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之大时代_分卷阅读_91
李铮从实验用冰箱里拿出两支青霉素。碳青霉烯类的结构与青霉素的青霉环相似,他得从头做起。
“教授们,你们相信我吗?”李铮突然开口道。
一众教授先是一怔,随后反应过来,赵教授开口道:“你有办法?”
李铮将青霉素取出适量倒在试管里,“时间总是一分一秒在过,你努力尝试它这么走,消极放弃它还是这么走,为什么不试试?”
李铮说的很轻松,但落在一众教授心里却如平静的湖里投进了一块大石,是啊,他们在这里悲伤懊恼也无济于事,为什么不努力试试。
他们的同事还躺在病床上,还有一百多条人命,以及这一百多条人命后一百多个家庭,几百人的命运!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去尝试!
一众教授的目光严肃起来,这么大年纪了,觉悟却还不如一个年轻人,他们的心里不由有些羞赧。
“李铮,你有眉目吗?不瞒你说,我们这几个老家伙是一点眉目没有,如果你有眉目,不要有顾忌,随时吩咐,打打下手,我们不比那个小伙子差!”赵教授十分豪爽地说道。
一众教授纷纷点头,到了他们这把年纪,名声有了地位有了,对于这些某些东西也就不怎么看重了,他们一点都不觉得给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打下手有什么丢脸的。
李铮闻言,面色终于和缓了几分,“我有一个粗略的构想。”说着,他在实验室的黑板上画出了青霉环的结构,随即在一众教授炯炯的目光下,慢慢将青霉环改变。
“碳青霉烯类,一众全新的抗生素。”
李铮的话掷地有声,令在场的所有人呆立在原地,全新的抗生素?他们没有听错??
☆、第六十三章
“新的抗生素?!”一众教授不由接头接耳起来,自1943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起, 陆续有抗生素被研制出来。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毒性太大, 并不适合作为人类临床治疗手段。
与治疗冻血症的巴胺沙丁不同,抗生素在药物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把青霉素的研制和原子弹的研制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抗生素是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真正的危急时刻的救命药!
抗生素这块向来是生物制药领域的热门项目,全球无数实验室夜以继日不断研究,但真正应用于临床的还是那几个, 这也是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原因。细菌和人一样,相同的手段用一次两次还有效,百次千次后耐药性就显现出来了。
一种全新的抗生素!这怎么可能!
“准确来说, 仅对临床而言的全新的抗生素。”如果他没记错, 早在76年,默克公司研究人员就发现了硫霉素, 并与77年在美国注册了历史上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核心专利, 算算时间, 现在亚胺培南可能已经递交了药物上市审批。
一众教授面面相觑,他们自然听明白了李铮话里的意思, 临床上全新的抗生素,也就是这抗生素可能已经被研制出来了,只是还没来得及应用到临床上。
也是,李铮在亚洲生物制药大会上的表现惊人,赢得了许多世界级生物制药学大牛的青睐,私下有联系获得某些信息, 倒也不奇怪。
但他们也知道,做他们这行的稍微有点脑袋也不会将还没上市的药物重要信息透露出来,和李铮提起这件事的那人最多只是稍微点了点方向。李铮居然可能通过这样的提点提出一个崭新抗生素的分子结构,这天赋已然是惊人了。
“死马当作活马医医吧,铜绿假单胞菌啊……”赵教授摇摇头,他开口道:“李铮,要我们做什么,你吩咐。”
事实上,教授们对李铮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临时抱佛脚研制出一种新的抗生素来治疗市面上还没有药可以对抗的耐药菌,做梦呢!
但是眼见着朋友在生死线上挣扎,不做点什么,他们自己这关就过不去,死马当活马医,几乎所有人都抱着这个心态。
李铮也知道凭空研制出一种新的抗生素简直是天方夜谭,就算托词有人指点过大概方向,但一夜间拿出分子结构并将其提取出来也是奇迹了。他不指望这些老教授们能相信他,他需要的只是执行力。
“那我就不客气了。”李铮唇角微微勾起,连续发出一连串的命令。
“孙教授、钱教授、王教授你们三人一组,分离提取硫霉素,冰箱里有检测试剂,试剂变红就是提取成功。”
“张跃军你负责帮三位教授做数据记录。”
“赵教授,麻烦您和我一组了。”李铮调试着温控,笑眯眯地和赵教授说道。
赵教授点点头,自觉走到了李铮身边,给李铮打下手。
“温度再上升十度,张跃军观测细菌表现。”
“细菌活性怎么样?”
“记下,64.3摄氏度,菌体出现分化,细菌活性明显。”
…………
从中午一直到晚上,众人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中间王静回来过一趟,带回来了昨天晚上病人的用药和反应记录,不出所料,几种抗生素联合用药下去,效果还是不明显,已经有病人出现了脱水、呼吸困难的现象。玛丽医院的所有医生整整48小时连轴转,没有人休息过一分钟。
玛丽医院的院长打了一整晚电话,恳求英国总院帮忙,让英国实验室提前检验他们送去的样本,英国总院同意了。玛丽医院在下午六点得到了样本检验结果,样本结果显示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英方建议集中隔离,放弃损伤性治疗方式,提高病患舒适度。
换句话说,没法治了,别再用激烈的治疗方式增加病人的痛苦,让他们好好过死前的这段时光吧。
王静在复述这段话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哽咽的,“院方已经开始集中感染人群了,待观察的也隔离了。他们……真的没救了吗?”看着熟悉的病人一个个被推出病人,就像患了瘟疫的猪一样被集中在一个空旷的隔离房间里,所有医护人员的心里都不好受。
这对病患的心理也是极大的创伤,很多病患发着烧哭着求他们能不能让他们留在病房,能不能让他们有尊严地死去。护士和医生们只能一遍遍地说对不起,因为玛丽医院不是传统的传染病医院,八十年代的医疗条件也不如后世那么好,普通病房里的消毒措施远远不能保证隔离耐药菌传播,而隔离病房数量有限。
一间巨大的隔离房间,一排排病床放在一起,已经是医院能做到的极致。他们要为剩下的其他病人的健康负责。
“不到最后一刻我绝不会放弃救治你,但是对不起,我不能拿其他病人的生命做赌注。”一个女医生眼眶通红地把一个她两次从手术台上抢救回来的病人推入隔离房间。
“我们不想的,在英国的检验报告出来前,陈教授和医生们一直在争取,把感染的病人隔离在病房里就好。很多病人很聪明的,一进到隔离房间,他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对病人的求生意志是极大的打击,但这个时刻最重要的就是病人本身的意志力啊!”王静情绪显得十分激动。
实验室里一阵沉默,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李铮早早得出了样本是铜绿假单胞菌的结论,但一直没有反馈给玛丽医院,担心的就是这个结果,他害怕在他提取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之前,病人就放弃了求生意志。
“徐教授呢?也进了隔离房间?”李铮沙哑着喉咙问道。
王静摇摇头,“这倒没有,徐教授和那些特殊病人还是单独隔离。陈教授没有跟徐教授说是铜绿假单胞菌……”
是了,不管哪个年代都有特权阶级。李铮长舒了一口气,他庆幸徐明生是特权阶级。
“告诉陈教授,继续用药,不要放弃,努力物理降温,我这边还有希望。”李铮严肃地对王静说道。
王静闻言眼睛就是一亮,小护士对耐药菌了解得有限,只能从院方的反应中看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耐药菌,但对于到底多可怕却是没有什么概念。她听说李铮说有希望,丝毫没有质疑的意思。
“那就拜托李铮先生了。”她深深鞠了个躬。
李铮点头,也不顾上遮遮掩掩了,直接选取了正确的微生物,并将仪器调节到他记忆中的温度。
“教授们,你们相信我吗?”李铮突然开口道。
一众教授先是一怔,随后反应过来,赵教授开口道:“你有办法?”
李铮将青霉素取出适量倒在试管里,“时间总是一分一秒在过,你努力尝试它这么走,消极放弃它还是这么走,为什么不试试?”
李铮说的很轻松,但落在一众教授心里却如平静的湖里投进了一块大石,是啊,他们在这里悲伤懊恼也无济于事,为什么不努力试试。
他们的同事还躺在病床上,还有一百多条人命,以及这一百多条人命后一百多个家庭,几百人的命运!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去尝试!
一众教授的目光严肃起来,这么大年纪了,觉悟却还不如一个年轻人,他们的心里不由有些羞赧。
“李铮,你有眉目吗?不瞒你说,我们这几个老家伙是一点眉目没有,如果你有眉目,不要有顾忌,随时吩咐,打打下手,我们不比那个小伙子差!”赵教授十分豪爽地说道。
一众教授纷纷点头,到了他们这把年纪,名声有了地位有了,对于这些某些东西也就不怎么看重了,他们一点都不觉得给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打下手有什么丢脸的。
李铮闻言,面色终于和缓了几分,“我有一个粗略的构想。”说着,他在实验室的黑板上画出了青霉环的结构,随即在一众教授炯炯的目光下,慢慢将青霉环改变。
“碳青霉烯类,一众全新的抗生素。”
李铮的话掷地有声,令在场的所有人呆立在原地,全新的抗生素?他们没有听错??
☆、第六十三章
“新的抗生素?!”一众教授不由接头接耳起来,自1943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起, 陆续有抗生素被研制出来。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毒性太大, 并不适合作为人类临床治疗手段。
与治疗冻血症的巴胺沙丁不同,抗生素在药物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把青霉素的研制和原子弹的研制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抗生素是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真正的危急时刻的救命药!
抗生素这块向来是生物制药领域的热门项目,全球无数实验室夜以继日不断研究,但真正应用于临床的还是那几个, 这也是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原因。细菌和人一样,相同的手段用一次两次还有效,百次千次后耐药性就显现出来了。
一种全新的抗生素!这怎么可能!
“准确来说, 仅对临床而言的全新的抗生素。”如果他没记错, 早在76年,默克公司研究人员就发现了硫霉素, 并与77年在美国注册了历史上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核心专利, 算算时间, 现在亚胺培南可能已经递交了药物上市审批。
一众教授面面相觑,他们自然听明白了李铮话里的意思, 临床上全新的抗生素,也就是这抗生素可能已经被研制出来了,只是还没来得及应用到临床上。
也是,李铮在亚洲生物制药大会上的表现惊人,赢得了许多世界级生物制药学大牛的青睐,私下有联系获得某些信息, 倒也不奇怪。
但他们也知道,做他们这行的稍微有点脑袋也不会将还没上市的药物重要信息透露出来,和李铮提起这件事的那人最多只是稍微点了点方向。李铮居然可能通过这样的提点提出一个崭新抗生素的分子结构,这天赋已然是惊人了。
“死马当作活马医医吧,铜绿假单胞菌啊……”赵教授摇摇头,他开口道:“李铮,要我们做什么,你吩咐。”
事实上,教授们对李铮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临时抱佛脚研制出一种新的抗生素来治疗市面上还没有药可以对抗的耐药菌,做梦呢!
但是眼见着朋友在生死线上挣扎,不做点什么,他们自己这关就过不去,死马当活马医,几乎所有人都抱着这个心态。
李铮也知道凭空研制出一种新的抗生素简直是天方夜谭,就算托词有人指点过大概方向,但一夜间拿出分子结构并将其提取出来也是奇迹了。他不指望这些老教授们能相信他,他需要的只是执行力。
“那我就不客气了。”李铮唇角微微勾起,连续发出一连串的命令。
“孙教授、钱教授、王教授你们三人一组,分离提取硫霉素,冰箱里有检测试剂,试剂变红就是提取成功。”
“张跃军你负责帮三位教授做数据记录。”
“赵教授,麻烦您和我一组了。”李铮调试着温控,笑眯眯地和赵教授说道。
赵教授点点头,自觉走到了李铮身边,给李铮打下手。
“温度再上升十度,张跃军观测细菌表现。”
“细菌活性怎么样?”
“记下,64.3摄氏度,菌体出现分化,细菌活性明显。”
…………
从中午一直到晚上,众人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中间王静回来过一趟,带回来了昨天晚上病人的用药和反应记录,不出所料,几种抗生素联合用药下去,效果还是不明显,已经有病人出现了脱水、呼吸困难的现象。玛丽医院的所有医生整整48小时连轴转,没有人休息过一分钟。
玛丽医院的院长打了一整晚电话,恳求英国总院帮忙,让英国实验室提前检验他们送去的样本,英国总院同意了。玛丽医院在下午六点得到了样本检验结果,样本结果显示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英方建议集中隔离,放弃损伤性治疗方式,提高病患舒适度。
换句话说,没法治了,别再用激烈的治疗方式增加病人的痛苦,让他们好好过死前的这段时光吧。
王静在复述这段话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哽咽的,“院方已经开始集中感染人群了,待观察的也隔离了。他们……真的没救了吗?”看着熟悉的病人一个个被推出病人,就像患了瘟疫的猪一样被集中在一个空旷的隔离房间里,所有医护人员的心里都不好受。
这对病患的心理也是极大的创伤,很多病患发着烧哭着求他们能不能让他们留在病房,能不能让他们有尊严地死去。护士和医生们只能一遍遍地说对不起,因为玛丽医院不是传统的传染病医院,八十年代的医疗条件也不如后世那么好,普通病房里的消毒措施远远不能保证隔离耐药菌传播,而隔离病房数量有限。
一间巨大的隔离房间,一排排病床放在一起,已经是医院能做到的极致。他们要为剩下的其他病人的健康负责。
“不到最后一刻我绝不会放弃救治你,但是对不起,我不能拿其他病人的生命做赌注。”一个女医生眼眶通红地把一个她两次从手术台上抢救回来的病人推入隔离房间。
“我们不想的,在英国的检验报告出来前,陈教授和医生们一直在争取,把感染的病人隔离在病房里就好。很多病人很聪明的,一进到隔离房间,他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对病人的求生意志是极大的打击,但这个时刻最重要的就是病人本身的意志力啊!”王静情绪显得十分激动。
实验室里一阵沉默,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李铮早早得出了样本是铜绿假单胞菌的结论,但一直没有反馈给玛丽医院,担心的就是这个结果,他害怕在他提取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之前,病人就放弃了求生意志。
“徐教授呢?也进了隔离房间?”李铮沙哑着喉咙问道。
王静摇摇头,“这倒没有,徐教授和那些特殊病人还是单独隔离。陈教授没有跟徐教授说是铜绿假单胞菌……”
是了,不管哪个年代都有特权阶级。李铮长舒了一口气,他庆幸徐明生是特权阶级。
“告诉陈教授,继续用药,不要放弃,努力物理降温,我这边还有希望。”李铮严肃地对王静说道。
王静闻言眼睛就是一亮,小护士对耐药菌了解得有限,只能从院方的反应中看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耐药菌,但对于到底多可怕却是没有什么概念。她听说李铮说有希望,丝毫没有质疑的意思。
“那就拜托李铮先生了。”她深深鞠了个躬。
李铮点头,也不顾上遮遮掩掩了,直接选取了正确的微生物,并将仪器调节到他记忆中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