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_分卷阅读_303
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凌操敲响战鼓,在战鼓声的指引下,前面两艘船上的楫濯士恢复了镇定,重新拨正了舵,楫濯士们齐声呐喊,奋力划桨,向江岸发起冲击。发觉他们的企图,箭雨再次分散,射向两艘船上的船候和舵手。但船上的士卒有了准备,刀盾手站在船头,用盾牌组成一片盾墙,为后的楫濯士挡箭,弓弩手则开始还击,弦声、破风不绝于耳。
虞翻在孙策身后提醒道:“将军,这样不行,对面既然有人,不会让我们顺利登岸。”
孙策松了一口气,点点头。“放心吧,甘宁知道怎么做。”
虞翻转身一看,身后的几艘船不知什么时候熄了火把,顺流而下。他隔得近,还能隐约看到一点影子,岸上的人却很难注意到。不过这种时候摸黑行船,甘宁的胆子还真够大的。
孙策站在船头,一手举盾,一手高举火把,彰显自己的存在,吸引对面的注意力。谢宽、邓信二人单腿跪在船头,手里端着弩,做好了射击的准备,船离江岸越来越近,谢宽、邓信几乎在同时扣动了弩机,两枝弩箭急驰而去,消失在黑暗中。
第831章 士气
“啊!”对面响起一声惨叫,有人中箭。
虞翻吃惊不已。江岸一面漆黑,根本看不到目标,这两个射士仅凭对方射来的箭矢进行判断,居然也能射中目标,这太夸张了。
“他们是专业的。”孙策侧着头,对虞翻说道:“每天练习射技两个时辰以上,其他的时间也是用来进行相关的训练。听声而射是项目之一,不过命中率有限,眼下全营能达到五成以上的也就他们两个。”
虞翻瞅瞅孙策,又看看前面的郭武,想起上次孙策让郭武迎战他的事。“如果我猜得不错,郭子威的矛法比将军只强不弱吧?将军要处理大量军务,他可是除了当值就是练武。”
孙策笑了。“没错。讲道理,他不如我。实战,我略逊一筹。不过对付你足够了。”
虞翻撇了撇嘴,很是无语。
船离岸越来越近,箭雨也越来越密,孙策手中的盾牌接连中了几箭,震得他手臂发麻。从箭上的力道来看,其中有几枝箭格外重,孙策越发坚信太史慈就在对面,只是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出声答应。
三艘船齐头并进,箭士们在盾牌的掩护下不断还击。双方越来越近,由三十步而二十步,由二十步而十步,对方都不断有人中箭。如此近的距离,强弩可以破盾,普通的木盾已经无法起到保护的作用,义从营手中的钢制圆盾优势得到发挥。如果是白天,义从们就要下水强行突击了。现在是夜晚,又一直在涨潮,水流湍流,没人敢轻易下水。孙策也不愿意让他们无谓牺牲,只是下令持续射击,等待反击的机会。
借着火光,孙策已经能隐约看到几个影子,其中一人比旁边的人高出大半头。他手里有弓,却没有射击,也没有与其他人一起,孤伶伶的站在一边,看起来有些落寞。
大营方向响起了战鼓声,亮起了无数火把,照亮了半边天,岸边的身影看得越发越切,看起来并不多,也就是二三十人。孙策松了一口气。从战鼓声和火把的情况来看,大营还没有遇袭,敌人也不多,他最担心的事还没有发生。
又过了一会儿,北侧响起报警的铜锣声,隐约有甘宁浓郁巴蜀口音的叫骂声,越来越近。那人转头看了看,一声呼哨,岸边的箭雨停了,杂乱的脚步声响起,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甘宁率领三十余人追了过来,怒声叫骂,刀环上的铃铛丁当作响。
孙策大声叫道:“兴霸,穷寇莫追。”
甘宁很不甘的应了一声,收住脚步,带领部下赶到岸边,举着火把照亮岸边,指引船上放下跳板。孙策上了岸,两只脚站在坚实的大地上,悬在半空中的心总算落回原处。虽然遇到了一些挫折,却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如果他今天不冒险夜渡,今天夜里几乎百分百的要出事。
“整理战场,看看对手究竟是谁。”
……
太史慈踢马而行,十几个士卒跟在后面,沉默着跟着奔跑。他们没有点火把,跟着马蹄声和脚步声向前走。大批的敌人还在身后,随时可能追来,这时候点起火把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战斗无足轻重,原本就只是一场意外遭遇,双方都有伤亡,谁也没占着便宜。但孙策所部的实力让他们非常不安。夜间渡江,又遇到袭击,居然还能迅速稳住局面,有条不紊的展开反击。这份镇定让他们很不安。他们都是铜官山的精锐,在太史慈的率领下和祖郎激战多日,又优中选优,自信可与任何同等数量的对手一战。没想到第一次与孙策交手就落了下风,还是在占了天时、地利的条件下。
闷着头走出数里,听到身后没有人追来,太史慈走进一个隐蔽处,翻身下马,命人点起火把,清点人数,一个个的查看伤势。他一共带了三十人,现在还剩十八人,其中有七人受轻伤,两人受重伤。逃命的时候还能支撑一下,一停住,两个重伤的就倒了下来。
太史慈一声不吭,取下马背上的行囊,拿出工具和药物,亲手为他们处理伤口。
其他人也没闲着,为轻伤的同伴拔箭,上药,包扎。做完这些,他们围在太史慈身边,默默地看着太史慈,气氛非常压抑。
太史慈看看他们,忽然笑了一声:“有人看到孙策了吗?”
士卒们点点头。他们都看到了孙策,在火把亮起的那一刻,在孙策自报家门的那一刻,他们都看到了,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射了箭,只是没能伤着孙策。
“你们今天遇到的是孙策麾下最精锐的义从营。义从营有两个都尉,一个叫许褚,一个叫典韦,是中原最有名的游侠儿。典韦力能擎旗,许褚倒曳牛尾……”
一个受了轻伤的士卒突然插嘴道:“将军,你说的是沛国许家的那个许褚吗?”
“你认识?”
“我听说过他。”那士卒说道:“我原本是汝南黄巾的一部分,后来才来江南的。”
“就是他。”
那士卒“哦”了一声,露出恍然,过了一会儿,又笑道:“怪不得那些人这么能打,原来许褚也在啊。”
“没错,今天你们面对的不仅是许褚,孙策身边的义从营有四五百人,除了打仗,什么也不干,放眼天下,很难找到同等实力的对手。你们今天遇到这样的对手,还能取得这样的战绩,说明你们这段时间进步明显,已经是天下数一数二的锐士,有什么不开心的?”
士卒们互相看看,你推我,我推你,嘻嘻哈哈地笑起来。能和天下精锐交手,居然没有全军覆没,还活着回来了,的确是一个很幸运的事。
“将军,明天还打吗?”
太史慈皱了皱眉。“明天继续侦察,等严大帅来汇合。”太史慈话音一转,又道:“等会儿回到营地,每人一斗酒,一斤肉,吃完好好睡一觉,明天再找机会和孙策交交手。打起精神来,别让其他的兄弟看扁了,以为你们打了败仗似的。”
一听说有酒有肉,士卒们顿时兴奋起来,就连受了重伤的都睁开眼睛,扯着嗓子叫好。太史慈没有骑马,让一个重伤的士卒上马,自己背起另一个,向天竺山方向走去。
士卒们恢复了镇定,精神抖擞,跟着太史慈继续前行。
第832章 法圣人所法
看着躺在地上的尸体,孙静皱着眉,掩着鼻,露出浓浓的厌恶之意。
孙策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孙静不喜欢这种生活,勉强不来。四弟孙匡也是这性子,就喜欢宅在家里读书,让他去练武就像要他命。当然了,如果不是形势所迫,他也不想领兵做战,谁愿意天不亮就起来练武啊。偶尔一两天还行,天天这么干,的确很考验意志。
可是这个世界又怎么能缺少了军人,没有忍受辛苦的军人,何来太平?重文轻武,如果是从政治平衡角度来说还情有可原,社会风气如此,那只会有一个结果:被人虐上千万遍,直至亡国亡种。
国虽大,忘战必危。
所以孙策可以理解孙静的个人爱好,但他极度反感文人的自以为是。虽然汉末的文人还不像后来两晋、两宋的文人那样夸张,沈友、虞翻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但不好的苗头已经萌芽,孙策要做的就是把这苗头掐死,重现文武并重的士风。
“叔叔去休息吧。”孙策很客气地送走了孙静。
孙静应了一声,垂着头,转身向外走。孙暠却站在原处不动。孙静也没注意,径直走了。孙策看看孙暠。孙暠虽然脸色也不太好看,却咬着牙,死死地盯着地上的尸体。
“你怎么不去休息?”
“阿兄,我……我想……从军。”
“你想从军?”孙策很意外。这可不像孙静的儿子啊。
“嗯,我想和阿权一样,跟着阿兄征伐,学习用兵之道。”
“你阿翁答应吗?”
孙暠露出狡黠的眼神。“如果阿兄答应,我现在就去说。”
孙策想了想,决定给孙暠一个机会。宗族也是资本,是最可靠的力量之一。毕竟血浓于水,在创业的时候,宗族举足轻重。刘备为什么可怜?还不是因为他没有宗族的力量支撑,只有关张赵可用。“我可以答应你,但是你要想清楚了,军营里很辛苦,而且很危险。你可以先试几天,如果不行,还是回家读书去。”
“好,好。”孙暠连连点头,喜滋滋的奔出去了。
孙策接管了军营,随即召集诸将议事。原来是疑兵,一千多人分作几个大营,现在有敌人来袭,分散兵力等于让对方各自击破。孙策下令所有人全军收缩,除了中军大营和辎重营之外,其他的营垒都拆掉,材料集中起来另作他用。这个工程量不小,但孙策要求诸将争分夺秒,连夜执行。
诸将不敢怠慢,立刻回营执行命令。
孙策又调整了斥候,加派暗哨,严防对方突袭,像太史慈潜到大营附近这种事绝不能再发生。
孙策忙到半夜,这才和衣而卧。因为担心夜袭,他不仅不脱战袍,连战甲都不脱,战刀就搁在手边,伸手可及。虞翻也不敢大意,为了能及时反应,他就在中军大帐休息,搬一张行军床来就行。大概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也可能是不习惯不脱衣服睡觉,虞翻睡不着,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生怕惊扰了孙策,每次都小心翼翼,但夜深人静,还是非常响。
“你动你的,我睡得着。”孙策闭着眼睛,忽然说道。
虞翻愣了一下,开始有些尴尬,随即又释然了。“将军也没睡着?”
“睡着了,不过比较浅。”孙策睁开眼睛,看着帐顶,过了一会儿,又转向虞翻,笑道:“不习惯吧?”
“确实不太习惯。”虞翻平躺着,双手交叠在胸前,双目望天。“家父做日南太守,我曾随他在日南住过几年。日南生乱,他率兵征讨,我也跟着他行军。日南的条件很差,却也比将军这儿的条件好一些。”
“你还去过日南啊。日南如何,说来听听。”
“一群蛮夷,有什么好说的。”虞翻嗤了一声:“四年太守,只因为任上出了叛乱就不能升迁,反倒落了一身病,未至花甲,却衰老如古稀。后来也想明白了,以我虞家这样的条件,二千石已然不易,再向上太难了。没有贵人提携,三公无望。在中原世家的眼中,会稽乃是蛮夷之地,怎么能出三公。”
“你虞家和虞舜有关系吗?”
虞翻咧了咧嘴,笑道:“我听说将军让陆康等人重述吴会史地,要追溯到舜禹之时,可有此事?”
“有。”
“就是想用舜避丹朱的故事吗?”
“可以吗?”
“这倒没什么可不可以的,可是就眼前而言,对将军弊大于利。吴会世家其实大多来自中原,陆家也不例外,让他们去追溯吴会故事,也就是增加一些谈资而已,实际上用处并不大,反倒让人觉得将军以舜自比,有不臣之心。就算是高皇帝斩白蛇的故事也是后来才编的,否则项籍如何能在鸿门宴上放过他。”
孙策笑了。“你说得没错,现在造舆论的确没什么必要。不过弊大于利也谈不上。没有舆论,袁绍也不会放过我,决战在所难免。豫州在手,扬州只剩一个豫章,荆州也有一半在手,就算我韬光隐晦,袁绍也不会坐视我壮大。”
“能拖一时算一时。”
“如果仅从舆论的角度来说,的确不宜过急,可是他们能干什么?除了让他们做学问之外,我想不出太好的安排,所以找了个题目让他们去做,免得他们无事生非。仲翔,有一句话,可能有些冒昧,但是我希望你能听一听。”
“与我家的易学有关?”
“没错。”孙策坐了起来,神情很严肃。“我其实不懂易学,不管是你虞家的象数派还是郑玄的义理派,我都不懂,但是我相信一点,通经致用,学问最终还是要用,要么能产生实际利益,要么能解答我们的某些疑问。否则就算你说得再好也没用。易的初衷是什么?书上说圣人创易,我不太相信,但我觉得‘仰观于天,俯观于地,远观于物,近观于身’这个原则是应该坚守的,你研习易经应该法圣人所法,而不是法圣人所言。”
“原来将军是法先王啊。”
孙策摇摇头。“我既不法先王,也不法后王,我只问有利无利。有利,哪怕是凡夫所言,我也听,无利,哪怕是圣人所言,我也不听。”
虞翻也坐了起来,怪眼一翻。“那岂不是唯利是图?”
孙策眼皮上翻,还以白眼。“儒学是怎么大兴的?”
第833章 心腹之患
虞翻和孙策像斗鸡似的四目相对,互相瞪着,谁也不服谁。过了一会儿,虞翻眼神游移了一下,败下阵来,却还是不服气的说道:“虽说儒学大兴有仕途、利禄相诱的因素,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为利禄而学经,更不是唯利是图,不仅不能以商贾视之,亦非文法吏可比。若是只为利禄,儒门何以至此。”
孙策重新躺下,双手交叉,抱在脑后。他想了想,又说道:“利也分大利小利、公利私利,不可一概而论,也毋须言利色变。人要穿衣吃饭,言利也无可厚非,对吧?公不害私,私不害公,各得其所,就算离大同有一定距离,小康总有机会实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总比言不及利,手不停捞的好。”
虞翻长叹一声,也放松身体,翻身躺下,双手十指交叉,搁在胸前。“将军能作如是想,亦为难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三代盛世难再现,乱世却接踵而至。”
孙策嘿嘿笑了一声:“上一次的乱世可是你们儒家惹出来的。”
虞翻身体一动,坐起一半,又停住了,重新躺了回去,幽幽地说道:“将军既然不读书,就不要妄议是非,免得惹人发笑。儒家纵有腐儒,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批评的。”
“我虽然不读书,但是我识人啊。秦以前的大儒不论,就说秦以后的大儒,哪一个敢说自己干干净净,问心无愧?叔孙通为高皇帝制朝仪,使高皇帝知天子之尊,却看着高皇帝屠戮功臣如屠猪狗。董仲舒大讲天人合一,以代天言命自许,两次言灾异不中,从此杜口,将天命代言权拱手相让。扬雄通儒,被人连累,吓得跳楼。马融一代儒宗,明知圣人之意,为官则贪,为文则谀……”
孙策一一道来,如数家珍,一直说到眼前的盛宪。儒家的黑历史太多了,数不胜数,说得孙策自己都觉得吃惊。虞翻一直没吭声,当孙策一声长叹后,大帐里一片死寂,隐隐约约能听虞翻磨牙的声音。
“仲翔,学问本是圣贤事,不可入市,入市便俗。不可入朝,入朝便陋。儒家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就是和朝廷走得太近。有利害就不得从容,本想做帝王师,最后却做了利禄臣,纵有二三子直道而行也无济于事,最后不过为牺牲而已。君子儒死了,留下的都是小人儒,儒门岂能不亡?”
虞翻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慢慢转过身来,盯着孙策。“奈何?”
孙策却闭上了眼睛,嘴角挑起一抹得意的浅笑。“还没想好。”
虞翻在孙策身后提醒道:“将军,这样不行,对面既然有人,不会让我们顺利登岸。”
孙策松了一口气,点点头。“放心吧,甘宁知道怎么做。”
虞翻转身一看,身后的几艘船不知什么时候熄了火把,顺流而下。他隔得近,还能隐约看到一点影子,岸上的人却很难注意到。不过这种时候摸黑行船,甘宁的胆子还真够大的。
孙策站在船头,一手举盾,一手高举火把,彰显自己的存在,吸引对面的注意力。谢宽、邓信二人单腿跪在船头,手里端着弩,做好了射击的准备,船离江岸越来越近,谢宽、邓信几乎在同时扣动了弩机,两枝弩箭急驰而去,消失在黑暗中。
第831章 士气
“啊!”对面响起一声惨叫,有人中箭。
虞翻吃惊不已。江岸一面漆黑,根本看不到目标,这两个射士仅凭对方射来的箭矢进行判断,居然也能射中目标,这太夸张了。
“他们是专业的。”孙策侧着头,对虞翻说道:“每天练习射技两个时辰以上,其他的时间也是用来进行相关的训练。听声而射是项目之一,不过命中率有限,眼下全营能达到五成以上的也就他们两个。”
虞翻瞅瞅孙策,又看看前面的郭武,想起上次孙策让郭武迎战他的事。“如果我猜得不错,郭子威的矛法比将军只强不弱吧?将军要处理大量军务,他可是除了当值就是练武。”
孙策笑了。“没错。讲道理,他不如我。实战,我略逊一筹。不过对付你足够了。”
虞翻撇了撇嘴,很是无语。
船离岸越来越近,箭雨也越来越密,孙策手中的盾牌接连中了几箭,震得他手臂发麻。从箭上的力道来看,其中有几枝箭格外重,孙策越发坚信太史慈就在对面,只是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出声答应。
三艘船齐头并进,箭士们在盾牌的掩护下不断还击。双方越来越近,由三十步而二十步,由二十步而十步,对方都不断有人中箭。如此近的距离,强弩可以破盾,普通的木盾已经无法起到保护的作用,义从营手中的钢制圆盾优势得到发挥。如果是白天,义从们就要下水强行突击了。现在是夜晚,又一直在涨潮,水流湍流,没人敢轻易下水。孙策也不愿意让他们无谓牺牲,只是下令持续射击,等待反击的机会。
借着火光,孙策已经能隐约看到几个影子,其中一人比旁边的人高出大半头。他手里有弓,却没有射击,也没有与其他人一起,孤伶伶的站在一边,看起来有些落寞。
大营方向响起了战鼓声,亮起了无数火把,照亮了半边天,岸边的身影看得越发越切,看起来并不多,也就是二三十人。孙策松了一口气。从战鼓声和火把的情况来看,大营还没有遇袭,敌人也不多,他最担心的事还没有发生。
又过了一会儿,北侧响起报警的铜锣声,隐约有甘宁浓郁巴蜀口音的叫骂声,越来越近。那人转头看了看,一声呼哨,岸边的箭雨停了,杂乱的脚步声响起,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甘宁率领三十余人追了过来,怒声叫骂,刀环上的铃铛丁当作响。
孙策大声叫道:“兴霸,穷寇莫追。”
甘宁很不甘的应了一声,收住脚步,带领部下赶到岸边,举着火把照亮岸边,指引船上放下跳板。孙策上了岸,两只脚站在坚实的大地上,悬在半空中的心总算落回原处。虽然遇到了一些挫折,却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如果他今天不冒险夜渡,今天夜里几乎百分百的要出事。
“整理战场,看看对手究竟是谁。”
……
太史慈踢马而行,十几个士卒跟在后面,沉默着跟着奔跑。他们没有点火把,跟着马蹄声和脚步声向前走。大批的敌人还在身后,随时可能追来,这时候点起火把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战斗无足轻重,原本就只是一场意外遭遇,双方都有伤亡,谁也没占着便宜。但孙策所部的实力让他们非常不安。夜间渡江,又遇到袭击,居然还能迅速稳住局面,有条不紊的展开反击。这份镇定让他们很不安。他们都是铜官山的精锐,在太史慈的率领下和祖郎激战多日,又优中选优,自信可与任何同等数量的对手一战。没想到第一次与孙策交手就落了下风,还是在占了天时、地利的条件下。
闷着头走出数里,听到身后没有人追来,太史慈走进一个隐蔽处,翻身下马,命人点起火把,清点人数,一个个的查看伤势。他一共带了三十人,现在还剩十八人,其中有七人受轻伤,两人受重伤。逃命的时候还能支撑一下,一停住,两个重伤的就倒了下来。
太史慈一声不吭,取下马背上的行囊,拿出工具和药物,亲手为他们处理伤口。
其他人也没闲着,为轻伤的同伴拔箭,上药,包扎。做完这些,他们围在太史慈身边,默默地看着太史慈,气氛非常压抑。
太史慈看看他们,忽然笑了一声:“有人看到孙策了吗?”
士卒们点点头。他们都看到了孙策,在火把亮起的那一刻,在孙策自报家门的那一刻,他们都看到了,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射了箭,只是没能伤着孙策。
“你们今天遇到的是孙策麾下最精锐的义从营。义从营有两个都尉,一个叫许褚,一个叫典韦,是中原最有名的游侠儿。典韦力能擎旗,许褚倒曳牛尾……”
一个受了轻伤的士卒突然插嘴道:“将军,你说的是沛国许家的那个许褚吗?”
“你认识?”
“我听说过他。”那士卒说道:“我原本是汝南黄巾的一部分,后来才来江南的。”
“就是他。”
那士卒“哦”了一声,露出恍然,过了一会儿,又笑道:“怪不得那些人这么能打,原来许褚也在啊。”
“没错,今天你们面对的不仅是许褚,孙策身边的义从营有四五百人,除了打仗,什么也不干,放眼天下,很难找到同等实力的对手。你们今天遇到这样的对手,还能取得这样的战绩,说明你们这段时间进步明显,已经是天下数一数二的锐士,有什么不开心的?”
士卒们互相看看,你推我,我推你,嘻嘻哈哈地笑起来。能和天下精锐交手,居然没有全军覆没,还活着回来了,的确是一个很幸运的事。
“将军,明天还打吗?”
太史慈皱了皱眉。“明天继续侦察,等严大帅来汇合。”太史慈话音一转,又道:“等会儿回到营地,每人一斗酒,一斤肉,吃完好好睡一觉,明天再找机会和孙策交交手。打起精神来,别让其他的兄弟看扁了,以为你们打了败仗似的。”
一听说有酒有肉,士卒们顿时兴奋起来,就连受了重伤的都睁开眼睛,扯着嗓子叫好。太史慈没有骑马,让一个重伤的士卒上马,自己背起另一个,向天竺山方向走去。
士卒们恢复了镇定,精神抖擞,跟着太史慈继续前行。
第832章 法圣人所法
看着躺在地上的尸体,孙静皱着眉,掩着鼻,露出浓浓的厌恶之意。
孙策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孙静不喜欢这种生活,勉强不来。四弟孙匡也是这性子,就喜欢宅在家里读书,让他去练武就像要他命。当然了,如果不是形势所迫,他也不想领兵做战,谁愿意天不亮就起来练武啊。偶尔一两天还行,天天这么干,的确很考验意志。
可是这个世界又怎么能缺少了军人,没有忍受辛苦的军人,何来太平?重文轻武,如果是从政治平衡角度来说还情有可原,社会风气如此,那只会有一个结果:被人虐上千万遍,直至亡国亡种。
国虽大,忘战必危。
所以孙策可以理解孙静的个人爱好,但他极度反感文人的自以为是。虽然汉末的文人还不像后来两晋、两宋的文人那样夸张,沈友、虞翻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但不好的苗头已经萌芽,孙策要做的就是把这苗头掐死,重现文武并重的士风。
“叔叔去休息吧。”孙策很客气地送走了孙静。
孙静应了一声,垂着头,转身向外走。孙暠却站在原处不动。孙静也没注意,径直走了。孙策看看孙暠。孙暠虽然脸色也不太好看,却咬着牙,死死地盯着地上的尸体。
“你怎么不去休息?”
“阿兄,我……我想……从军。”
“你想从军?”孙策很意外。这可不像孙静的儿子啊。
“嗯,我想和阿权一样,跟着阿兄征伐,学习用兵之道。”
“你阿翁答应吗?”
孙暠露出狡黠的眼神。“如果阿兄答应,我现在就去说。”
孙策想了想,决定给孙暠一个机会。宗族也是资本,是最可靠的力量之一。毕竟血浓于水,在创业的时候,宗族举足轻重。刘备为什么可怜?还不是因为他没有宗族的力量支撑,只有关张赵可用。“我可以答应你,但是你要想清楚了,军营里很辛苦,而且很危险。你可以先试几天,如果不行,还是回家读书去。”
“好,好。”孙暠连连点头,喜滋滋的奔出去了。
孙策接管了军营,随即召集诸将议事。原来是疑兵,一千多人分作几个大营,现在有敌人来袭,分散兵力等于让对方各自击破。孙策下令所有人全军收缩,除了中军大营和辎重营之外,其他的营垒都拆掉,材料集中起来另作他用。这个工程量不小,但孙策要求诸将争分夺秒,连夜执行。
诸将不敢怠慢,立刻回营执行命令。
孙策又调整了斥候,加派暗哨,严防对方突袭,像太史慈潜到大营附近这种事绝不能再发生。
孙策忙到半夜,这才和衣而卧。因为担心夜袭,他不仅不脱战袍,连战甲都不脱,战刀就搁在手边,伸手可及。虞翻也不敢大意,为了能及时反应,他就在中军大帐休息,搬一张行军床来就行。大概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也可能是不习惯不脱衣服睡觉,虞翻睡不着,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生怕惊扰了孙策,每次都小心翼翼,但夜深人静,还是非常响。
“你动你的,我睡得着。”孙策闭着眼睛,忽然说道。
虞翻愣了一下,开始有些尴尬,随即又释然了。“将军也没睡着?”
“睡着了,不过比较浅。”孙策睁开眼睛,看着帐顶,过了一会儿,又转向虞翻,笑道:“不习惯吧?”
“确实不太习惯。”虞翻平躺着,双手交叠在胸前,双目望天。“家父做日南太守,我曾随他在日南住过几年。日南生乱,他率兵征讨,我也跟着他行军。日南的条件很差,却也比将军这儿的条件好一些。”
“你还去过日南啊。日南如何,说来听听。”
“一群蛮夷,有什么好说的。”虞翻嗤了一声:“四年太守,只因为任上出了叛乱就不能升迁,反倒落了一身病,未至花甲,却衰老如古稀。后来也想明白了,以我虞家这样的条件,二千石已然不易,再向上太难了。没有贵人提携,三公无望。在中原世家的眼中,会稽乃是蛮夷之地,怎么能出三公。”
“你虞家和虞舜有关系吗?”
虞翻咧了咧嘴,笑道:“我听说将军让陆康等人重述吴会史地,要追溯到舜禹之时,可有此事?”
“有。”
“就是想用舜避丹朱的故事吗?”
“可以吗?”
“这倒没什么可不可以的,可是就眼前而言,对将军弊大于利。吴会世家其实大多来自中原,陆家也不例外,让他们去追溯吴会故事,也就是增加一些谈资而已,实际上用处并不大,反倒让人觉得将军以舜自比,有不臣之心。就算是高皇帝斩白蛇的故事也是后来才编的,否则项籍如何能在鸿门宴上放过他。”
孙策笑了。“你说得没错,现在造舆论的确没什么必要。不过弊大于利也谈不上。没有舆论,袁绍也不会放过我,决战在所难免。豫州在手,扬州只剩一个豫章,荆州也有一半在手,就算我韬光隐晦,袁绍也不会坐视我壮大。”
“能拖一时算一时。”
“如果仅从舆论的角度来说,的确不宜过急,可是他们能干什么?除了让他们做学问之外,我想不出太好的安排,所以找了个题目让他们去做,免得他们无事生非。仲翔,有一句话,可能有些冒昧,但是我希望你能听一听。”
“与我家的易学有关?”
“没错。”孙策坐了起来,神情很严肃。“我其实不懂易学,不管是你虞家的象数派还是郑玄的义理派,我都不懂,但是我相信一点,通经致用,学问最终还是要用,要么能产生实际利益,要么能解答我们的某些疑问。否则就算你说得再好也没用。易的初衷是什么?书上说圣人创易,我不太相信,但我觉得‘仰观于天,俯观于地,远观于物,近观于身’这个原则是应该坚守的,你研习易经应该法圣人所法,而不是法圣人所言。”
“原来将军是法先王啊。”
孙策摇摇头。“我既不法先王,也不法后王,我只问有利无利。有利,哪怕是凡夫所言,我也听,无利,哪怕是圣人所言,我也不听。”
虞翻也坐了起来,怪眼一翻。“那岂不是唯利是图?”
孙策眼皮上翻,还以白眼。“儒学是怎么大兴的?”
第833章 心腹之患
虞翻和孙策像斗鸡似的四目相对,互相瞪着,谁也不服谁。过了一会儿,虞翻眼神游移了一下,败下阵来,却还是不服气的说道:“虽说儒学大兴有仕途、利禄相诱的因素,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为利禄而学经,更不是唯利是图,不仅不能以商贾视之,亦非文法吏可比。若是只为利禄,儒门何以至此。”
孙策重新躺下,双手交叉,抱在脑后。他想了想,又说道:“利也分大利小利、公利私利,不可一概而论,也毋须言利色变。人要穿衣吃饭,言利也无可厚非,对吧?公不害私,私不害公,各得其所,就算离大同有一定距离,小康总有机会实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总比言不及利,手不停捞的好。”
虞翻长叹一声,也放松身体,翻身躺下,双手十指交叉,搁在胸前。“将军能作如是想,亦为难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三代盛世难再现,乱世却接踵而至。”
孙策嘿嘿笑了一声:“上一次的乱世可是你们儒家惹出来的。”
虞翻身体一动,坐起一半,又停住了,重新躺了回去,幽幽地说道:“将军既然不读书,就不要妄议是非,免得惹人发笑。儒家纵有腐儒,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批评的。”
“我虽然不读书,但是我识人啊。秦以前的大儒不论,就说秦以后的大儒,哪一个敢说自己干干净净,问心无愧?叔孙通为高皇帝制朝仪,使高皇帝知天子之尊,却看着高皇帝屠戮功臣如屠猪狗。董仲舒大讲天人合一,以代天言命自许,两次言灾异不中,从此杜口,将天命代言权拱手相让。扬雄通儒,被人连累,吓得跳楼。马融一代儒宗,明知圣人之意,为官则贪,为文则谀……”
孙策一一道来,如数家珍,一直说到眼前的盛宪。儒家的黑历史太多了,数不胜数,说得孙策自己都觉得吃惊。虞翻一直没吭声,当孙策一声长叹后,大帐里一片死寂,隐隐约约能听虞翻磨牙的声音。
“仲翔,学问本是圣贤事,不可入市,入市便俗。不可入朝,入朝便陋。儒家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就是和朝廷走得太近。有利害就不得从容,本想做帝王师,最后却做了利禄臣,纵有二三子直道而行也无济于事,最后不过为牺牲而已。君子儒死了,留下的都是小人儒,儒门岂能不亡?”
虞翻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慢慢转过身来,盯着孙策。“奈何?”
孙策却闭上了眼睛,嘴角挑起一抹得意的浅笑。“还没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