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_分卷阅读_47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经过这么一遭,东山区的领导也深刻的体会到了民心的重要。
  东山区于区长坐在办公室里抽了根烟,然后轻轻摇头。
  “这花岗区的苏区长,给我们出了这么个主意,也改变了我们东山区老百姓的思想了。以后要是下面人办的不好,会有人继续来检举的。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
  他们当干部的就是希望一个稳字。
  可是从此以后,东山的稳定,只能依靠下面干部干的好不好了。
  不过走到这一步,东山也没有退路,只能一往无前了。
  这会儿,苏青玉也在给花岗的这些即将支援东山的干部讲话。
  这次他们的任务,是在年底之前,把手把手的教东山的老百姓致富。
  过程是艰辛的。所以苏青玉还得好好的给他们勉励一番。
  “你们都是我们花岗优秀的基层干部,未来我们花岗建设还是要靠你们。但是你们的舞台绝对不止花岗的某个村,你们的舞台只会一直扩大。”
  这些年轻干部们两眼激动的看着她。
  苏青玉道,“所以这次机会十分难得,你们要好好珍惜,全力以赴。不要觉得不是自己职责所在就不干。我们要把眼光看长远,格局放大点。多做总没错的。”
  “你们要多听老百姓说话,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我们基层干部职责不就是这些吗?你们干的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我等你们凯旋而归,然后给你们加担子。”
  这话说的这些人激动万分。
  心里都惦记着加担子。
  东山的这批人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了,东山倒是挺懂礼数,还特意安排了车子过来接的。
  花岗则给他们戴上红花,风风光光的送这批致富先锋队离开。
  这批年轻的干部们头一次经历这种风光时刻,激动的红光满面,又颇有些意气风发的感觉。
  东山的致富路,苏青玉前期还是准备以养殖为主。
  因为东山毕竟不是花岗,这是起步阶段,还是保险为主。养殖毕竟是花岗熟悉的产业,东山也比较合适。所以先养殖,带来成果,然后后面再增加新的项目。
  那这方面就完全没难度了。
  花岗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完全没问题。只需要村民积极参与就行了。
  之前本地的干部就做过几次宣传了,这次花岗的干部过去,拿着大喇嘛,在村子里开大会。仔仔细细再次宣传了一遍。
  因为有了花岗区那边的例子在前,东山区的老百姓接受能力都是很良好。
  都愿意投钱进来。哪怕有些人不信任的,也会少投点进来试试水。
  反正政府说了,以后每年都可以加投资。
  东山区政府也不着急,就和花岗传授的经验一样。第一年不能急,先按着村民们自己接受的程度来做。算是试试水。做出成绩来了,他们自然而然的会加投资。
  这也是给东山区的基层干部们一个成长的时间。不要一口吃个胖子。
  当年花岗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看看现在,都不需要干部们怎么带领了,村民们自己比干部们还懂,还积极。
  在花岗安排的这些基层干部手把手带领下,东山区各个镇,各个村,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养殖投资活动。
  花岗和东山还成立了一个合作致富小组。
  东山区于区长担任组长,苏青玉担任副组长,东山区其他各个镇镇长担任小组成员。在东山区各个村搞投资宣传的时候,小组成员开了个会,共同制定了每个镇具体的致富方针。
  忙活了大半个月,才彻底定下来。
  于区长和苏青玉还亲自去各个村走了一趟,看看各村情况。
  这次去就不一样了。各个村都拉起了横幅,写起了标语。
  致富发展的气氛就有了。
  村干部们每家每户的搞普查,搞登记。忙的团团转。
  这次,于区长倒是有面子多了,笑道,“苏区长,你看,他们进步还是很大的。”
  苏青玉笑道,“都是优秀的,只是之前缺了方向。”
  于区长感慨道,“哎,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够得到花岗那样……”
  “不着急,慢慢来。只要办的快,过年前就都能准备好了,开年搞养殖。出栏快,很容易出成效的。”
  “真想时间过快点,早点看看。”于区长期望道。
  第413章 第413章
  忙碌的工作, 时间就过的特别快。
  苏青玉的工作也开始收尾了,没频繁的出门和开会了,而是让各部门开始作总结,她自己也开始总结自己一年的工作。
  元归也忙, 省里也搞了开发区, 其中元华自己买了地, 今年在省城建了大片的厂房。一部分是自己办厂,另外一部分也是拉了一部分商业伙伴来投资。年底的时候,这边的分公司也非常的忙碌。他还要抽空飞南方那边总厂开会,又要飞北方总公司开年会。
  忙着忙着, 就把一件要紧的事儿给忘了。
  今年可是小元宝过的第一个冬天啊。他竟然忘了闺女的供暖问题。
  他懊恼自己没经验, 不够细心。没有早点想起来。
  还是湖云元华分公司后勤经理请示他, 如何给员工过冬保暖,他才想起这件事情来。
  给工人保暖倒是好办, 每人加两床棉被,一床盖, 一床垫。一人再发一个塑料热水袋保暖。
  这条件相当好了。
  可以说, 元华的福利在湖云也是首屈一指,无人能及。
  他自认为在这方面做的够好了,但是却疏忽了最重要的闺女了。
  他一愧疚, 立马从湖云省城赶回来了。
  回来的时候,苏青玉也在家里逗弄着被包裹成粽子的小元宝。
  冬天的寒冷让小元宝体会到了花岗‘艰苦’的生活环境。
  在这里,她没法享受到北方的供暖, 和南方的温暖天气。隔一段日子就开始加衣服, 如今到了十二月份, 包的就和小粽子一样了。
  因为东山准备工作做的差不多了, 苏青玉也没之前那么忙了, 在这个冬天来临的时候,可以给自家闺女送点温暖。
  她下班回来,就抱着孩子笑嘻嘻的喊,“以后不能叫元宝了,叫粽子。”
  元归满脸忧心的和苏青玉谈起孩子过冬问题。神色严肃,仿佛在讨论什么重要的商业方案。
  苏青玉亲了口自己闺女,“没事儿,穿这么多。家里门窗关着,没那么冷。再说了,孩子其实也是需要锻炼的,从小生活在温室里,以后适应环境的能力就差。”
  元归挺懊恼,“早知道我们就在这边建供暖厂。”
  苏青玉斜眼看他,“元总,这厂子我可不会答应,污染严重。我们花岗要走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讲究生态平衡。目前我们花岗就靠这个吃饭了。”
  元归:“……”
  “再说了,总不能以后我待一个地儿,你就修一个地方。我家元宝也不是这种脆弱的孩子,你瞅瞅我们养的多好。”
  苏青玉虽然爱孩子,可也不会吧孩子养成温室里的花朵。养的太精细了可不行。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能过好日子,也能经得起摔打。
  元归没在这问题上面争论。他也知道青玉说的是对的。就是总是觉得孩子小。
  这么小的孩子,长的可可爱爱。圆溜溜的大眼睛,像极了她的母亲。其他地方又像他。活脱脱两人爱的结晶。
  光看看心里就爱的不得了了。
  哪怕是刮风下雨,都怕她不舒服。
  按耐住心里心疼孩子的想法,元归问道,“对了,今年我们不回去过年吧。孩子还小。”
  “不回去,就在这里。我昨天还和林阿姨说了,今年多屯点菜。然后给他们放年假。我今年过年那会儿也不太忙,咱一家人好好过个年。”
  听到这话,元归笑了起来。
  这算起来,才真算是他们一家人第一次过一个团圆年。又是一种新的体会。
  虽然已经和老家说过了,不过苏青玉还是准备打电话再和家里说说。
  还没打过去,那边电话倒是打过来了。苏卫民和李青的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六斤六两。
  苏青玉高兴不已,“我家元宝终于当姐姐了。”
  元宝坐在边上也不懂,就看着妈妈满脸欢喜的样子,她也露出一个无齿的笑容。还拍了拍自己的手。但因为穿的多,两只手愣是合不拢。
  元归看着又心疼了。替她憋得慌。
  和元归比起来,苏青玉就没想那么多了,又高兴的和苏奶奶聊苏卫民家孩子的事儿。
  问长得像谁啊,家里准备怎么庆贺。
  “准备就在家里办几桌,村里人过来吃酒。这边也方便。”苏奶奶说起来,又心疼元宝,“当初我们元宝委屈了,满月酒都美办。”
  苏青玉:“……那她之前不是还搞过流水席吃糖水面吗?够排场了。”
  “那总是不一样的。”苏奶奶就是可惜。毕竟现在有了苏卫民的儿子对比。“周岁你们还是要大办。”
  苏青玉连忙道,“办办办,肯定办。”
  然后又说了不回去过年,回头给他们买礼物回去的事儿。
  “买啥礼物啊,家里啥都有。你现在当妈的人了,攒钱养孩子。”
  “知道了,奶。”
  苏奶奶又喊元宝了,“元宝呢,元宝呢。”
  苏青玉把移动电话拿给元宝,让元宝吱个声。
  元宝不懂,但是听着苏奶奶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来,她瞪圆了眼睛到处看,然后最后锁定电话,真把小耳朵凑过去认真听。也不知道听懂了没有,就咧着嘴笑嘻嘻的。
  一看就是笑的没心没肺的。
  可苏奶奶就被感动了。说孩子是在对她笑。
  又开始惦记上了。
  这也不怪苏奶奶,这么多重孙子辈里面,苏卫国家的孩子是陈爱兰带的,那会儿分家了,她没机会接触。黑是实在李家那边长大的,更没怎么接触了。苏叶的孩子也是陈爱兰带的。只有元宝,才出生几天,苏奶奶就开始参与带孩子了。虽然只带了一个月,但是这算是接触比较多了。自然就最惦记元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