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_分卷阅读_633
伊州虽然原属伊吾国,但是在历史上,当年汉武帝打跑了匈奴人以后,也曾在此屯田驻兵,伊吾城高昌壁,许多汉人就是在那个年代来到这些地方,屯田驻兵,从此世世代代就在此处扎根繁衍。
所以这伊州之中,同样也以汉人为主,风俗习惯皆与中原相似,穿汉服说汉话,作为戈壁滩上一片面积颇大的绿洲,这里的农业也很发达,产粮颇多。
伊州这个地方同样很富有,在丝绸之路中,从那晋昌过来,若是不往西面的敦煌而去,而是改道北上,北边便是伊州,过了伊吾,一路再往西,便是高昌,高昌那边同样也有通往西域的商道。
这一天中午,罗用他们寻了一个背风处下马休息,差役们从包袱中取出清水饼子,几人就坐在戈壁滩上,一口清水一口面饼地吃着。
“县令,伊州那般远,我等因何要去,县令若是忧心县中缺粮,只管叫商贾们从那张掖等地买来便是。”一名差役如此对罗用说道。
“张掖太远。”罗用回答说。
在他们陇西这一片,真正产粮多的地方,总共也就那么几个,瓜州这两年若要大力发展棉花种植,将来很可能就会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避免到时候粮食不足,粮价疯长,甚至是引发饥荒,罗用作为一县之长,必须得早作打算。
“那伊吾却也近不了多少,况且还要经过这大片荒滩,运粮怕是十分艰难。”另一名差役也道。
若是从张掖到他们常乐县,虽然路途要远上些许,但是路况好啊,沿着长城脚下行走,安全颇有保障,粮食水草亦能及时补给,这两年又在修水泥路,待那水泥路修好了,运送粮食想来要比从前容易许多。
哪里像那伊吾,此去虽也有路,路况却颇差,又担心贼寇袭扰,又是大片荒滩,粮食水草补给困难。
这三名差役你一言我一语的,话里话外都是劝罗用回去的意思,罗用听闻了他们这一番分析,倒也觉得颇有几分欣慰,笑着说道:“你们想得倒也周全。”
“不知县令是何考量。”看罗用这个态度,他们几人想到的问题,他分明也是想到了的,既然如此,因何又非得去那伊州呢?
“此次朝中决定在陇西修路,从那凉州城一路修到敦煌城,往后这陇西的行人往来货物运输,皆要比从前便利许多。”罗用说道。
“此事我们自然也是知晓的。”那几名差役忙说。
罗用一边吃着饼,一边慢慢给他们解释:“这一条水泥路既然通了,那伊吾与高昌两地自然也不会眼巴巴在那边望着,他们自然也要考虑修路。”
“若是高昌先修,一路从那高昌城修到敦煌,那往后商贾往来,怕是少有再经过伊吾的,从高昌到敦煌,再从敦煌经我常乐,过晋昌,一路往东而去。”
“若是那伊吾也修路,沿着这条旧道,一路自然就修到了我们常乐晋昌一带。”
“那我们走不走这一趟,又有甚的区别,横竖不管那些商贾们怎么走,都要经过我们常乐县。”一名差役马上就说了。
“非也。”罗用说道:“伊吾这条道若是直接修到晋昌城,不过我常乐县,那么去往他们那边的商贾自然也就不会经过常乐县了。”
那几名差役一听,那还了得,那些伊吾人若是果真那么干,那往后过往他们常乐县的商贾岂不就要少了很多。
“如此,我等此去伊吾,便是要叫他们把路修到常乐县?”一名差役问道。
“不仅要修到常乐县,还要叫他们早些开始修路,早一日修好了,伊吾的粮食就早一日能运到常乐。”有了伊州那片产粮区做后盾,又有通往敦煌张掖等地的水泥路,常乐县当地的粮食问题,应该也就不用太担心了。
“走吧。”见罗用他们都吃得差不多了,一直没怎么说话的乔俊林便站了起来,催促他们快些上路。
这一条路上并没有长城遮掩,几个人没遮没拦的走在这片荒野上,安全着实没有什么保障,乔俊林警觉性很高,相较之下,罗用着实也是有几分太松散了。
罗用松散也就算了,怎的这几名差役也这般松散,这次回去后要与郭凤来说上一句,叫他加强差役队伍的操练和管理,莫要叫他们松散怠惰了。
“哎,走了走了。”那几名差役纷纷起身。
他们这时候只觉得罗县令那脑子真好使,想得真细,却不知待到这一趟回去以后,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罗用却是看出来乔俊林恼了,也不提醒那几个大老粗,由着他们高兴去。
一行人重新骑上马背,向着那伊吾城的方向而去,眼前所见,尽是一片茫茫戈壁。
罗用这辈子从来没有去过伊吾,上辈子他却去过,那个地方在后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哈密。
哈密不仅是个农业发达的地方,那里还有很多煤矿资源。
第340章木轨
伊州刺史乃是由原伊吾王室之人担任,说是刺史,在伊州这里差不多就是国王一般的存在。
当年伊吾国王在李世民登基之初便来投诚,李唐王朝对其颇有优待,使其在相当程度上保有特权,而朝廷方面对伊州这个地方的干涉和管理,主要就是选择那些亲近唐王朝的伊吾王室成员,将其封为刺史。
州刺史要服从朝廷调令,还要定期去长安城诉职,只是陇西之地距离长安城实在太远,圣人并不要求他们年年进京,像瓜州刺史陈皎,如今也有两三年没进过京城了,更别说是像伊州那样的地方,路途更远,情况也更特殊。
听闻唐王朝眼下正在陇西修路,一路要从凉州修到敦煌,从那凉州城又有两条水泥路通往中原,一条南下直取长安,另一条经由关内道,过孟门关,再从河东道南下长安,又与中原数条水道相连。
所以这伊州之中,同样也以汉人为主,风俗习惯皆与中原相似,穿汉服说汉话,作为戈壁滩上一片面积颇大的绿洲,这里的农业也很发达,产粮颇多。
伊州这个地方同样很富有,在丝绸之路中,从那晋昌过来,若是不往西面的敦煌而去,而是改道北上,北边便是伊州,过了伊吾,一路再往西,便是高昌,高昌那边同样也有通往西域的商道。
这一天中午,罗用他们寻了一个背风处下马休息,差役们从包袱中取出清水饼子,几人就坐在戈壁滩上,一口清水一口面饼地吃着。
“县令,伊州那般远,我等因何要去,县令若是忧心县中缺粮,只管叫商贾们从那张掖等地买来便是。”一名差役如此对罗用说道。
“张掖太远。”罗用回答说。
在他们陇西这一片,真正产粮多的地方,总共也就那么几个,瓜州这两年若要大力发展棉花种植,将来很可能就会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避免到时候粮食不足,粮价疯长,甚至是引发饥荒,罗用作为一县之长,必须得早作打算。
“那伊吾却也近不了多少,况且还要经过这大片荒滩,运粮怕是十分艰难。”另一名差役也道。
若是从张掖到他们常乐县,虽然路途要远上些许,但是路况好啊,沿着长城脚下行走,安全颇有保障,粮食水草亦能及时补给,这两年又在修水泥路,待那水泥路修好了,运送粮食想来要比从前容易许多。
哪里像那伊吾,此去虽也有路,路况却颇差,又担心贼寇袭扰,又是大片荒滩,粮食水草补给困难。
这三名差役你一言我一语的,话里话外都是劝罗用回去的意思,罗用听闻了他们这一番分析,倒也觉得颇有几分欣慰,笑着说道:“你们想得倒也周全。”
“不知县令是何考量。”看罗用这个态度,他们几人想到的问题,他分明也是想到了的,既然如此,因何又非得去那伊州呢?
“此次朝中决定在陇西修路,从那凉州城一路修到敦煌城,往后这陇西的行人往来货物运输,皆要比从前便利许多。”罗用说道。
“此事我们自然也是知晓的。”那几名差役忙说。
罗用一边吃着饼,一边慢慢给他们解释:“这一条水泥路既然通了,那伊吾与高昌两地自然也不会眼巴巴在那边望着,他们自然也要考虑修路。”
“若是高昌先修,一路从那高昌城修到敦煌,那往后商贾往来,怕是少有再经过伊吾的,从高昌到敦煌,再从敦煌经我常乐,过晋昌,一路往东而去。”
“若是那伊吾也修路,沿着这条旧道,一路自然就修到了我们常乐晋昌一带。”
“那我们走不走这一趟,又有甚的区别,横竖不管那些商贾们怎么走,都要经过我们常乐县。”一名差役马上就说了。
“非也。”罗用说道:“伊吾这条道若是直接修到晋昌城,不过我常乐县,那么去往他们那边的商贾自然也就不会经过常乐县了。”
那几名差役一听,那还了得,那些伊吾人若是果真那么干,那往后过往他们常乐县的商贾岂不就要少了很多。
“如此,我等此去伊吾,便是要叫他们把路修到常乐县?”一名差役问道。
“不仅要修到常乐县,还要叫他们早些开始修路,早一日修好了,伊吾的粮食就早一日能运到常乐。”有了伊州那片产粮区做后盾,又有通往敦煌张掖等地的水泥路,常乐县当地的粮食问题,应该也就不用太担心了。
“走吧。”见罗用他们都吃得差不多了,一直没怎么说话的乔俊林便站了起来,催促他们快些上路。
这一条路上并没有长城遮掩,几个人没遮没拦的走在这片荒野上,安全着实没有什么保障,乔俊林警觉性很高,相较之下,罗用着实也是有几分太松散了。
罗用松散也就算了,怎的这几名差役也这般松散,这次回去后要与郭凤来说上一句,叫他加强差役队伍的操练和管理,莫要叫他们松散怠惰了。
“哎,走了走了。”那几名差役纷纷起身。
他们这时候只觉得罗县令那脑子真好使,想得真细,却不知待到这一趟回去以后,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罗用却是看出来乔俊林恼了,也不提醒那几个大老粗,由着他们高兴去。
一行人重新骑上马背,向着那伊吾城的方向而去,眼前所见,尽是一片茫茫戈壁。
罗用这辈子从来没有去过伊吾,上辈子他却去过,那个地方在后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哈密。
哈密不仅是个农业发达的地方,那里还有很多煤矿资源。
第340章木轨
伊州刺史乃是由原伊吾王室之人担任,说是刺史,在伊州这里差不多就是国王一般的存在。
当年伊吾国王在李世民登基之初便来投诚,李唐王朝对其颇有优待,使其在相当程度上保有特权,而朝廷方面对伊州这个地方的干涉和管理,主要就是选择那些亲近唐王朝的伊吾王室成员,将其封为刺史。
州刺史要服从朝廷调令,还要定期去长安城诉职,只是陇西之地距离长安城实在太远,圣人并不要求他们年年进京,像瓜州刺史陈皎,如今也有两三年没进过京城了,更别说是像伊州那样的地方,路途更远,情况也更特殊。
听闻唐王朝眼下正在陇西修路,一路要从凉州修到敦煌,从那凉州城又有两条水泥路通往中原,一条南下直取长安,另一条经由关内道,过孟门关,再从河东道南下长安,又与中原数条水道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