日除了封徐长生之外,还有什么事?”
  七七习惯性地左右一看,不自觉地将声音压得更低:“陛下新命上官承旨与几位学士一道,十日一次,为弘文馆诸生讲学,上官承旨选了《左传》,第一天说到郑伯什么什么的…又说谁很孝顺。”
  韦欢接口道:“‘颍考叔爱其母、施及庄公’——你该和崔二那里的人学学,据说秀奴都已通三经?”
  七七便笑道:“我能认字已是阿弥陀佛了,横竖四娘子懂就行。总之是说到这个郑伯和那个人很孝顺,其时陛下也在,听她讲时便不大高兴,但也不像是恼了上官承旨——不然何以封赏郑娘子呢——就向上官承旨说‘颍考叔进谏时必然已有些年纪了,若是如你们这样年纪,怎么知道做人父母的心,又怎么知道什么是孝顺?’,上官承旨未答,学生中有一人起来驳了陛下,说舜帝、郑什么公和秦始皇帝,或圣人,或暴主,都是父母不慈,却都能尽孝道,还说连以前的奸臣佞幸都知道孝顺双亲是好事,装也要装得孝顺,可见孝顺这件事本是人之天性,陛下听了,命人赏他白练十匹,记了姓名,不久就召了郑娘子去上阳宫,听说是相谈甚喜,赐了三百匹白练。除了这个,旁的实在没听说什么,阿青那里的人个个都像木头似的,高延福管得也严,这还是从徐长生那里打听来的——四娘?四娘?”
  七七疑惑地看着韦欢,她自小侍奉到大的小四娘嘴角动了几动,似是要哭,又似是要笑,眼中涌出一层雾气,看着像是要哭的模样多些,可最后却是牵起了嘴角,绽出一个大大的笑来:“备笔墨,我要向陛下上表。”
  七七一怔,忙忙地服侍韦欢起身,看她急切地去了书房,蘸墨提笔,将写字时才怔了怔,偏头看七七:“中元已过,重阳未至…近来可有什么喜事?祥瑞也可,只要是能进贺的都可。”
  七七也怔住:“不然…就贺洛水出赤心石?可听说有大臣当廷驳斥,说‘独此石赤心,它石皆反乎’,结果陛下就命将这石头扔回洛水了。”
  韦欢扑哧一声笑出来,道:“哪位公卿这么大胆,当着满朝的面说这样的话,陛下竟还听了他的。”
  七七见她情绪高昂,竟是几年未有的光景,不觉也跟着笑了一笑,顺着道:“是肃政台的一位中丞,似是姓李,中丞是…正五品下?”
  韦欢想了一想便知:“是去年在宫门杖毙人的那位,陇西李氏——怨不得胆子这么大。”见七七一脸懵懂,摇了摇头,道:“也没什么好贺的,不然就贺今年的年成罢——你替我想想,今年没听见什么灾异罢?”
  七七想了又想,方道:“风调雨顺,应当有好收成,可去年也没什么灾异,前年也没什么灾异,四娘独独今年进贺,是不是…有些怪?”
  韦欢抿嘴道:“那就以后年年进贺,总不显得怪了罢——不然,你替我造个祥瑞出来。”
  七七吓了一大跳,刚要回答,却见韦欢对她一笑:“哄你的,我写个‘国泰民安赋’罢,进这个总不见得有错。”一面说,一面已低下头去想起来,七七见她认真,便走出去,将几个小宫人都斥散了,又将过来回事的几人斟酌着打发,想一想,叫过一个年长的人来,命她将方才那嘴碎的宫人调到后院去,再看了一回茶水、巡视了一遍庭院、点算了一遍该发的粮帛、问过了晚饭,回来时已是酉时,韦欢竟还在书房里忙着写赋,七七劝她用饭,她却只是道“再等等”,守礼回来,向她问安,她也只是笑着说了句“大郎回来了”,便专注于笔下文字,再不理会其他。
  守礼见母亲不理自己,悄悄牵了牵七七的衣袖,问她:“阿娘在忙什么?”
  七七不知如何回答,又念着韦欢不曾用饭,灵机一动,却向守礼笑道:“娘子要写一篇赋进给陛下,大郎是不是也学过做赋?师傅们是怎么教大郎的,不如也和娘子说说,看有无可用之处。”
  守礼信以为真,跑到书房,挨着母亲道:“阿娘想听师傅们教大郎怎么做赋的么?”
  韦欢被守礼一闹,终于舍得放下笔,心不在焉地道:“师傅是怎么说的?”
  守礼道:“师傅问我们写赋什么最重要,三叔和我都说,言之有物,师傅说不对,写赋最重要是格式,第一不能有忌讳的字,第二要有对仗,第三要押韵,第四要字意妥帖…譬如阿娘这篇,太平对长安…”
  他倏地歪了头,两手垂在身前,慢慢跪下去,讷讷道:“大郎错了,不该犯了姑姑的讳…”
  七七心头一跳,赶忙去看韦欢,院中上下都知道,本殿除了要避庐陵王的“睿”字、王妃的“欢”字、大郎的“守礼”双字外,尤其还要避公主的“太平”双字,若不小心犯了“睿”“欢”“守礼”三处都还罢,“太平”二字却是严格忌讳的,有时遇见王妃心情不好,连“太”“平”两个单字都不许说——可韦欢自己亲笔写的赋,却开篇就提了“太平”。
  韦欢抚了抚守礼的头,道:“罚你写一篇赋,题目不限,内中要合移孝于忠之道,去罢。”打发走儿子,在原地站了一会,不觉又露出微笑,两手按在纸上,划过守礼刚看见的地方,喃喃地念了一句:“天下太平,四海长安。”念完笑容忽地又淡了下去,轻叹一声,轻轻将那两个字又念了一遍:“太平。”
  作者有话要说:  通知:
  明晚有事,不更新,周六双更补。
  注释:
  1.颍考叔。
  左传开篇隐公元年说郑伯的母亲偏心郑伯的弟弟公子段,郑伯打败弟弟以后跟母亲分居,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 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 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 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