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_分卷阅读_800
庞统拿吴王在襄阳的事为甘宁开脱,是囿于他自己的见解,还是得到了吴王的授意?沈友不太清楚。但他知道一点,江东世家贪心不足,不断试探吴王的底线,吴王最近有对江东世家动手的迹象,一方面朱桓得到重用,一方面扬州刺史高柔正加紧监察,软硬兼施,恩威并用,再用庞统、甘宁这样的外州人来牵制江东人,也不是不可能。
沈家就是吴郡大族。沈友本人没有侵占土地,不代表沈家没有类似的恶行。
如果这是吴王对我的试探呢?
沈友想了半晌,还是决定保持沉默。屠城是恶行,不能纵容,他单独上书吴王,弹劾甘宁。当然,庞统有一点说得对,在上书之前必须先查证清楚,屠城是否属实,是甘宁下的命令还是部下自行其事,这里面的区别很大。他与甘宁同列九督,如果没有证据就弹劾,会让人以为他中伤同僚。再加上他和甘宁的不同出身,很容易被人引申为江东打压外地将领,世家歧视寒门。虽说沈家也只是江东本地世家,而且武风甚烈,算不上真正的经学世家,也是半个武门,可是在有心人的眼里,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沈友与庞统商议,先写一封信给甘宁,询问情况。事关青州得失,他又通知了徐琨、朱然,请他们一起商议,面对青州可能的变局。
……
徐琨接到沈友的通报,勃然大怒,立刻传书质问甘宁:屠城是否属实,谁下的命令,如果是你下的命令,请你立刻向吴王请罪。如果是你的部下擅自行动,请立刻处决这些禽兽,以平众怒。滥杀无辜,影响吴王声誉,你必须有个明确的交待,否则我将上书弹劾你。
甘宁接到徐琨的书信,很不高兴。他觉得徐琨是仗势欺人,借题发挥,仗吴王的势,借他抢功的题。他徐琨有什么功劳?能位列九督,不就是仗着他母亲是吴王的姑母么。到了青州,寸功未立,现在我拿下了乐安,他嫉妒我,觉得我抢了他的功劳,故意要整我。
按照甘宁本人的意思,他就不想理徐琨,你上书弹劾就是了,看吴王什么反应。步骘劝住了他。他对甘宁说,屠城这种事就算做了也不能承认,更何况你也没做,人是杀了不少,但杀的是大族,不是普通百姓,而且杀人的主要是海贼出身的将士。海贼是什么人?是青州失地的百姓,他们的土地被大族侵占了,现在要报仇,天经地义,有什么不对?你为此背负恶名,不值得。
再退一步说,打下乐安就够了?我们还要继续战斗,继续立功,但只有水师是不够的,需要徐琨、沈友的配合。你现在和徐琨闹翻,互相内讧,还怎么立功?个人立不了功是小事,影响了青州大局,吴王怪罪下来,谁来承担责任?
甘宁被步骘的两个理由劝住了。他让步骘执笔,给沈友、徐琨回复,说明情况,提议协同作战。鉴于黄河即将断流,水师无法入河,但是可以进入济水,他建议以济水为战线,坚守紧临济水的历城、梁邹、临济等城,阻止可能到来的冀州、幽州军进入青州腹地。
步骘文章写得不错,不卑不亢,条理清晰,既说清了事情的原委,又提醒徐琨不要听信谣言,中了敌人的离间之计,耽误了大事。两军交战,各种消息真真假假,岂能全信?
接到甘宁的回复,徐琨将信将疑,却也不好再说,毕竟他也没有真凭实据,只能暂时搁置,以后再说。他们随即将重心放在了协同作战上。考虑到袁谭征发二十万大军出战,无功而返,伤了元气,出兵援助青州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决定由徐琨、朱然负责阻击冀州方向的来敌,沈友、甘宁协同作战,平定青州世家的叛乱。不管是因为甘宁屠城,还是青州世家不甘心失败,总之不能让他们继续拥兵自守,与袁谭相呼应。
在庞统的建议下,甘宁与沈友见了面,商定了作战方案,先对济水沿线进行清扫。两人合兵共计水陆三万余人,再加上水师拥有的船载巨型抛石机,足以对付任何一个县城、郡治。
在甘宁、沈友的联合攻击下,济水沿线的梁邹、台县迅速易手,沿途的庄园被击破,负隅顽抗的世家或是临阵被杀,或是被俘。沈友按照既定的原则进行处理,家主斩首示众,家属没为官奴婢,钱粮财物充公,补充军用,赏赐战士。田产则统一管理,按口计田,凡是参加战斗的青州籍百姓,可以优先分配良田,战死者另加抚恤,传与子孙。
消息传出,隐藏在海边的黄巾余部、新旧海贼闻风而动,有的赶来入籍分地,有的请求从军。沈友重新任命了乐安、济南郡守,配置郡兵数千至万人不等,并从立功将士中挑选郡守、郡尉及各县令尉,不给世家再有反复的机会。
与此同时,沈友上书,请求撤销汉置王国,改为郡县。到了这一步,已经与汉朝撕破了脸,就不必再保留汉朝封建的王侯国了。
济水沿线郡县平定以后,甘宁撤出济水,转入巨定泽,对其他县进行扫荡,所到之处,无不攻灭,首级沿着官道挂了一路。青州世家抵挡不住,眼看着覆没在即,有人选择主动投降,先保住命再说;有人选择向袁谭求援,请他立刻出兵;还有人赶往辽东,请青州名士管宁、邴原出面向太史慈求情,为青州保留一丝元气。
……
袁谭接到青州世家的求援,率领三万步骑,再次赶到平原。
徐琨得到消息,派人进驻漯水沿岸的漯阴、东朝阳等城,自己率部留驻历城,等待反击的机会。
扫清了济水沿线的世家后,由得到了土地的普通百姓组成的郡兵很有战斗力,完全可以承担守城的任务。这些郡兵大多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几乎都有做海贼的经历,有一部分甚至是黄巾旧部,战斗经验丰富,如今得到了土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自然不可轻易放弃,而指挥他们的将领都是沈友、徐琨麾下积累战功升迁的中下级军官,大半毕业于讲武堂,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上任后立刻加固城防,训练士卒,准备迎战。在他们的指挥下,这些郡兵虽然刚刚组建,战斗力却绝非世家的部曲可比。
面对这些坚城,袁谭束手无策。这些守城的将领固然都不如朱然,可是他也没有二十万大军,只有三万步骑。攻城兵力至少要三倍于守城的兵力,可是徐琨、朱然在一旁虎视眈眈,甘宁随时可能奔袭他的身后,他不能不留出足够的兵力以防不测。如此一来,他能动用的兵力面对任何一座县城都有些勉强。
这时,袁谭想到了董昭送来的巨型抛石机图纸。
董昭得到巨型抛石机的底座图纸后,立刻抄录了一份送给袁谭。因为董昭试制的结果并不太理想——虽然相比于普通的抛石机,使用了新底座的抛石机能打得更远,打得更准,却离江东军的巨型抛石机相去甚远——袁谭也没有仿制的兴趣。可是现在面对这些县城,他觉得或许能发挥用处。
县城不比郡治,城墙没那么高,即使不攻城门,利用器械强行登城,难度也不是很大。如果利用抛石机进行远程打击,压制城头的守军,再让步卒登城攻击,未尝没有机会。
袁谭的想法遭到了沮授的强烈反对。
沮授对袁谭说,世家被清洗,如今的青州是普通百姓的青州,他们刚刚得到土地,你想夺走,他们肯定不愿意,一定会全力反击。就算你把这些百姓都杀了,拿下青州,又有谁来支持你?
没有户口,青州就是一块荒地。
至于巨型抛石机,效果当然有,但其材料难得,我们没有足够的储备,制造要求高,我军的工匠未必有那样的技术。巨型抛石机还有一个致命弱点:移动不便,你在这里造的,只能在这里用,将来要攻其他城,这些抛石机就只能拆掉或者干脆毁掉,到下一个城再建,成本太高,除非像甘宁一样用战船来运载。可是冀州几乎没有水师,无法和甘宁率领的江东水师抗衡,就算造出由战船运载的抛石机,一旦交战,也会成为甘宁的战利品。
就目前而言,这种抛石机只适合守城,不适合攻城,与其费心费力的攻青州,不如提前准备,守冀州。沈友、徐琨迟早会进入冀州作战的,在冀州击败他们的可能更大。
袁谭沉吟良久。“公与,我们还有机会吗?”
“尽人事,听天命。”沮授顿了顿,又道:“天子就在冀州,大王不妨听听他的意见。”
第2094章 望尘莫及
天子晃着袁谭的奏疏,几次张口欲言,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化作一声苦笑。
“这巨型抛石机究竟是什么神器,居然能在三百步外击破城门?”
刘晔不安的挪了挪身体,强作镇静。“就是抛石机,只不过更大,射得更远而已。”他抬起眼皮瞅了天子一眼,本想安慰天子两句,可是一看天子的眼神,又觉得没什么必要了。天子已经成年,早就过了要人哄的年纪了。说这些宽心的话没用,能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有意义。
“陛下,凡事有利有弊,巨型抛石机能攻城,却不良于行,在野战中作用有限。即使是攻城,也需要大量步卒结阵保护,并非不可击败。”
天子点了点头,神情松驰了些。“是啊,可惜刘备被太史慈牵制,不能南下,否则数万精骑突阵,还是有机会取胜的。子扬,甘宁去了青州,我们留在冀州也没什么意义了,是去草原上走一回,还是回关中?”
“太史慈只有万骑,刘备能对付,陛下去了也没用,太史慈若是退回辽东,陛下总不能追到辽东。”
天子再次沉默。刘晔说得没错,却不完全。真去了草原,与太史慈对阵,他这一万精骑未必是太史慈的对手。朝廷钱粮有限,这一万精骑就是他最后的利刃,如果在草原上受挫,得不偿失。眼下最好的战场是青州,沈友、徐琨骑兵有限,如果他率骑兵助阵,未必不能击败沈友、徐琨。
但青州世家被清洗,分到了土地的百姓坚守城池,他们又造不出能破城门的抛石机,就算骑兵到了青州也无法破城,况且袁谭也没有足够的粮赋供应他们,所以才没有正式邀他参战。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穷。荷包不足,不敢冒险,事事都要精打细算,耐心的等待战机。否则就像董昭,虽然他击败了纪灵,斩首数千,却没什么实际意义。纪灵很快就补充了兵力,兖州的形势依然危急。要想扭转形势,他需要的不仅是胜利,而是一个能真正改变双方处境的胜利,一个能击中孙策要害,并让朝廷得到收益的胜利。
南阳就是这样的一个目标。
这是最后的机会,风险也极大,一旦失手,他就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天子将这个计划作为一个秘密,很少提及,生怕身边有孙策的细作,将消息传了出去,让孙策有所准备,那他就真的什么机会也没有了。
天子站起身来,来回踱了两步。“子扬,向袁谭讨要巨型抛石机的资料,我们将来也许用得上。另外告诉他,如果他能提供粮秣,我们可以去青州,助他一臂之力,拿下青州,也由他节制。”
“唯。”刘晔躬身领命,起身出去了。
天子站了片刻,命人更衣,洗了脸,又整理了一下头发,这才出了门,由偏门出了正院,沿着一条窄窄的巷子向北走了百余步,来到西北角的小院。这个小院很僻静,除了站在门口的几个虎贲郎,几乎看不到人影。天子进了院子,廊下倚柱而立的史阿迎了上来。
“陛下。”
“令君可好?”
“挺好的。”史阿回头看了一下楼上,脸色有些犹豫。
“你怎么在楼下?”
“令君要读书思考,不让我们打扰他。陛下放心,我能听到他的动静,不会有意外的。”
天子哼了一声,沉声道:“能有什么意外?”
史阿一怔,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跪倒在地,叩头请罪。天子也没理他,举步上了楼。他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踩得很稳,来到二楼时,脸色已经恢复正常,平静无波。他走到门前,抬起手,正准备敲门,门开了,露出荀彧略显苍白的脸。
“陛下。”荀彧躬身下拜。
“令君免礼。”天子及时伸出手,托住荀彧,脸上露出温和而不失亲近的笑容。“令君还适应这里的气候吗?”
“多谢陛下关心。臣虽没来过河间,却在邺城住了几年,也算喝过冀州水。”
荀彧淡淡地说着,将天子让到屋里。屋里陈设很简单,一床一案一几,几上摆着几本书,其中一本打开了,上面有朱笔写的批注。天子入座时扫了一眼,立刻认出这是孙策游郁洲山的诗集,而荀彧看的这首正是孙策所作的短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吴王此句很是大气。”
“站得高,看得远,自然大气。”
“郁洲山也不算高啊。”天子开了一句玩笑。“也许是因为四周是海,所以眼界特别开阔,自以为高?”
荀彧有些诧异,抚着胡须,沉吟片刻,也笑了。“陛下于诗终究还是隔了一层,不通。这是臣等失职,未能尽展陛下天份。”
天子笑笑。“是啊,说文论艺,我的确不如先帝,就是比起姊姊来也是弱了不少,将来见了先帝怕是要被先帝批评的。不过事有缓急,在中兴这个重任面前,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令君,你说呢?”
荀彧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默默地点点头。“陛下的辛苦,臣全看得眼里,只是自恨能力、眼光都有限,不能为陛下分忧。将来若是先帝怪罪,臣自当先受罚,不使陛下独任。”
“令君过谦了。若非令君建策迁都长安,我岂能坚持到今天,又怎么会有与吴王一较高下的机会。”
荀彧垂着眼皮,沉默不应。天子来访,自然是有事征询,但天子的意思也很明显,让他退却是不可能的,他选择了进,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他理解天子的心情,大汉四百年的基业总不能轻易送人,只要有一丝机会,天子都不会放弃。
尽管在他看来,那一线机会只是看起来有而已。
见荀彧不说话,天子很失望,却还是不死心,又向前挪了挪,膝盖与荀彧的膝盖相抵,他轻轻地拽了拽荀彧的袖子,恳求道:“请令君助我一臂之力。”
荀彧抬起眼皮,看着神情恳切,还有些怯怯的天子,想起了当初天子在他面前受教,专心听讲的情景,不由得心中一软,一声轻叹。“陛下,最近形势如何?”
天子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荀彧终究还是心疼他的,没有弃他于不顾。有荀彧帮助谋划,他就有信心多了。刘晔谋略出众,但独木难支,且在眼界上终究欠荀彧一筹,让他参谋军事,临机应变没问题,涉及到大局,总觉得有一些力不从心。这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也是性格使然,比起荀彧,刘晔的性子未免着急了些。
天子没有带任何资料,但他却将这几个月来的事情一件一件的说得清清楚楚,即使有些事并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他也能推理得合情合理,时有洞见。荀彧听了,既欣慰又难受。论天资,论勤奋,天子堪称明主,若不是遇到孙策这样的对手,中兴未必不可能。他运气太差了,遇到了孙策这样奇才,再努力也没什么意义,只会让他更绝望。
听天子说完,荀彧沉默了片刻,突然说道:“陛下,你向后退一退。”
天子不明所以,却还是向后挪了挪。
荀彧又道:“你打我一拳,尽全力。”
天子吃一惊,连忙说道:“令君,我岂敢对令君无礼……”
“无妨。”荀彧一边说,一边向后靠了靠。天子见状,眉头微蹙,看了看自己的拳头,若有所思。“令君的意思是说,孙策已是强弩之末?”
见天子已经领悟了他的意思,荀彧很欣慰,但欣慰一闪而过,剩下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天子再聪明又如何,他终究还是不敌孙策。虽然他们年龄相差不大,但孙策却有着同龄人望尘莫及的眼界和智慧,即使天子也无法与之比肩。
“不是强弩之末,而是鞭长莫及,虽然这只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他手里的这根鞭子就会变得长,长到足以鞭笞天下。陛下,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可是孙策造出的巨型抛石机却能在三百步外洞穿城门了。假以时日,焉知他不能造出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足以击破城墙的抛石机?”
天子倒吸了一口凉气,瞪大了眼睛。“攻破城墙的抛石机?令君是说,现在的巨型抛石机还可以变得更大?”
荀彧摇了摇头。“陛下,抛石机只是一个例子,也许孙策造不出能击破城墙的抛石机,但他却会越来越强,强到让所有的对手都望尘莫及。为何?因为他有越来越多的工匠,通晓文字的工匠。造海船,建抛石机的是谁?黄氏父女、张奋,他们都是自学成才,只是对木学有兴趣,幸得其遇,有了发挥的机会,就像几颗种子恰好落在了肥沃的土壤里,长成了大树。现在孙策办木学堂,那就是有意种树,他收获的不是几根树,而是一整片树林。将来他拥有的不是一个两个黄氏父女、张奋,而是百个、千个,你说,他有没有可能造出击破城墙的抛石机?”
天子浑身冰凉,手脚发麻。他被荀彧描绘的情景吓坏了。“这……这可怎么办?”
“退,在他的鞭子抽到身上之前退。”
天子的眼神渐渐冷了下来。“令君是说,我应该取贾诩中策,远走西域蛮夷之地?”
荀彧暗自叹了一口气。天子太聪明,也太固执,想劝他退是不可能了。“陛下,你学过剑,应该知道如何以弱胜强,什么时候反击成功的机会最大。”
第2095章 诱饵
刘晔看着天子进门,起身相迎。
天子看看刘晔,欲言又止。他慢慢走过中庭,拾阶登堂,站在堂前,曹丕赶了过来,为天子解履。天子也没什么反应,自顾自地上了堂,背对着刘晔,一动不动地站着,半晌没有说话。
刘晔心中不安,试探地说了一句:“陛下,臣已经着人拟好了给袁谭的诏书,陛下是否审阅?”
天子答非所问。“子扬,如果袁谭丢了河北,我们还有机会吗?”
“袁谭丢了河北……”刘晔愣了片刻,眉头紧蹙,沉吟良久。“当然还有。水师虽利,难入关中,抛石机虽强,不能破太行,居高临下,据险而守,还是有机会。只是……”
“只是难以长久。天下财富大半在关东,孙策又夺世家产业,计口授田,百姓向往,户口滋生,关东的人口会增加,关西的人口不足以相抗。朝廷既少财富,又少户口,怕是无法持久对峙,对吧?那你说,我们能坚持多少年?”
刘晔有些挠头。这个预测可不好做,尤其是面对孙策这个对手时,谁知道他还有多少暗藏的利器。所有的预测都是建立在常识的基础上,如果这个常识被打破,预测自然无从谈起。
“没把握?”天子转过身,打量着刘晔,嘴角轻挑。
刘晔虽然有些难受,却还是点了点头。他现在的确没把握。接连几次预测都落了空,让他不敢再轻易判断形势,生怕再误导了天子,引发难以挽回的灾难。情况不明,自然是保守些比较安全。
沈家就是吴郡大族。沈友本人没有侵占土地,不代表沈家没有类似的恶行。
如果这是吴王对我的试探呢?
沈友想了半晌,还是决定保持沉默。屠城是恶行,不能纵容,他单独上书吴王,弹劾甘宁。当然,庞统有一点说得对,在上书之前必须先查证清楚,屠城是否属实,是甘宁下的命令还是部下自行其事,这里面的区别很大。他与甘宁同列九督,如果没有证据就弹劾,会让人以为他中伤同僚。再加上他和甘宁的不同出身,很容易被人引申为江东打压外地将领,世家歧视寒门。虽说沈家也只是江东本地世家,而且武风甚烈,算不上真正的经学世家,也是半个武门,可是在有心人的眼里,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沈友与庞统商议,先写一封信给甘宁,询问情况。事关青州得失,他又通知了徐琨、朱然,请他们一起商议,面对青州可能的变局。
……
徐琨接到沈友的通报,勃然大怒,立刻传书质问甘宁:屠城是否属实,谁下的命令,如果是你下的命令,请你立刻向吴王请罪。如果是你的部下擅自行动,请立刻处决这些禽兽,以平众怒。滥杀无辜,影响吴王声誉,你必须有个明确的交待,否则我将上书弹劾你。
甘宁接到徐琨的书信,很不高兴。他觉得徐琨是仗势欺人,借题发挥,仗吴王的势,借他抢功的题。他徐琨有什么功劳?能位列九督,不就是仗着他母亲是吴王的姑母么。到了青州,寸功未立,现在我拿下了乐安,他嫉妒我,觉得我抢了他的功劳,故意要整我。
按照甘宁本人的意思,他就不想理徐琨,你上书弹劾就是了,看吴王什么反应。步骘劝住了他。他对甘宁说,屠城这种事就算做了也不能承认,更何况你也没做,人是杀了不少,但杀的是大族,不是普通百姓,而且杀人的主要是海贼出身的将士。海贼是什么人?是青州失地的百姓,他们的土地被大族侵占了,现在要报仇,天经地义,有什么不对?你为此背负恶名,不值得。
再退一步说,打下乐安就够了?我们还要继续战斗,继续立功,但只有水师是不够的,需要徐琨、沈友的配合。你现在和徐琨闹翻,互相内讧,还怎么立功?个人立不了功是小事,影响了青州大局,吴王怪罪下来,谁来承担责任?
甘宁被步骘的两个理由劝住了。他让步骘执笔,给沈友、徐琨回复,说明情况,提议协同作战。鉴于黄河即将断流,水师无法入河,但是可以进入济水,他建议以济水为战线,坚守紧临济水的历城、梁邹、临济等城,阻止可能到来的冀州、幽州军进入青州腹地。
步骘文章写得不错,不卑不亢,条理清晰,既说清了事情的原委,又提醒徐琨不要听信谣言,中了敌人的离间之计,耽误了大事。两军交战,各种消息真真假假,岂能全信?
接到甘宁的回复,徐琨将信将疑,却也不好再说,毕竟他也没有真凭实据,只能暂时搁置,以后再说。他们随即将重心放在了协同作战上。考虑到袁谭征发二十万大军出战,无功而返,伤了元气,出兵援助青州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决定由徐琨、朱然负责阻击冀州方向的来敌,沈友、甘宁协同作战,平定青州世家的叛乱。不管是因为甘宁屠城,还是青州世家不甘心失败,总之不能让他们继续拥兵自守,与袁谭相呼应。
在庞统的建议下,甘宁与沈友见了面,商定了作战方案,先对济水沿线进行清扫。两人合兵共计水陆三万余人,再加上水师拥有的船载巨型抛石机,足以对付任何一个县城、郡治。
在甘宁、沈友的联合攻击下,济水沿线的梁邹、台县迅速易手,沿途的庄园被击破,负隅顽抗的世家或是临阵被杀,或是被俘。沈友按照既定的原则进行处理,家主斩首示众,家属没为官奴婢,钱粮财物充公,补充军用,赏赐战士。田产则统一管理,按口计田,凡是参加战斗的青州籍百姓,可以优先分配良田,战死者另加抚恤,传与子孙。
消息传出,隐藏在海边的黄巾余部、新旧海贼闻风而动,有的赶来入籍分地,有的请求从军。沈友重新任命了乐安、济南郡守,配置郡兵数千至万人不等,并从立功将士中挑选郡守、郡尉及各县令尉,不给世家再有反复的机会。
与此同时,沈友上书,请求撤销汉置王国,改为郡县。到了这一步,已经与汉朝撕破了脸,就不必再保留汉朝封建的王侯国了。
济水沿线郡县平定以后,甘宁撤出济水,转入巨定泽,对其他县进行扫荡,所到之处,无不攻灭,首级沿着官道挂了一路。青州世家抵挡不住,眼看着覆没在即,有人选择主动投降,先保住命再说;有人选择向袁谭求援,请他立刻出兵;还有人赶往辽东,请青州名士管宁、邴原出面向太史慈求情,为青州保留一丝元气。
……
袁谭接到青州世家的求援,率领三万步骑,再次赶到平原。
徐琨得到消息,派人进驻漯水沿岸的漯阴、东朝阳等城,自己率部留驻历城,等待反击的机会。
扫清了济水沿线的世家后,由得到了土地的普通百姓组成的郡兵很有战斗力,完全可以承担守城的任务。这些郡兵大多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几乎都有做海贼的经历,有一部分甚至是黄巾旧部,战斗经验丰富,如今得到了土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自然不可轻易放弃,而指挥他们的将领都是沈友、徐琨麾下积累战功升迁的中下级军官,大半毕业于讲武堂,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上任后立刻加固城防,训练士卒,准备迎战。在他们的指挥下,这些郡兵虽然刚刚组建,战斗力却绝非世家的部曲可比。
面对这些坚城,袁谭束手无策。这些守城的将领固然都不如朱然,可是他也没有二十万大军,只有三万步骑。攻城兵力至少要三倍于守城的兵力,可是徐琨、朱然在一旁虎视眈眈,甘宁随时可能奔袭他的身后,他不能不留出足够的兵力以防不测。如此一来,他能动用的兵力面对任何一座县城都有些勉强。
这时,袁谭想到了董昭送来的巨型抛石机图纸。
董昭得到巨型抛石机的底座图纸后,立刻抄录了一份送给袁谭。因为董昭试制的结果并不太理想——虽然相比于普通的抛石机,使用了新底座的抛石机能打得更远,打得更准,却离江东军的巨型抛石机相去甚远——袁谭也没有仿制的兴趣。可是现在面对这些县城,他觉得或许能发挥用处。
县城不比郡治,城墙没那么高,即使不攻城门,利用器械强行登城,难度也不是很大。如果利用抛石机进行远程打击,压制城头的守军,再让步卒登城攻击,未尝没有机会。
袁谭的想法遭到了沮授的强烈反对。
沮授对袁谭说,世家被清洗,如今的青州是普通百姓的青州,他们刚刚得到土地,你想夺走,他们肯定不愿意,一定会全力反击。就算你把这些百姓都杀了,拿下青州,又有谁来支持你?
没有户口,青州就是一块荒地。
至于巨型抛石机,效果当然有,但其材料难得,我们没有足够的储备,制造要求高,我军的工匠未必有那样的技术。巨型抛石机还有一个致命弱点:移动不便,你在这里造的,只能在这里用,将来要攻其他城,这些抛石机就只能拆掉或者干脆毁掉,到下一个城再建,成本太高,除非像甘宁一样用战船来运载。可是冀州几乎没有水师,无法和甘宁率领的江东水师抗衡,就算造出由战船运载的抛石机,一旦交战,也会成为甘宁的战利品。
就目前而言,这种抛石机只适合守城,不适合攻城,与其费心费力的攻青州,不如提前准备,守冀州。沈友、徐琨迟早会进入冀州作战的,在冀州击败他们的可能更大。
袁谭沉吟良久。“公与,我们还有机会吗?”
“尽人事,听天命。”沮授顿了顿,又道:“天子就在冀州,大王不妨听听他的意见。”
第2094章 望尘莫及
天子晃着袁谭的奏疏,几次张口欲言,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化作一声苦笑。
“这巨型抛石机究竟是什么神器,居然能在三百步外击破城门?”
刘晔不安的挪了挪身体,强作镇静。“就是抛石机,只不过更大,射得更远而已。”他抬起眼皮瞅了天子一眼,本想安慰天子两句,可是一看天子的眼神,又觉得没什么必要了。天子已经成年,早就过了要人哄的年纪了。说这些宽心的话没用,能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有意义。
“陛下,凡事有利有弊,巨型抛石机能攻城,却不良于行,在野战中作用有限。即使是攻城,也需要大量步卒结阵保护,并非不可击败。”
天子点了点头,神情松驰了些。“是啊,可惜刘备被太史慈牵制,不能南下,否则数万精骑突阵,还是有机会取胜的。子扬,甘宁去了青州,我们留在冀州也没什么意义了,是去草原上走一回,还是回关中?”
“太史慈只有万骑,刘备能对付,陛下去了也没用,太史慈若是退回辽东,陛下总不能追到辽东。”
天子再次沉默。刘晔说得没错,却不完全。真去了草原,与太史慈对阵,他这一万精骑未必是太史慈的对手。朝廷钱粮有限,这一万精骑就是他最后的利刃,如果在草原上受挫,得不偿失。眼下最好的战场是青州,沈友、徐琨骑兵有限,如果他率骑兵助阵,未必不能击败沈友、徐琨。
但青州世家被清洗,分到了土地的百姓坚守城池,他们又造不出能破城门的抛石机,就算骑兵到了青州也无法破城,况且袁谭也没有足够的粮赋供应他们,所以才没有正式邀他参战。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穷。荷包不足,不敢冒险,事事都要精打细算,耐心的等待战机。否则就像董昭,虽然他击败了纪灵,斩首数千,却没什么实际意义。纪灵很快就补充了兵力,兖州的形势依然危急。要想扭转形势,他需要的不仅是胜利,而是一个能真正改变双方处境的胜利,一个能击中孙策要害,并让朝廷得到收益的胜利。
南阳就是这样的一个目标。
这是最后的机会,风险也极大,一旦失手,他就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天子将这个计划作为一个秘密,很少提及,生怕身边有孙策的细作,将消息传了出去,让孙策有所准备,那他就真的什么机会也没有了。
天子站起身来,来回踱了两步。“子扬,向袁谭讨要巨型抛石机的资料,我们将来也许用得上。另外告诉他,如果他能提供粮秣,我们可以去青州,助他一臂之力,拿下青州,也由他节制。”
“唯。”刘晔躬身领命,起身出去了。
天子站了片刻,命人更衣,洗了脸,又整理了一下头发,这才出了门,由偏门出了正院,沿着一条窄窄的巷子向北走了百余步,来到西北角的小院。这个小院很僻静,除了站在门口的几个虎贲郎,几乎看不到人影。天子进了院子,廊下倚柱而立的史阿迎了上来。
“陛下。”
“令君可好?”
“挺好的。”史阿回头看了一下楼上,脸色有些犹豫。
“你怎么在楼下?”
“令君要读书思考,不让我们打扰他。陛下放心,我能听到他的动静,不会有意外的。”
天子哼了一声,沉声道:“能有什么意外?”
史阿一怔,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跪倒在地,叩头请罪。天子也没理他,举步上了楼。他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踩得很稳,来到二楼时,脸色已经恢复正常,平静无波。他走到门前,抬起手,正准备敲门,门开了,露出荀彧略显苍白的脸。
“陛下。”荀彧躬身下拜。
“令君免礼。”天子及时伸出手,托住荀彧,脸上露出温和而不失亲近的笑容。“令君还适应这里的气候吗?”
“多谢陛下关心。臣虽没来过河间,却在邺城住了几年,也算喝过冀州水。”
荀彧淡淡地说着,将天子让到屋里。屋里陈设很简单,一床一案一几,几上摆着几本书,其中一本打开了,上面有朱笔写的批注。天子入座时扫了一眼,立刻认出这是孙策游郁洲山的诗集,而荀彧看的这首正是孙策所作的短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吴王此句很是大气。”
“站得高,看得远,自然大气。”
“郁洲山也不算高啊。”天子开了一句玩笑。“也许是因为四周是海,所以眼界特别开阔,自以为高?”
荀彧有些诧异,抚着胡须,沉吟片刻,也笑了。“陛下于诗终究还是隔了一层,不通。这是臣等失职,未能尽展陛下天份。”
天子笑笑。“是啊,说文论艺,我的确不如先帝,就是比起姊姊来也是弱了不少,将来见了先帝怕是要被先帝批评的。不过事有缓急,在中兴这个重任面前,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令君,你说呢?”
荀彧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默默地点点头。“陛下的辛苦,臣全看得眼里,只是自恨能力、眼光都有限,不能为陛下分忧。将来若是先帝怪罪,臣自当先受罚,不使陛下独任。”
“令君过谦了。若非令君建策迁都长安,我岂能坚持到今天,又怎么会有与吴王一较高下的机会。”
荀彧垂着眼皮,沉默不应。天子来访,自然是有事征询,但天子的意思也很明显,让他退却是不可能的,他选择了进,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他理解天子的心情,大汉四百年的基业总不能轻易送人,只要有一丝机会,天子都不会放弃。
尽管在他看来,那一线机会只是看起来有而已。
见荀彧不说话,天子很失望,却还是不死心,又向前挪了挪,膝盖与荀彧的膝盖相抵,他轻轻地拽了拽荀彧的袖子,恳求道:“请令君助我一臂之力。”
荀彧抬起眼皮,看着神情恳切,还有些怯怯的天子,想起了当初天子在他面前受教,专心听讲的情景,不由得心中一软,一声轻叹。“陛下,最近形势如何?”
天子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荀彧终究还是心疼他的,没有弃他于不顾。有荀彧帮助谋划,他就有信心多了。刘晔谋略出众,但独木难支,且在眼界上终究欠荀彧一筹,让他参谋军事,临机应变没问题,涉及到大局,总觉得有一些力不从心。这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也是性格使然,比起荀彧,刘晔的性子未免着急了些。
天子没有带任何资料,但他却将这几个月来的事情一件一件的说得清清楚楚,即使有些事并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他也能推理得合情合理,时有洞见。荀彧听了,既欣慰又难受。论天资,论勤奋,天子堪称明主,若不是遇到孙策这样的对手,中兴未必不可能。他运气太差了,遇到了孙策这样奇才,再努力也没什么意义,只会让他更绝望。
听天子说完,荀彧沉默了片刻,突然说道:“陛下,你向后退一退。”
天子不明所以,却还是向后挪了挪。
荀彧又道:“你打我一拳,尽全力。”
天子吃一惊,连忙说道:“令君,我岂敢对令君无礼……”
“无妨。”荀彧一边说,一边向后靠了靠。天子见状,眉头微蹙,看了看自己的拳头,若有所思。“令君的意思是说,孙策已是强弩之末?”
见天子已经领悟了他的意思,荀彧很欣慰,但欣慰一闪而过,剩下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天子再聪明又如何,他终究还是不敌孙策。虽然他们年龄相差不大,但孙策却有着同龄人望尘莫及的眼界和智慧,即使天子也无法与之比肩。
“不是强弩之末,而是鞭长莫及,虽然这只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他手里的这根鞭子就会变得长,长到足以鞭笞天下。陛下,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可是孙策造出的巨型抛石机却能在三百步外洞穿城门了。假以时日,焉知他不能造出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足以击破城墙的抛石机?”
天子倒吸了一口凉气,瞪大了眼睛。“攻破城墙的抛石机?令君是说,现在的巨型抛石机还可以变得更大?”
荀彧摇了摇头。“陛下,抛石机只是一个例子,也许孙策造不出能击破城墙的抛石机,但他却会越来越强,强到让所有的对手都望尘莫及。为何?因为他有越来越多的工匠,通晓文字的工匠。造海船,建抛石机的是谁?黄氏父女、张奋,他们都是自学成才,只是对木学有兴趣,幸得其遇,有了发挥的机会,就像几颗种子恰好落在了肥沃的土壤里,长成了大树。现在孙策办木学堂,那就是有意种树,他收获的不是几根树,而是一整片树林。将来他拥有的不是一个两个黄氏父女、张奋,而是百个、千个,你说,他有没有可能造出击破城墙的抛石机?”
天子浑身冰凉,手脚发麻。他被荀彧描绘的情景吓坏了。“这……这可怎么办?”
“退,在他的鞭子抽到身上之前退。”
天子的眼神渐渐冷了下来。“令君是说,我应该取贾诩中策,远走西域蛮夷之地?”
荀彧暗自叹了一口气。天子太聪明,也太固执,想劝他退是不可能了。“陛下,你学过剑,应该知道如何以弱胜强,什么时候反击成功的机会最大。”
第2095章 诱饵
刘晔看着天子进门,起身相迎。
天子看看刘晔,欲言又止。他慢慢走过中庭,拾阶登堂,站在堂前,曹丕赶了过来,为天子解履。天子也没什么反应,自顾自地上了堂,背对着刘晔,一动不动地站着,半晌没有说话。
刘晔心中不安,试探地说了一句:“陛下,臣已经着人拟好了给袁谭的诏书,陛下是否审阅?”
天子答非所问。“子扬,如果袁谭丢了河北,我们还有机会吗?”
“袁谭丢了河北……”刘晔愣了片刻,眉头紧蹙,沉吟良久。“当然还有。水师虽利,难入关中,抛石机虽强,不能破太行,居高临下,据险而守,还是有机会。只是……”
“只是难以长久。天下财富大半在关东,孙策又夺世家产业,计口授田,百姓向往,户口滋生,关东的人口会增加,关西的人口不足以相抗。朝廷既少财富,又少户口,怕是无法持久对峙,对吧?那你说,我们能坚持多少年?”
刘晔有些挠头。这个预测可不好做,尤其是面对孙策这个对手时,谁知道他还有多少暗藏的利器。所有的预测都是建立在常识的基础上,如果这个常识被打破,预测自然无从谈起。
“没把握?”天子转过身,打量着刘晔,嘴角轻挑。
刘晔虽然有些难受,却还是点了点头。他现在的确没把握。接连几次预测都落了空,让他不敢再轻易判断形势,生怕再误导了天子,引发难以挽回的灾难。情况不明,自然是保守些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