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18.小铁梅(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和三年困难时期相比,现在的功德点好难赚啊!好不容易才重新找到了一个新的功德点增长点,坚决不能放过。
  于是,在这个革命化的春节,徐灵灵上门送温暖来了。搪瓷缸子里是猪肉白菜馅儿的饺子,还热乎着呢。身上还有一个书包,兜底倒出一大堆瓜子花生来,都是炒熟了的。到最后还贼兮兮地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瓷罐来,正是农村人拿来放盐的普通小罐子。
  小瓷罐上蒙着布,还绑了绳子,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藏得那么严实。徐灵灵笑眯眯地打开,掀开盖子,一股浓郁的酒香袭来,几个大小伙子的眼睛立刻瞪圆了。
  “灵灵,你从哪儿弄的酒?”叫王红星的那个北京知青惊喜地问,一闻就知道,这可是陈年老酒,他那个嗜酒如命的爷爷存了满满一酒柜的酒,全加起来也没有这一小罐子香。
  徐灵灵当然不会傻乎乎地说是自己上辈子酿的,空间里还存了十几坛子,只是神秘地一笑:“我在村西头破庙的院子里玩儿的时候,墙角挖的。”
  村西头老远的地方有个庙,正是刘德元他们砸烂的那个。徐灵灵放心不下那个老和尚,曾经去看过,结果没见到人,只看到被砸烂的门窗和佛像,就连桌子都被他们给劈了当柴烧。她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小香炉,居然是完整的,可能是他们掀桌子的时候摔过去的,这才免遭毒手。
  小香炉被她收进了空间,别的也就不剩下什么了。不过这并不影响她用那个庙来当幌子。
  小罐子太小,一人也就两三口,果然是陈年老酒,入口绵柔,香味悠长。虽然不过瘾,但喝下去身子立刻就暖了。
  王红星家学渊源,对酒特有研究,喝完了砸吧着嘴感叹:“比茅台都好!”
  大家都知道他家境好,并不认为他的话有假,这酒是真的好。
  王红星还问呢:“灵灵还有不?我得给我爷爷弄点儿。”
  徐灵灵瞪大了眼睛:“我就挖出来一小坛子,我们家人喝还不够呢,就这点儿还是我偷出来的呢!”
  王红星怂恿她:“那你再去挖一挖,没准儿还有。”
  徐灵灵眼睛一亮,重重点头:“嗯,要是挖着了,我给你留着。”
  知青们不像队员那样自由,每天都得出工,晚上还得给队员们念报纸。最可气的是农村还没有周末休息的概念,也就是过年才有两天假期,光顾着想家了。这个时候出去也没什么好转的,供销社、饭店什么的都关门了,再等开门至少要到正月初十之后。
  饺子吃完,酒喝完,徐灵灵收拾了东西就走。功德点到手了,下回再送酒过来的借口也有了,今天任务圆满完成,欧耶!
  却被叫住了,另一个来自北京的知青叫周抗美的问她:“灵灵,你们公社的书店里来新书了吗?”
  书店就一家,在学校旁边,徐灵灵是那里的常客,很熟悉。想了想,摇头。书店里除了小人书,就是红宝书了。那些小人书她都买过了,都没凑齐一整套的《三国演义》,红宝书她已经有好几本了,都是学校奖励的。
  周抗美叹了一口气,他带来的书不多,都看完了。徐灵灵看过他的书箱子,没有几本书。
  徐灵灵许诺:“要是来了新书,我第一时间告诉你。小人书都算。”
  周抗美很想告诉她,自己一个大人,早就过了看小人书的年纪。可她一个小姑娘,正是喜欢看小人书的时候,还是别打击她了。
  不过这提醒了其他人,这小姑娘老给他们帮忙、送吃的,他们给她钱他也不要,这回总算知道她喜欢什么了。
  给家里人写信的时候,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嘱咐家里人,帮忙买些小人书寄来,好还人情。
  徐灵灵可高兴了,前些年出版的小人书,可都是大师画的,艺术价值杠杠的。投桃报李,她给每个人都画了一幅肖像画。王红星特别喜欢自己那一幅,穿着劳动装,抱着一大捆麦子,手里还拿了一把镰刀,脸上笑得特别开心,脖子上还围了一条白毛巾,特别典型的农村人装扮,背景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浪和收获的人们。比照片都好!
  那当然,他给徐灵灵的小人书最多嘛!徐灵灵可懂得区别对待了,对她好的人就多上点儿心,对她不好的就不上心,不过后者在她的生活中基本很少见就是了。
  一来二去的,徐灵灵和这些知青们的关系成了全村最好的一个。知青们遇到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的,头一个想到的不是队长,而是这个小姑娘。无数次的事实证明,这小姑娘还真没让他们失望过。
  他们也愿意帮她的忙,比如说指导她唱样板戏。
  这是徐灵灵接到的新任务,校长硬派给她的,让她去演《红灯记》里头的李铁梅,说她的形象特别合适,跟别人配戏更合适。
  也不知道是哪个公社干部出的主意,要给全公社的人进行红色宣传教育。人选是现成的,把知青们集合起来就成。知青们干农活不成,进行宣传是驾轻就熟。有人就出主意要把形式弄的多样化一些,要不然老百姓听不懂。
  徐灵灵认为,出这个主意的知青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那颗文艺心,只不过是打着一个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幌子罢了。但这个提议得到了上至公社干部下至全员知青的全票通过,可见这个幌子也是个特别花团锦簇招人喜欢招人爱的幌子。
  正是样板戏风靡的时候,要排个《红灯记》就太正常了。尤其是北京的那些知青,谁都能唱上几句经典唱段,简直不要太容易。一个角色恨不能十来个人抢,农活那么累,哪如唱戏有趣?在一系列的表决心、比唱功、比身段的竞争上岗之后,角色终于差不多定了下来。为了满足大家的热情,还分了两组,到时候分别负责一些村子进行巡演。
  王红星仗着自己人高马大充满正义的形象,抢到了李玉和一角,一看跟他配戏的女知青,傻眼了。那个演李铁梅的女知青,身高足有一米七,比他就矮半头,俩人往一块儿一站,这也太不像父女了。
  王红星哭丧着脸,跟人家商量:“要不,你还是去演阿庆嫂吧,那个角色比较适合你。”
  可不,为了抚平落选者的忧伤,更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他们决定多演几个剧目,基本上人人有角色,皆大欢喜。
  那个女知青也不想演李铁梅,身高是硬伤。可女知青本来就少,个头符合的就更少,再加上唱腔形象啥的,就只剩下一个了,分在另一个组里了。
  周抗美因为形象不佳,被硬派去演鸠山,心里正郁闷着,站在旁边看热闹。见王红星苦恼,幸灾乐祸地捂着肚子笑。
  也不知道怎么地,一看他笑,王红星就想起徐灵灵来。那小丫头长得水灵,嗓子也脆,年龄也合适,多好的一个李铁梅的人选。
  王红星立刻向公社干部报告,推选徐灵灵演李铁梅,并打包票说肯定会把她教会。公社干部对那个小姑娘有点儿印象,跟校长一说,校长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王红星那个组一听说要来一个根本没看过样板戏的农村丫头演李铁梅,本来挺不乐意,结果听王红星把那小姑娘一介绍,立刻同意了。就算是演不了李铁梅,画个宣传画什么的都成啊!
  徐灵灵的课都上不了了,排练!实际上她是看过样板戏的,那可是经典剧目,经久不衰,她在后世的电视网络上都不知道看过多少回,对故事梗概都有大概了解。至于其中的经典唱腔,还能哼哼上几句。
  有这样不为人知的基础,她学起来就特别快。听别人唱了一遍之后就记住了词和唱腔,自己觉得不合适的地方还改一改,小脆嗓子一唱出来,赢了个满堂彩!
  王红星那叫一个得意,有一种伯乐的自豪感,这可是他推荐的!他还把自己的收音机贡献出来,赶上播哪个剧目就学哪个剧目,反正就那么几个来回播,总有赶上的时候。
  他唯一担心的是这小姑娘没见过真人演出,怕她动作不到位。谁知道这小姑娘不是一般的聪明,见别人怎么做,她就怎么比划,形象好,一样的动作做出来,怎么看怎么漂亮。
  周抗美就不止一次地感叹过,这要是搁在文艺队,稳妥妥地一个台柱子!
  为了表示对此项活动的大力支持,公社出钱,给每个人配上了演出服装,特地到县城买了布料,可着每个人的身材做的。说好了,要是能唱满一百场,衣服就奖励给个人。周抗美特别不满意,他要一套日本鬼子的衣服有什么鬼用啊?
  大家对着他笑的那叫一个欢快,还是徐灵灵厚道,跟他说要是以后不演了,可以帮他把演出服打成袼褙做鞋子。周抗美这才好受了些。
  排练用了不到一个月,麦秋之后,各村的打麦场也都空出来了,正好演出。他们把刘家村当成第一站,在傍晚不太热的时候,开锣了。
  锣鼓队也是知青们担任的,乐器有的是知青自己带的,有的是公社找来的,居然也能凑齐两套。由于有不少跑龙套的角色,不会演戏的也能上台,基本上全公社的知青就全都分到了这两组,有的知青还得换了戏服再上台扮演另一个角色。
  知青们光顾着兴奋了,一排练才知道他们人手不足以撑起多个剧目来。不过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人家有办法,决定八大剧目轮流排轮流演,多有意思!人家才不承认是为了借此逃避劳动呢,到麦秋大秋的时候,他们可也是要下地干活儿的。
  公社干部对这些知青借演戏偷懒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都没看过大城市里风靡的样板戏,也很想看好不好?
  服装好说,化妆品就费劲了,商店里没卖的。人家大城市演员们用的化妆品,是特批的。知青们一拍大腿,那咱们就不化妆,反正离观众近,不化妆也能看清楚!
  只有演李奶奶的那个女知青犯了难,后来想出来一个主意,拿木炭在额头上画了几道,眼角上再来几道,成了。
  于是,一大群人在踩着锣鼓点儿,素颜登场!
  农村人实在,山东的农村人更实在!一看他们一亮相,还没开场呢,就先鼓掌喝彩,差一点儿没把充当旁白的知青吓个跟头。
  王红星提着从供销社特地买的马灯赶紧上场,几个动作之后开口唱:“手提红灯四下看,上级派人到隆滩。”
  知青之中能人太多,他们可是要唱全本的。一场下来,差不多俩钟头!等全都唱下来,天都黑透了。
  就这样,大家也舍不得走,有人烧起篝火来,借着火光接着唱,接着看。
  徐灵灵扮演的李铁梅一上场,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喝彩声。这可是俺们村的闺女,必须支持!徐灵灵也没让大家失望,一点儿也不怯场,小嗓子一亮就唱起来。
  把徐家人乐的,眼睛都找不到了。
  瞧瞧,这是俺家闺女,多能干!那么多词儿,一个字都没漏。唱的多好听,长得多好看,别人家没有。
  在宠孩子的家长面前,自家孩子就没有不好的。
  等大家意犹未尽地走了,知青们也都累瘫了,尤其是王红星,嗓子都哑了。草草收拾了一下,回了自己的住处倒头就睡。第二天凑在一起商量,这么干可不成,非得废了不可。
  公社干部也跟着来了,一方面觉得听一遍不过瘾,另一方面也觉得知青们太累,可千万别成了一锤子买卖。
  大家凑在一起商量了半天,到最后给出两个方案来。一是选个固定的地点每天唱几场,用好几天完成整本戏的演出;二是还是按村子巡演,只演唱其中几折比较经典的。
  到后来跟另外遇到同样情况的小组一商量,决定两个方案都成,看村子怎么要求了。
  要是大村子,能放得下他们这些人,那就一连唱几天。要是村子小,那就唱几折。再弄几个别的节目顶上去。
  有人就提议编几段快板、相声、三句半啥的,东西都是现成的,不用再去找。他们知青里有文笔好的,遍个快板词儿,没问题。
  他们还给自己的组起了名字,另一个组抢了“红灯”这个名字,他们这个组干脆就用了“红星”这个名字,让王红星当队长。
  王红星美滋滋地答应了,自告奋勇地把编三句半的任务给承担了。徐灵灵人小,没人给她布置其他的任务,但她也主动说,给本组画些宣传画。
  这个行!尤其是王红星,特别指出自己可以当模特,唯一的要求是把自己画的更好看一些!
  一群热情洋溢的年轻人,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心灵救赎的机会。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此走上了文艺道路,在那个精神禁锢的时代,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而徐灵灵,也得以被许多人认识并记住,很多人提起她的时候,直接以小铁梅称呼。一直到很多年之后,她走在家乡的小路上,还被人惊喜地认出来大喊小铁梅。
  另一个好处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她被推荐上了高中。
  消息传来,全家喜笑颜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