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分卷阅读_419
没过多久,这代金券就都发到了各家各户的手里。大家一瞅,果真与那流通券不同——流通券上印着桃花,那是桃源寨的标志,一朵桃花代表五文钱。而代金券上印着金元宝,五个金元宝叠在一起,形成一朵小花的形状,代表五文钱。
代金券的发放与每户的人口挂钩,但是如果某户百姓家中的劳动力特别少,负担特别重的,就会适当多发一些。
每户应得的代金券是事先由县吏们计算好的,并且向每一里的百姓公布。这样就算是负责发券的衙役或是里长想要给某一户多发一点,也做不到——这样会让券的总数对不上。
百姓们拿到这代金券的时候尚且不明白这些券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但很快,武元县县衙又贴出告示,会在武元县城外办一次大集,市集一摆就是五天。百姓们到时可以用手中的“代金券”在市集上买东西。
武元县县衙也同时温馨提示:代金券这东西不记名,所以务必妥善保管,如果被盗或是遗失,县衙是不会再次提供的。
百姓们总算是明白了:敢情是县衙给了大家这个券,让大家去买东西——这不等于是给大家发钱吗?为啥不直接发钱?
但有桃源寨的“流通券”珠玉在前,武元百姓对于纸做的货币并不特别抗拒,既然县太爷发下来了,他们就用着试试看。
很快,武元大集筹备完毕。市集就摆在武元县的南门外,绵延了一两里开外。
市集上的商户,大部分来自桃源寨,也有一小部分来自于永安州的。这些商户提供的绝大多数是生活必须品:粮食、盐、油、茶、棉麻布匹,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紧俏物资,比如最紧要的稻种,种鸡、种猪、各种辣椒、番茄、甘蔗、除虫菊的种子。
武元县的百姓原本一进了这集市就直扑粮食摊位而去的,在看到其他物资商品之后醒悟过来:可不能把代金券都花在买粮食和必需品上。粮食吃着吃着就吃完了,但是日子还得接着过,山匪过后那些抛荒的田地还是得赶紧耕起来,房前屋后自该再种些蔬菜,养鸡养猪不费多少粮食,将来好歹能有个产出……
桃源寨摆出来的光稻种就有好几种,早稻、中早稻、中晚稻、晚稻。一位晒得面孔黝黑的老人家只要一听农户们说起地里的土质,就能给配出稻种,还留下了潇湘书院农学院的地址,说是会定期开课讲授种稻的门道,可以免费旁听,提供售后。
出售其余种子的商户大多也是如此,留下地址,表示所有收获的辣椒和番茄,都会按照市价收购,如果百姓们不放心,签契纸也可以。
最有趣是那一户出售甘蔗种子的人家,更是拍胸脯保证了,将来产出甘蔗,桃源寨会上门去收。这一家还不断提示,如果在山里发现成片的野甘蔗,只要甜度高的,也可以都送来桃源寨的糖坊,有多少糖坊收多少。
除了这些必需品和种子之外,还有不少从永安州来的铜匠和铁匠,按照百姓的要求,现场打制铁器与铜器,制作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
所有的摊位,都接受三样货币:代金券、流通券和铜钱。
在商户的摊位之外,还有一块打着“金融发展局”旗号的摊位,负责帮人兑换货币。各家商户收到了代金券之后,就可以到“金融发展局”把代金券换成流通券或者是铜钱。
但如果有人要求反过来,用流通券或者铜钱换代金券,就不可以了——“对不起,这次县衙发放的代金券,只能一次性使用,一旦回收,就再也不进行流通了。所以没办法换回去。不过您可以继续使用流通券或者铜钱交易。”
武元县的百姓过来,想直接将手里的代金券换成铜钱,也同样被礼貌地拒绝。
“代金券的兑换只面向在市集里摆摊的商户。”金融发展局的人礼貌地拒绝了一上来就想先把代金券换成铜钱的百姓。
这就意味着,所有武元县百姓手里拿到的代金券,只能在这连办五天的武元大集上花掉,那些商户的手,回笼到“金融发展局”的手里。
有百姓好奇地问发展局工作人员:“您这头的铜钱和流通券都是从哪里来的?怎么就乐意给我们换代金券的呢?”
工作人员回答:“是平南节度使贾放贾大人提供的。也就是说,贾大人自掏腰包,提供了武元县阖县百姓这五日在集上花用的现钱。你们该感谢贾大人才是。”
武元县的百姓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贾大人体恤我们。”
但贾放实际上并没有提供特别多的现款——这集上绝大多数商户都来自桃源寨,因此他们选择将代金券统统换成了流通券。只有一些来自永安州的商户,选择了兑换铜钱。
手中捏着代金券的武元百姓,在这集上却突然发现自个儿不会花钱了。原本只打算买点口粮回去混日子的,突然发现必须为明天好好筹划筹划了。
于是,这市集里到处可见一家人聚在一起,头凑着头,商议手头那点儿代金券到底应该怎么花。眼下活下去很重要,将来能活得好更加重要。一时便有无数人家起了争论,到底应该买多少口粮,又应该买多少种子,将来的生活该如何安排……
这大约是武元县的百姓生平最艰难的一次赶集。
但就在这些百姓们异常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决定的时候,金融发展局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代金券不知道该怎么花?没关系,先满足生活需要,为将来考虑要买种子买农具,甚至买机械办厂,都可以考虑金融发展局提供的小额低息贷款。”
金融发展局,其实就是桃源寨的金融办和招商办,两个机构到了武元县合二为一,并成了一个。
当然小额低息贷款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贷的,首先,贷款人的未来计划必须与在县衙登记的申报信息相一致。比如打算务农的,就必须有侍弄田地的经验;想经商的,必须至少做过商行的掌柜;头一热就想着做这做那的,自然会被劝退。
此外,贷款人必须没有案底,并且有里长作保,或者至少在县里登记过地契的,有一定实力,方能从金融发展局借贷。
这两个条件不算是特别苛刻,武元县有不少人都有资格,但是有一个条件让他们颇为犹豫——如果金融发展局批下了贷款,将以一半铜钱和一半流通券的形式发放。
也就是说,他们借了款子,只能拿到一半的现钱,另一半则是桃源寨用的那种花花绿绿的花纸。
有些人便慌了,不敢贷。
也有些人去请教桃源寨的老乡。结果桃源寨的人说:“这个呀,根本不用在意。流通券只有比铜钱好使,你用惯了流通券,就恨不得把铜钱都换回来呢!”
“不过如果你真的介意,等一拿到贷款,就可以找金融办,把手里的流通券立即换成铜钱。金融办承诺了随时兑换,如果它不给你兑,整个桃源寨都要着慌的,所以他万万不敢。但我奉劝你还是把流通券留在手中,这玩意真的好用。”
桃源寨的老乡告诫武元县的老乡。武元县的老乡在问清了“金融办”其实就是“金融发展局”之后,渐渐也放了心。
代金券的发放与每户的人口挂钩,但是如果某户百姓家中的劳动力特别少,负担特别重的,就会适当多发一些。
每户应得的代金券是事先由县吏们计算好的,并且向每一里的百姓公布。这样就算是负责发券的衙役或是里长想要给某一户多发一点,也做不到——这样会让券的总数对不上。
百姓们拿到这代金券的时候尚且不明白这些券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但很快,武元县县衙又贴出告示,会在武元县城外办一次大集,市集一摆就是五天。百姓们到时可以用手中的“代金券”在市集上买东西。
武元县县衙也同时温馨提示:代金券这东西不记名,所以务必妥善保管,如果被盗或是遗失,县衙是不会再次提供的。
百姓们总算是明白了:敢情是县衙给了大家这个券,让大家去买东西——这不等于是给大家发钱吗?为啥不直接发钱?
但有桃源寨的“流通券”珠玉在前,武元百姓对于纸做的货币并不特别抗拒,既然县太爷发下来了,他们就用着试试看。
很快,武元大集筹备完毕。市集就摆在武元县的南门外,绵延了一两里开外。
市集上的商户,大部分来自桃源寨,也有一小部分来自于永安州的。这些商户提供的绝大多数是生活必须品:粮食、盐、油、茶、棉麻布匹,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紧俏物资,比如最紧要的稻种,种鸡、种猪、各种辣椒、番茄、甘蔗、除虫菊的种子。
武元县的百姓原本一进了这集市就直扑粮食摊位而去的,在看到其他物资商品之后醒悟过来:可不能把代金券都花在买粮食和必需品上。粮食吃着吃着就吃完了,但是日子还得接着过,山匪过后那些抛荒的田地还是得赶紧耕起来,房前屋后自该再种些蔬菜,养鸡养猪不费多少粮食,将来好歹能有个产出……
桃源寨摆出来的光稻种就有好几种,早稻、中早稻、中晚稻、晚稻。一位晒得面孔黝黑的老人家只要一听农户们说起地里的土质,就能给配出稻种,还留下了潇湘书院农学院的地址,说是会定期开课讲授种稻的门道,可以免费旁听,提供售后。
出售其余种子的商户大多也是如此,留下地址,表示所有收获的辣椒和番茄,都会按照市价收购,如果百姓们不放心,签契纸也可以。
最有趣是那一户出售甘蔗种子的人家,更是拍胸脯保证了,将来产出甘蔗,桃源寨会上门去收。这一家还不断提示,如果在山里发现成片的野甘蔗,只要甜度高的,也可以都送来桃源寨的糖坊,有多少糖坊收多少。
除了这些必需品和种子之外,还有不少从永安州来的铜匠和铁匠,按照百姓的要求,现场打制铁器与铜器,制作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
所有的摊位,都接受三样货币:代金券、流通券和铜钱。
在商户的摊位之外,还有一块打着“金融发展局”旗号的摊位,负责帮人兑换货币。各家商户收到了代金券之后,就可以到“金融发展局”把代金券换成流通券或者是铜钱。
但如果有人要求反过来,用流通券或者铜钱换代金券,就不可以了——“对不起,这次县衙发放的代金券,只能一次性使用,一旦回收,就再也不进行流通了。所以没办法换回去。不过您可以继续使用流通券或者铜钱交易。”
武元县的百姓过来,想直接将手里的代金券换成铜钱,也同样被礼貌地拒绝。
“代金券的兑换只面向在市集里摆摊的商户。”金融发展局的人礼貌地拒绝了一上来就想先把代金券换成铜钱的百姓。
这就意味着,所有武元县百姓手里拿到的代金券,只能在这连办五天的武元大集上花掉,那些商户的手,回笼到“金融发展局”的手里。
有百姓好奇地问发展局工作人员:“您这头的铜钱和流通券都是从哪里来的?怎么就乐意给我们换代金券的呢?”
工作人员回答:“是平南节度使贾放贾大人提供的。也就是说,贾大人自掏腰包,提供了武元县阖县百姓这五日在集上花用的现钱。你们该感谢贾大人才是。”
武元县的百姓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贾大人体恤我们。”
但贾放实际上并没有提供特别多的现款——这集上绝大多数商户都来自桃源寨,因此他们选择将代金券统统换成了流通券。只有一些来自永安州的商户,选择了兑换铜钱。
手中捏着代金券的武元百姓,在这集上却突然发现自个儿不会花钱了。原本只打算买点口粮回去混日子的,突然发现必须为明天好好筹划筹划了。
于是,这市集里到处可见一家人聚在一起,头凑着头,商议手头那点儿代金券到底应该怎么花。眼下活下去很重要,将来能活得好更加重要。一时便有无数人家起了争论,到底应该买多少口粮,又应该买多少种子,将来的生活该如何安排……
这大约是武元县的百姓生平最艰难的一次赶集。
但就在这些百姓们异常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决定的时候,金融发展局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代金券不知道该怎么花?没关系,先满足生活需要,为将来考虑要买种子买农具,甚至买机械办厂,都可以考虑金融发展局提供的小额低息贷款。”
金融发展局,其实就是桃源寨的金融办和招商办,两个机构到了武元县合二为一,并成了一个。
当然小额低息贷款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贷的,首先,贷款人的未来计划必须与在县衙登记的申报信息相一致。比如打算务农的,就必须有侍弄田地的经验;想经商的,必须至少做过商行的掌柜;头一热就想着做这做那的,自然会被劝退。
此外,贷款人必须没有案底,并且有里长作保,或者至少在县里登记过地契的,有一定实力,方能从金融发展局借贷。
这两个条件不算是特别苛刻,武元县有不少人都有资格,但是有一个条件让他们颇为犹豫——如果金融发展局批下了贷款,将以一半铜钱和一半流通券的形式发放。
也就是说,他们借了款子,只能拿到一半的现钱,另一半则是桃源寨用的那种花花绿绿的花纸。
有些人便慌了,不敢贷。
也有些人去请教桃源寨的老乡。结果桃源寨的人说:“这个呀,根本不用在意。流通券只有比铜钱好使,你用惯了流通券,就恨不得把铜钱都换回来呢!”
“不过如果你真的介意,等一拿到贷款,就可以找金融办,把手里的流通券立即换成铜钱。金融办承诺了随时兑换,如果它不给你兑,整个桃源寨都要着慌的,所以他万万不敢。但我奉劝你还是把流通券留在手中,这玩意真的好用。”
桃源寨的老乡告诫武元县的老乡。武元县的老乡在问清了“金融办”其实就是“金融发展局”之后,渐渐也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