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_分卷阅读_905
“还有问题?”
“哦,没有,没有。”崔瑜回过神来,连声说道:“明督仁慈,吏民感激,这件事一定能做好。”
“那就有劳明廷了。”鲁肃和辛毗交换了一个眼神,会心一笑。
辛毗随即讲解了下一步的计划,挑选一支精锐骑兵,穿插到安邑,与吕蒙取得联系,让他安心守城,不要轻举妄动。如果可能,最好将加密后的作战计划送到城里。
张辽主动请缨。他在河东募过兵,对地形比较熟悉。吕小环也积极求战,辛毗与鲁肃答应了,安排张辽执行此项任务,吕小环随行,精选骑兵三百人,一人三马,携带足够半个月的粮食,万一遇到危险,可以河东全境为范围机动作战,不必事事请示汇报。
张辽应喏,吕小环心情雀跃,却不敢太肆,一本正经的领命。
崔瑜的心情却纠结得很。辛毗这一招太狠了,若能施行,刘备的计划就全部落空了。如今他知道了作战计划,要不要通报刘备?通报很危险,一旦被发现,很可能直接被杀。不通报,刘备必败,他就只能以假为真。
辛毗对崔瑜的纠结一目了然,却佯做不知,请崔瑜提供几条路线以供选择。崔瑜无奈,根据他掌握的信息选择了几条路线。辛毗命参军在地图上标注,让张辽仔细记好。
一切安排妥当,众将按令行事。休整的休整,出击的出击。
……
鲁肃说到做到,很快下达了两份公告:一份给河东各县的大小官吏,一份给全河东的百姓,就目前而言,主要是指大阳县的吏民。
这两份公告写得很具体,没有敷衍的意思,可操作性极强。首先兴奋起来的就是大阳县的掾吏。他们不知道崔瑜是诈降,没想过以后还会换君主,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前途,如今听说只要用心做事就可以前程无忧,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他们当然要好好努力一下,就算鲁肃要他们抢百姓的最后口粮,他们都会全力以赴,何况鲁肃的条件这么优惠,百姓再不献粮简直就是没良心了,必须严惩才行。
于是,不用崔瑜督促,收到命令的官吏立刻行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将公告传达到各乡里。
崔瑜表面上忙于公务,暗地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鲁肃的动静这么大,刘备很快就能收到相关的消息,要不要主动传递情报成了他必须做出的选择。
反复权衡之后,他决定还是按照既定计划,向刘备传递消息。俗话说得好,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诈降固然有罪,鲁肃最多杀他一人,说不定还能看在弟弟崔琰的面子上饶他一死。如果刘备认定他背叛,家人肯定没命,再将消息泄露出来,他在吴国也不可能有什么前程。
但他没想到的是辛毗早就盯上了他,他的信使刚出大营就被斥候捕获了。辛毗拿到了证据,却佯做不知,一有空就找崔瑜下棋聊天,或者讨论天下大势,或者说说最近收到的与崔琰有关的消息。看着信心满满的辛毗,听着吴国的大好形势,得知弟弟崔琰在全柔麾下如鱼得水,崔瑜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
张辽带着吕小环和三百精骑出发了。高顺到大营外送行。他严厉的对吕小环说,军中自有法度,尤其是外出执行任务时,你切不可如营中一般任性,凡事要听文远的安排。
吕小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高顺。见高顺这么郑重,她也不敢大意,以吕布的名义起誓,一定听从张辽的安排,绝不乱来。
高顺又叮嘱了张辽几句,这才挥手告别。
张辽带着吕小环离开大营,沿着中条山北麓向西,直奔盐池。颠軨坂原本就是为运盐而开辟的商道,离盐池很近,路也好走,张辽行动又快,中午出发,当天晚上就到了盐池西。他没有停留,绕过盐池,直奔猗氏县。在县城外的传舍吃了一顿饭,又补充了一些粮草和饮水,随即奔向安邑。
新上任的中山国大农卫觊正在盐池附近收盐,得知有一支吴国骑兵出现在猗氏附近,人马精练,行动迅速,非常紧张,立刻派人汇报刘备,请刘备安排骑兵围歼,又派人通知安邑城外的大军,提醒他们加强戒备,以免被骑兵突袭。
卫觊的命令送出的时候,张辽、吕小环已经赶了一夜路,出现在安邑城外。
“累不累?”张辽转头看着吕小环。奔驰了一夜,也没时间梳洗,吕小环的脸色看起来有些憔悴,露在头盔外面的头发也有些油腻。
“还好,要进攻吗?”吕小环很兴奋。在黎明前的夜色中,安邑城外的大营灯火点点,刁斗声声,显然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正是突袭的好时候。
“当然。还记得将军是怎么教的吗?”
“记得。”想起父亲,吕小环的眼睛更亮。
“记住,待会儿跟紧我,不要恋战。我们的目标是将消息送进城,不是杀多少人。”
“知道。”
“你仔细看看这个大营的布局。我们待会儿从西侧入营,沿着护城河走,将消息送进城,然后折向南站,看到那边有个高坡了吧?我们在那里休息,换马,看一下敌人的反应。如果大营很乱,我们就向东,冲击中军。如果大营不乱,说明对方有准备,我们就向南,杀出去。”
吕小环听得很认真,不时的用力点头。这些都是吕布当年教过的战术,她曾被吕布背在背上,随大军演练过,但正式上阵却是第一次。十三岁入宫,成了天子的贵人,她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讲解完战术,张辽又安排了几名甲士保护吕小环,这才下令出击。
一声呼啸,张辽手持长戟,第一个冲了出去。
吕小环摘下弓,搭上箭,紧紧跟随。数十名甲骑夹侍两侧,护着他们冲了出去。剩下的甲骑在两翼展开,将备马护在中间,跟随张辽、吕小环发起冲击。
蹄声隆隆,三百余精骑,近千匹战马,很快就完成了加速,向大营冲去。马蹄声惊起了斥候,十余个黑影冒了出来,像是受惊的小鹿,大部分人都向大营奔去,同时大声发出警报,有一个大概是慌了神,居然向骑兵冲了过来。
吕小环看得真切,猛拉弓,急放箭,弓弦震动,羽箭飞驰而去,那个士卒应声而倒。
“夫人好箭术!”一个甲骑看得分明,赞了一声。吕小环得意洋洋,笑容刚刚绽放,张辽喝道:“不要浪费箭矢和力气,挑选有价值的目标出手!”
吕小环吐了吐舌头,“哦”了一声,睁大眼睛,看向前面。
第2307章 先锋队
斥候的报警惊醒了沉睡的大营,望楼上的士卒迅速投来警惕的目光,见有骑兵逼近,冲入营垒之间,连忙发出信号,同时大声呼唤下面的同伴,让他们敲响铜锣,向全营报警。
黎明之前,值夜的士卒已经疲惫不堪,换值的士卒还没有来,正是最松懈的时候,等尖利的铜锣声响起时,张辽等人已经冲入大营深处。他们并不恋战,除了从大营里冲出来,企图阻止他们经过的敌人,他们根本懒得搭理,只是举起盾牌,护住要害,埋着头向前冲。
战马的蹄声响成一片,大地震动,惊醒了更多还没起床的士卒。他们惊恐万状,乱作一团。河东与并州毗邻,这些年不时有匈奴人或者西凉人踏足此地,尤其是匈奴人,一度肆无忌惮地在河东劫掠,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河东世家的部曲大多时候都是守护庄园,野战的经验不多,对骑兵作战的经验有限,骤然遇袭,不少人都慌了神,下意识地躲在帐篷里不敢出来,只有少部分人冲出了大帐,在队率、都伯的指挥下列阵,准备反击。
张辽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强有力的反抗,就穿过了大营,来到了护城河边。
“把作战计划射进去!”张辽大声喝道。
“喏!”一名骑士应喏,举起准备好的六石弩,扣动弩机。绑着作战计划的弩箭呼啸而出,飞跃百余步,射上了城头。任务完成,随即又上了一枝箭,做好了再次射击的准备。
张辽拨转马头,再次冲入大营。在营垒之间穿行比沿着护城河前进更稳妥,因为无法确定他们的位置,敌人很难及时调遣兵力围堵。
这一次,他们遇到的反击多了些,不少士卒隔着营栅向他们射箭,还有一些射手站在营墙上,居高临下的射击。张飞随即命令吕小环等人射击,压制对方。吕小环早就按捺不住,立刻拉开弓,寻找那些衣甲整齐,或者手中弓弩更大的目标,连续射击。开始还有些手滑,射失了一两箭,再后来找到了感觉,几乎百发百中,每一声弦响,都会激起一声惨叫。
除了冲在最前面和外围手持盾牌的骑士,其他的骑士大多举起了弓,寻找各自的目标进行射击。他们当中既有张辽的亲卫,也有高顺的亲卫,还有一些是吕小环的女卫,来源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大多来自雁门、五原一带,擅长骑射,既然是在颠簸的马背上,他们依然能十中七八。吴国制作精良的弓弩和箭矢让他们如虎添翼,除非对方使用大盾或者精甲,否则很难抵挡他们的近距离射击。
在这些骑士的强力反击下,营栅上不断有人中箭受伤,惨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只有营栅后面比较安全,骑士们很难在快速移动中射中粗大的栅木背后的士卒。
随着马蹄声,战线不断向前延伸。很快,张辽就遇到了出营阻击的敌人,看到那些仓促之间列阵的中山军步卒,张辽没有任何犹豫,踢马冲了上去,长矛伸出,从盾牌边缘擦过,洞穿了一名士卒的胸口,在战马带来的冲击力下,那士卒倒飞起来,狠狠的砸在指挥列阵的都伯身上。
都伯踉跄着倒地,他身边的士卒也乱成一团,还没成型的阵势变得更乱,张辽趁势杀入,精钢打造的长矛飞舞,接连挑飞两人,纵马向都伯踩了过去。都伯拼命打滚,想躲开马蹄的践踏,但他只躲开了两只马蹄,好运就结束了,连续几十匹战马飞驰而去,将他踩成了肉泥。
在张辽的率领下,三百骑士轻而易举的击溃了三道步卒的阵地,没有给对手一点反击的机会,到达预先指定的高坡。到了坡上,张辽策马绕坡一周,查看地形,其他的骑士纷纷换马,有的不忘给战马塞点吃的,自己也抓紧时间咬两口。
吕小环也不例外,这是她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次战斗,而且是主动进攻,她有些兴奋,下马的时候脚一滑,差点摔倒在地,好在旁边有女卫及时扶住了她,这才没有出丑。
“走,向南。”张辽转了回去,直接跳上亲卫准备好的战马。
“为什么向南?我们打得这么轻松,整个大营都乱了。”吕小环大声问道。
“你再看看这边。”张辽用手中的长矛一指东侧的大营。吕小环一看,紧临高坡东侧的两个营垒虽然也是战鼓隆隆,旌旗飞舞,却不算太乱,不少营门都被打开,成群结队的步卒从里面冲出来,在两营之间设下一道道阵地。在大营中,还有不少骑兵正在集结,吕小环闭了嘴巴,眯起眼睛,看了一眼中军的战旗,见上面有个王字,记在了心里。
张辽招呼一声,带着骑士们向南冲去。借着山坡,战马迅速加速,杀出大营。
将台之上的王凌皱了皱眉,松开了握紧的拳头。
城墙上,吕蒙叠好用密语写就的作战计划,看着远处的张辽等人,满意的点点头。“击鼓,为张将军送行,为吕夫人助威。并州骑兵好样的。”
激烈的战鼓声炸响,城头将士们齐声大呼。
“张将军威武!”
“吕夫人威武!”
“并州骑威武!”
……
中山军大营遇袭的时间并不长,前后不到两刻,杀伤也非常有限,中山军全部伤亡不过两百余人,士气却遭受了重创。在城头兴奋的欢呼声中,整个中山军大营陷入说不出的恐慌。
王凌奉命率部出营,追击张辽,没能追上。但他得到了消息,张辽向盐池去了,可能对卫觊不利。他不敢怠慢,一边回报中军,一边率部追击。半路上,他遇到卫觊的使者,得知张辽昨天晚上就是从猗氏方向来的,王凌大惑不解。突袭卫觊最好的机会是昨晚,现在卫觊有了准备,张辽再去又有什么意义呢?卫觊本人的亲卫骑就有三四百人,还有步卒数千,张辽很到占到便宜。
尽管如此,王凌还是追了过去。他知道张辽是吴王孙策中军的骑将,如果能擒住他,足以抵消大营遇袭的不利影响。至于那个吕夫人,他不知道是谁,也没关心。女人上阵,除了哗众取宠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王凌追到盐池,遇到了卫觊。卫觊告诉他,张辽刚从这儿经过,但是没有袭击他,而是向西去了。可能是去猗氏,也有可能是去解县,甚至有可能去蒲坂。张辽的行动速度太快,他又身负守护盐池的任务,没机会搞清楚,希望王凌能跟过去看看。
王凌对卫觊的做法很不满。卫觊就是希望他去追,却不敢自己说,非要抬出中山王刘备来。可是忘了一点,他不是河东人,他是并州人。并州人不像河东人,更不像卫觊无路可走,只能选择刘备,他们不必什么唯刘备之命是从。
王凌很强硬的回绝了卫觊。我的任务是协助进攻安邑,在没有接到中山王的新命令之前,不能擅离职守,去追击张辽。王凌又不阴不阳的说了一句,张辽很可能会回来,卫大农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被张辽得手,然后带着骑兵扬长而去,返回安邑。
卫觊气得大骂,却无可奈何,只得派人向刘备求援。如果这几个县被张辽劫掠,损失严重,筹集钱粮的任务可能会有困难。
得知王凌没有追来,张辽放慢了脚步,节省战马的体力。他再次来到猗氏,挑中了一个不知名的李姓小豪强的庄园,上门征粮。李家虽然有庄园,也有一些部曲,只是对刘备没什么信心,不敢正面与张辽做对,如数满足了张辽的要求,好酒好肉招待,临走还送了一笔厚礼。
张辽交给李家家主一个任务,立刻找印坊,刻印鲁督下达的两道公告,然后分发到各乡亭,让猗氏县的百姓都知道鲁督的要求,积极献粮。过几天我再来,如果看到有一个乡亭没有公告,唯你是问。
李家家主不敢不应,他看了一遍鲁肃的公告后,将信将疑,问张辽说,鲁督说的是真的吗,现在献粮,真能减免赋税?
张辽哈哈大笑。对李家家主说,一看就知道你对外面的消息知之甚少。这不是鲁督一个人的决定,而是吴王的一贯政策,他在关东作战时就是这么做的。要不然以关东之富,为什么吴王还总是缺粮,不肯大举进攻。就是因为这种征粮方式对百姓有利,他却太亏了,不到万不得己,他是不会这么干的。现在这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了,能不能抓住,你自己看着办。
李家家主的确对外面的事了解不多,见张辽虽是武夫,却不乱杀,便鼓起勇气,向张辽打听关东的事,尤其是吴王和他的新政。张辽也没推辞,捡自己知道的说了一些,李家人听了,将信将疑。有年轻人发问,说吴国崇尚男女平等,女子也做官从军,是不是真的?
张辽大笑,转身对吕小环使了个眼色。一直埋头大吃大喝的吕小环不明其意,含着满嘴的食物,一脸茫然的看着张辽,手里还拿着一只鸡腿。等她反应过来,扔下鸡腿,摘下头盔,解开发带,露出一头青丝,瞪着眼睛喝道:“你这眼睛怎么长的,我就是女人,你居然没看出来?”
那年轻人早就看到了吕小环,但吕小环虽然面白无须,却行为举止粗鲁,与普通将领无异,喝起酒来比张辽还要猛,他根本没往那方面想,此刻被吕小环一喝,吓得目瞪口呆,半天没敢吭声。
第2308章 解围
数日之内,张辽率部在猗氏、解县一带游击,还去蒲坂走了一趟,袭击了一个征集粮草的队伍,斩杀数十人,劫走了不少粮草。
虽说斩获不多,影响却不小。张辽所领的这三百余骑都是真正的精锐,装备又明显高出中山军一大截,不论是个人战力还是战术配合,都不是河东世家的部曲能比,卫觊等人派兵围歼,苦于骑兵数量不足,人少了不是对手,人多了跟不上速度,陷于两难境地。几次接触下来,反倒是张辽追着他们打的时候更多一些,很多保持中立的河东大小家族看在眼里,自然有了想法,征集钱粮的难度陡增,卫觊亲自出面都碰了不少软钉子。
比起战场上的胜负,张辽对吴国新政的宣传作用更大。他不仅是嘴上说说,还给每一个借给他钱粮的人留下了字据,许诺不管到哪一年,只要河东并入吴国疆域,现在所借的钱都可以抵充赋税,绝不亏欠。这种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很快传播开来,鲁肃的两份公告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县乡亭,被无数人讨论。尤其是那些没什么实力的普通百姓,对传说中的吴王仁道充满了期待,恨不得吴军立刻取胜,赶走刘备。刘备给了世家好处,却没给他们好处——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他们对这位刘皇叔没有一点好感。
卫觊见形势严峻,不得不连发几份急件,请刘备尽快想办法解决张辽。再让张辽四处游荡,河东的人心就散了。
刘备接到消息,又气又急。气的是王凌不识大体,消极怠战。如果他肯主动追击张辽,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急的是伏击不成,反而失去了主动权。鲁肃背山立阵,如果他主动进攻,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考虑到双方的战力差距,这一战就没什么胜算了,两败俱伤势在难免,甚至可能被鲁肃击败。
刘备与司马懿、裴潜等人反复商量,觉得形势不容乐观,必须采取对策。
裴潜也觉得形势危急,河东有失守的可能。没有了河东,刘备还可以退守并州,但他们却将面临灭顶之灾。即使他们愿意跟着刘备去并州,而刘备也愿意带着他们,失去了田宅之后,寄人篱下的日子也不好过。一两个人还能坚持一下,拖家带口的肯定不行。
裴潜建议刘备派张飞或者张郃率领精锐骑兵去追击张辽,就算不能立刻击杀张辽,也不能让他如此轻松。王凌是并州人,河东的得失对他影响不大,他自然不会出力。张飞、张郃是刘备部将,他们明白河东得失的意义,会积极求战的。
刘备迟疑不决。张飞、张郃肯定会全力以赴,但能不能抓住张辽却不好说。张辽所领皆是精锐,又一人三马,速度很快,张飞、张郃兵力少了,无法围追堵截,兵力多了,又会影响对鲁肃主力的作战。
司马懿反复考虑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鲁肃滞留不前,却派张辽游击作战,很可能是发现了伏兵。如今张辽已经将消息送到安邑城中,鲁肃也知道吕蒙暂时没有危险,更不会急于进攻,在这里等已经没有意义,不如主动撤退,保存实力。
裴潜一听就急了。“往哪儿退?”
司马懿在地图上点了点。“中军退守闻喜,前锋驻安邑城北,看鲁肃如何应变,再做下一步决定。如果有可能,在安邑城北决战。”
裴潜仔细想了想,觉得有些道理,表示赞同。安邑城南平地多,城北山地多,占据山地作战,保持对安邑的威胁,鲁肃不能不有所顾忌,有可能会主动进攻,如此一来,刘备就可以占有地利。闻喜的情况与安邑类似,而且城北的山地更多更高,更利于防守,万一安邑战事不利,还可以退往闻喜再战。两地相距不过五十余里,接应也很方便。
对他来说,暂时放弃安邑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放弃闻喜就行。
司马懿紧接着又提了个建议:拜王凌为前将军,领河东太守。王凌之所以作战不积极,是因为他没有利益在河东,让他担任河东太守,河东的得失就和他有关了。
“哦,没有,没有。”崔瑜回过神来,连声说道:“明督仁慈,吏民感激,这件事一定能做好。”
“那就有劳明廷了。”鲁肃和辛毗交换了一个眼神,会心一笑。
辛毗随即讲解了下一步的计划,挑选一支精锐骑兵,穿插到安邑,与吕蒙取得联系,让他安心守城,不要轻举妄动。如果可能,最好将加密后的作战计划送到城里。
张辽主动请缨。他在河东募过兵,对地形比较熟悉。吕小环也积极求战,辛毗与鲁肃答应了,安排张辽执行此项任务,吕小环随行,精选骑兵三百人,一人三马,携带足够半个月的粮食,万一遇到危险,可以河东全境为范围机动作战,不必事事请示汇报。
张辽应喏,吕小环心情雀跃,却不敢太肆,一本正经的领命。
崔瑜的心情却纠结得很。辛毗这一招太狠了,若能施行,刘备的计划就全部落空了。如今他知道了作战计划,要不要通报刘备?通报很危险,一旦被发现,很可能直接被杀。不通报,刘备必败,他就只能以假为真。
辛毗对崔瑜的纠结一目了然,却佯做不知,请崔瑜提供几条路线以供选择。崔瑜无奈,根据他掌握的信息选择了几条路线。辛毗命参军在地图上标注,让张辽仔细记好。
一切安排妥当,众将按令行事。休整的休整,出击的出击。
……
鲁肃说到做到,很快下达了两份公告:一份给河东各县的大小官吏,一份给全河东的百姓,就目前而言,主要是指大阳县的吏民。
这两份公告写得很具体,没有敷衍的意思,可操作性极强。首先兴奋起来的就是大阳县的掾吏。他们不知道崔瑜是诈降,没想过以后还会换君主,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前途,如今听说只要用心做事就可以前程无忧,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他们当然要好好努力一下,就算鲁肃要他们抢百姓的最后口粮,他们都会全力以赴,何况鲁肃的条件这么优惠,百姓再不献粮简直就是没良心了,必须严惩才行。
于是,不用崔瑜督促,收到命令的官吏立刻行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将公告传达到各乡里。
崔瑜表面上忙于公务,暗地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鲁肃的动静这么大,刘备很快就能收到相关的消息,要不要主动传递情报成了他必须做出的选择。
反复权衡之后,他决定还是按照既定计划,向刘备传递消息。俗话说得好,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诈降固然有罪,鲁肃最多杀他一人,说不定还能看在弟弟崔琰的面子上饶他一死。如果刘备认定他背叛,家人肯定没命,再将消息泄露出来,他在吴国也不可能有什么前程。
但他没想到的是辛毗早就盯上了他,他的信使刚出大营就被斥候捕获了。辛毗拿到了证据,却佯做不知,一有空就找崔瑜下棋聊天,或者讨论天下大势,或者说说最近收到的与崔琰有关的消息。看着信心满满的辛毗,听着吴国的大好形势,得知弟弟崔琰在全柔麾下如鱼得水,崔瑜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
张辽带着吕小环和三百精骑出发了。高顺到大营外送行。他严厉的对吕小环说,军中自有法度,尤其是外出执行任务时,你切不可如营中一般任性,凡事要听文远的安排。
吕小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高顺。见高顺这么郑重,她也不敢大意,以吕布的名义起誓,一定听从张辽的安排,绝不乱来。
高顺又叮嘱了张辽几句,这才挥手告别。
张辽带着吕小环离开大营,沿着中条山北麓向西,直奔盐池。颠軨坂原本就是为运盐而开辟的商道,离盐池很近,路也好走,张辽行动又快,中午出发,当天晚上就到了盐池西。他没有停留,绕过盐池,直奔猗氏县。在县城外的传舍吃了一顿饭,又补充了一些粮草和饮水,随即奔向安邑。
新上任的中山国大农卫觊正在盐池附近收盐,得知有一支吴国骑兵出现在猗氏附近,人马精练,行动迅速,非常紧张,立刻派人汇报刘备,请刘备安排骑兵围歼,又派人通知安邑城外的大军,提醒他们加强戒备,以免被骑兵突袭。
卫觊的命令送出的时候,张辽、吕小环已经赶了一夜路,出现在安邑城外。
“累不累?”张辽转头看着吕小环。奔驰了一夜,也没时间梳洗,吕小环的脸色看起来有些憔悴,露在头盔外面的头发也有些油腻。
“还好,要进攻吗?”吕小环很兴奋。在黎明前的夜色中,安邑城外的大营灯火点点,刁斗声声,显然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正是突袭的好时候。
“当然。还记得将军是怎么教的吗?”
“记得。”想起父亲,吕小环的眼睛更亮。
“记住,待会儿跟紧我,不要恋战。我们的目标是将消息送进城,不是杀多少人。”
“知道。”
“你仔细看看这个大营的布局。我们待会儿从西侧入营,沿着护城河走,将消息送进城,然后折向南站,看到那边有个高坡了吧?我们在那里休息,换马,看一下敌人的反应。如果大营很乱,我们就向东,冲击中军。如果大营不乱,说明对方有准备,我们就向南,杀出去。”
吕小环听得很认真,不时的用力点头。这些都是吕布当年教过的战术,她曾被吕布背在背上,随大军演练过,但正式上阵却是第一次。十三岁入宫,成了天子的贵人,她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讲解完战术,张辽又安排了几名甲士保护吕小环,这才下令出击。
一声呼啸,张辽手持长戟,第一个冲了出去。
吕小环摘下弓,搭上箭,紧紧跟随。数十名甲骑夹侍两侧,护着他们冲了出去。剩下的甲骑在两翼展开,将备马护在中间,跟随张辽、吕小环发起冲击。
蹄声隆隆,三百余精骑,近千匹战马,很快就完成了加速,向大营冲去。马蹄声惊起了斥候,十余个黑影冒了出来,像是受惊的小鹿,大部分人都向大营奔去,同时大声发出警报,有一个大概是慌了神,居然向骑兵冲了过来。
吕小环看得真切,猛拉弓,急放箭,弓弦震动,羽箭飞驰而去,那个士卒应声而倒。
“夫人好箭术!”一个甲骑看得分明,赞了一声。吕小环得意洋洋,笑容刚刚绽放,张辽喝道:“不要浪费箭矢和力气,挑选有价值的目标出手!”
吕小环吐了吐舌头,“哦”了一声,睁大眼睛,看向前面。
第2307章 先锋队
斥候的报警惊醒了沉睡的大营,望楼上的士卒迅速投来警惕的目光,见有骑兵逼近,冲入营垒之间,连忙发出信号,同时大声呼唤下面的同伴,让他们敲响铜锣,向全营报警。
黎明之前,值夜的士卒已经疲惫不堪,换值的士卒还没有来,正是最松懈的时候,等尖利的铜锣声响起时,张辽等人已经冲入大营深处。他们并不恋战,除了从大营里冲出来,企图阻止他们经过的敌人,他们根本懒得搭理,只是举起盾牌,护住要害,埋着头向前冲。
战马的蹄声响成一片,大地震动,惊醒了更多还没起床的士卒。他们惊恐万状,乱作一团。河东与并州毗邻,这些年不时有匈奴人或者西凉人踏足此地,尤其是匈奴人,一度肆无忌惮地在河东劫掠,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河东世家的部曲大多时候都是守护庄园,野战的经验不多,对骑兵作战的经验有限,骤然遇袭,不少人都慌了神,下意识地躲在帐篷里不敢出来,只有少部分人冲出了大帐,在队率、都伯的指挥下列阵,准备反击。
张辽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强有力的反抗,就穿过了大营,来到了护城河边。
“把作战计划射进去!”张辽大声喝道。
“喏!”一名骑士应喏,举起准备好的六石弩,扣动弩机。绑着作战计划的弩箭呼啸而出,飞跃百余步,射上了城头。任务完成,随即又上了一枝箭,做好了再次射击的准备。
张辽拨转马头,再次冲入大营。在营垒之间穿行比沿着护城河前进更稳妥,因为无法确定他们的位置,敌人很难及时调遣兵力围堵。
这一次,他们遇到的反击多了些,不少士卒隔着营栅向他们射箭,还有一些射手站在营墙上,居高临下的射击。张飞随即命令吕小环等人射击,压制对方。吕小环早就按捺不住,立刻拉开弓,寻找那些衣甲整齐,或者手中弓弩更大的目标,连续射击。开始还有些手滑,射失了一两箭,再后来找到了感觉,几乎百发百中,每一声弦响,都会激起一声惨叫。
除了冲在最前面和外围手持盾牌的骑士,其他的骑士大多举起了弓,寻找各自的目标进行射击。他们当中既有张辽的亲卫,也有高顺的亲卫,还有一些是吕小环的女卫,来源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大多来自雁门、五原一带,擅长骑射,既然是在颠簸的马背上,他们依然能十中七八。吴国制作精良的弓弩和箭矢让他们如虎添翼,除非对方使用大盾或者精甲,否则很难抵挡他们的近距离射击。
在这些骑士的强力反击下,营栅上不断有人中箭受伤,惨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只有营栅后面比较安全,骑士们很难在快速移动中射中粗大的栅木背后的士卒。
随着马蹄声,战线不断向前延伸。很快,张辽就遇到了出营阻击的敌人,看到那些仓促之间列阵的中山军步卒,张辽没有任何犹豫,踢马冲了上去,长矛伸出,从盾牌边缘擦过,洞穿了一名士卒的胸口,在战马带来的冲击力下,那士卒倒飞起来,狠狠的砸在指挥列阵的都伯身上。
都伯踉跄着倒地,他身边的士卒也乱成一团,还没成型的阵势变得更乱,张辽趁势杀入,精钢打造的长矛飞舞,接连挑飞两人,纵马向都伯踩了过去。都伯拼命打滚,想躲开马蹄的践踏,但他只躲开了两只马蹄,好运就结束了,连续几十匹战马飞驰而去,将他踩成了肉泥。
在张辽的率领下,三百骑士轻而易举的击溃了三道步卒的阵地,没有给对手一点反击的机会,到达预先指定的高坡。到了坡上,张辽策马绕坡一周,查看地形,其他的骑士纷纷换马,有的不忘给战马塞点吃的,自己也抓紧时间咬两口。
吕小环也不例外,这是她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次战斗,而且是主动进攻,她有些兴奋,下马的时候脚一滑,差点摔倒在地,好在旁边有女卫及时扶住了她,这才没有出丑。
“走,向南。”张辽转了回去,直接跳上亲卫准备好的战马。
“为什么向南?我们打得这么轻松,整个大营都乱了。”吕小环大声问道。
“你再看看这边。”张辽用手中的长矛一指东侧的大营。吕小环一看,紧临高坡东侧的两个营垒虽然也是战鼓隆隆,旌旗飞舞,却不算太乱,不少营门都被打开,成群结队的步卒从里面冲出来,在两营之间设下一道道阵地。在大营中,还有不少骑兵正在集结,吕小环闭了嘴巴,眯起眼睛,看了一眼中军的战旗,见上面有个王字,记在了心里。
张辽招呼一声,带着骑士们向南冲去。借着山坡,战马迅速加速,杀出大营。
将台之上的王凌皱了皱眉,松开了握紧的拳头。
城墙上,吕蒙叠好用密语写就的作战计划,看着远处的张辽等人,满意的点点头。“击鼓,为张将军送行,为吕夫人助威。并州骑兵好样的。”
激烈的战鼓声炸响,城头将士们齐声大呼。
“张将军威武!”
“吕夫人威武!”
“并州骑威武!”
……
中山军大营遇袭的时间并不长,前后不到两刻,杀伤也非常有限,中山军全部伤亡不过两百余人,士气却遭受了重创。在城头兴奋的欢呼声中,整个中山军大营陷入说不出的恐慌。
王凌奉命率部出营,追击张辽,没能追上。但他得到了消息,张辽向盐池去了,可能对卫觊不利。他不敢怠慢,一边回报中军,一边率部追击。半路上,他遇到卫觊的使者,得知张辽昨天晚上就是从猗氏方向来的,王凌大惑不解。突袭卫觊最好的机会是昨晚,现在卫觊有了准备,张辽再去又有什么意义呢?卫觊本人的亲卫骑就有三四百人,还有步卒数千,张辽很到占到便宜。
尽管如此,王凌还是追了过去。他知道张辽是吴王孙策中军的骑将,如果能擒住他,足以抵消大营遇袭的不利影响。至于那个吕夫人,他不知道是谁,也没关心。女人上阵,除了哗众取宠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王凌追到盐池,遇到了卫觊。卫觊告诉他,张辽刚从这儿经过,但是没有袭击他,而是向西去了。可能是去猗氏,也有可能是去解县,甚至有可能去蒲坂。张辽的行动速度太快,他又身负守护盐池的任务,没机会搞清楚,希望王凌能跟过去看看。
王凌对卫觊的做法很不满。卫觊就是希望他去追,却不敢自己说,非要抬出中山王刘备来。可是忘了一点,他不是河东人,他是并州人。并州人不像河东人,更不像卫觊无路可走,只能选择刘备,他们不必什么唯刘备之命是从。
王凌很强硬的回绝了卫觊。我的任务是协助进攻安邑,在没有接到中山王的新命令之前,不能擅离职守,去追击张辽。王凌又不阴不阳的说了一句,张辽很可能会回来,卫大农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被张辽得手,然后带着骑兵扬长而去,返回安邑。
卫觊气得大骂,却无可奈何,只得派人向刘备求援。如果这几个县被张辽劫掠,损失严重,筹集钱粮的任务可能会有困难。
得知王凌没有追来,张辽放慢了脚步,节省战马的体力。他再次来到猗氏,挑中了一个不知名的李姓小豪强的庄园,上门征粮。李家虽然有庄园,也有一些部曲,只是对刘备没什么信心,不敢正面与张辽做对,如数满足了张辽的要求,好酒好肉招待,临走还送了一笔厚礼。
张辽交给李家家主一个任务,立刻找印坊,刻印鲁督下达的两道公告,然后分发到各乡亭,让猗氏县的百姓都知道鲁督的要求,积极献粮。过几天我再来,如果看到有一个乡亭没有公告,唯你是问。
李家家主不敢不应,他看了一遍鲁肃的公告后,将信将疑,问张辽说,鲁督说的是真的吗,现在献粮,真能减免赋税?
张辽哈哈大笑。对李家家主说,一看就知道你对外面的消息知之甚少。这不是鲁督一个人的决定,而是吴王的一贯政策,他在关东作战时就是这么做的。要不然以关东之富,为什么吴王还总是缺粮,不肯大举进攻。就是因为这种征粮方式对百姓有利,他却太亏了,不到万不得己,他是不会这么干的。现在这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了,能不能抓住,你自己看着办。
李家家主的确对外面的事了解不多,见张辽虽是武夫,却不乱杀,便鼓起勇气,向张辽打听关东的事,尤其是吴王和他的新政。张辽也没推辞,捡自己知道的说了一些,李家人听了,将信将疑。有年轻人发问,说吴国崇尚男女平等,女子也做官从军,是不是真的?
张辽大笑,转身对吕小环使了个眼色。一直埋头大吃大喝的吕小环不明其意,含着满嘴的食物,一脸茫然的看着张辽,手里还拿着一只鸡腿。等她反应过来,扔下鸡腿,摘下头盔,解开发带,露出一头青丝,瞪着眼睛喝道:“你这眼睛怎么长的,我就是女人,你居然没看出来?”
那年轻人早就看到了吕小环,但吕小环虽然面白无须,却行为举止粗鲁,与普通将领无异,喝起酒来比张辽还要猛,他根本没往那方面想,此刻被吕小环一喝,吓得目瞪口呆,半天没敢吭声。
第2308章 解围
数日之内,张辽率部在猗氏、解县一带游击,还去蒲坂走了一趟,袭击了一个征集粮草的队伍,斩杀数十人,劫走了不少粮草。
虽说斩获不多,影响却不小。张辽所领的这三百余骑都是真正的精锐,装备又明显高出中山军一大截,不论是个人战力还是战术配合,都不是河东世家的部曲能比,卫觊等人派兵围歼,苦于骑兵数量不足,人少了不是对手,人多了跟不上速度,陷于两难境地。几次接触下来,反倒是张辽追着他们打的时候更多一些,很多保持中立的河东大小家族看在眼里,自然有了想法,征集钱粮的难度陡增,卫觊亲自出面都碰了不少软钉子。
比起战场上的胜负,张辽对吴国新政的宣传作用更大。他不仅是嘴上说说,还给每一个借给他钱粮的人留下了字据,许诺不管到哪一年,只要河东并入吴国疆域,现在所借的钱都可以抵充赋税,绝不亏欠。这种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很快传播开来,鲁肃的两份公告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县乡亭,被无数人讨论。尤其是那些没什么实力的普通百姓,对传说中的吴王仁道充满了期待,恨不得吴军立刻取胜,赶走刘备。刘备给了世家好处,却没给他们好处——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他们对这位刘皇叔没有一点好感。
卫觊见形势严峻,不得不连发几份急件,请刘备尽快想办法解决张辽。再让张辽四处游荡,河东的人心就散了。
刘备接到消息,又气又急。气的是王凌不识大体,消极怠战。如果他肯主动追击张辽,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急的是伏击不成,反而失去了主动权。鲁肃背山立阵,如果他主动进攻,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考虑到双方的战力差距,这一战就没什么胜算了,两败俱伤势在难免,甚至可能被鲁肃击败。
刘备与司马懿、裴潜等人反复商量,觉得形势不容乐观,必须采取对策。
裴潜也觉得形势危急,河东有失守的可能。没有了河东,刘备还可以退守并州,但他们却将面临灭顶之灾。即使他们愿意跟着刘备去并州,而刘备也愿意带着他们,失去了田宅之后,寄人篱下的日子也不好过。一两个人还能坚持一下,拖家带口的肯定不行。
裴潜建议刘备派张飞或者张郃率领精锐骑兵去追击张辽,就算不能立刻击杀张辽,也不能让他如此轻松。王凌是并州人,河东的得失对他影响不大,他自然不会出力。张飞、张郃是刘备部将,他们明白河东得失的意义,会积极求战的。
刘备迟疑不决。张飞、张郃肯定会全力以赴,但能不能抓住张辽却不好说。张辽所领皆是精锐,又一人三马,速度很快,张飞、张郃兵力少了,无法围追堵截,兵力多了,又会影响对鲁肃主力的作战。
司马懿反复考虑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鲁肃滞留不前,却派张辽游击作战,很可能是发现了伏兵。如今张辽已经将消息送到安邑城中,鲁肃也知道吕蒙暂时没有危险,更不会急于进攻,在这里等已经没有意义,不如主动撤退,保存实力。
裴潜一听就急了。“往哪儿退?”
司马懿在地图上点了点。“中军退守闻喜,前锋驻安邑城北,看鲁肃如何应变,再做下一步决定。如果有可能,在安邑城北决战。”
裴潜仔细想了想,觉得有些道理,表示赞同。安邑城南平地多,城北山地多,占据山地作战,保持对安邑的威胁,鲁肃不能不有所顾忌,有可能会主动进攻,如此一来,刘备就可以占有地利。闻喜的情况与安邑类似,而且城北的山地更多更高,更利于防守,万一安邑战事不利,还可以退往闻喜再战。两地相距不过五十余里,接应也很方便。
对他来说,暂时放弃安邑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放弃闻喜就行。
司马懿紧接着又提了个建议:拜王凌为前将军,领河东太守。王凌之所以作战不积极,是因为他没有利益在河东,让他担任河东太守,河东的得失就和他有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