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繁花[综红楼]_分卷阅读_270
“你就是为他谋划太多了,他才有今日。如果他也和赦儿一样去习武, 现在跟随圣人西征, 等回来少说有个五品将军的。要是机会好,可能还不止是五品呢。你看赦儿去边关两年,早就领了五品将军的实职了。”
提到长子, 贾代善神情柔和了一点儿,他非常希望大儿子在这次的西征中, 能够再立大功, 那么自己在十年内,可以毫无负担地将京营转给儿子接手了。
史氏被丈夫说的羞红了脸,当初是她舍不得小儿子吃苦习武。看东府的贾敬, 也没有比小儿子聪明啊, 却是不到二十岁就中举了。自己才想着让小儿子不跟丈夫习武改读书的。可真的没想到小时候看起来那么聪明的孩子, 读书却不开窍, 在举业上会这样地让人犯愁。
下午的时候, 亲家母得了女儿怀孕的消息, 过府来看王氏。史氏借机问起次子在王家学习的事儿, 亲家母委婉地和她说, 说女婿读书认真,要是开窍了,三年内考下秀才还是可以的。
史氏问亲家母,要是儿子不考秀才,直接去国子监读书,以后直接春闱可不可行。
亲家母的回答,让史氏像是从三伏天一下子到了三九天——要是不考秀才,直接送去国子监读书也行,可要是最后不能从国子监毕业,不想一辈子什么功名都没有,还得去考秀才的。
史氏听了这话心都要凉透了,原来她还以为亲家王翰林不让小儿子今年去考试,是想显示他自己教导后的成就。去国子监读书,丈夫名下就有一个名额的。但如果不能从国子监毕业,就不能参加春闱,也不能谋官……
所以这个秀才是必须要考的。
可一个秀才干一辈子,要是能谋个七品的实职县官,都是登天一般的难事儿。
摆在史氏面前的,还有恩荫这条路,但是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如果没能力,恩荫的是什么品级,一辈子也就是什么品级了。
“老爷,妾身也没想到政儿在读书上面会不开窍。”史氏决定对丈夫实话实说,到现在这地步了,再虚泛地夸儿子聪明,是没什么好处的。
“妾身也是看政儿比东府的敬儿聪明,才想让他科举的。如今为他谋划一下,好过他二十年以后,没了依靠。”
贾代善叹气,妻子对小儿子的种种打算也是慈母心肠。
“史氏,赦儿能去给太子伴读,是因为他是国公的儿子。瑚儿以后能不能给太孙伴读,还要看圣人怎么想。这次跟随圣人去西征的将军,说不准就有谁立下了不世功勋……若为夫依旧执掌京营、继续做兵部尚书,让次子所出的孙子给其它皇孙伴读,意味着圣人在暗示朝臣,他要换太孙了。”
史氏愣住了,她真不明白这里的条条道道的。
“皇太孙才一周半,这么小的孩子,会有什么不好吗?史氏,你以后莫再为政儿攀附皇家做打算了。他不开窍,若勉强进官场去图谋实权,就是个“死”字等着他呢。”
史氏知道伴君如伴虎,可她没法把这话与小儿子联系起来。
“史氏,现在中了进士,也不像头些年立即就能谋到实职了。”贾代善把春天的翰林院培训考试说给史氏,“你看政儿,让他去自家的庄子收租,他能被农户糊弄。他要是做县官了,那些刁民,能不糊弄他?你说他是懂修水利?还是懂稼穑?缉盗、断案、赋税,差了一点儿,吏部的考核都不会通过的。”
史氏愣愣地看丈夫,她知道春天里翰林学士外放前考试,有一半的人没通过。她往来的勋贵人家,还在春宴的时候,把这事儿当笑话讲。她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小儿子也要通过这样的考试了,才能做官。
贾代善看着史氏备受打击的模样,心里不忍。
“若他真的不开窍,以后还有恩荫的路子,弄个虚职混着,他这辈子也不会做白衣百姓的。至于孙子,或是跟着外家学文,或是跟着赦儿习武,以后都有出路。你不用为他在做打算的。俗话说前二十年靠父母,中间二十年靠自己。所以这老二,现在是到了要靠自己的时候。”
史氏双手交互攥紧,眼泪慢慢浮现,自己心爱的次子已经过了二十岁了,这以后就要他靠自己了?爱子文不成武不就,丈夫而今是在怪罪自己当初不让次子习武?
“夫君,”史氏的眼泪随着话语滚落,“是妾身不让他习武的,如今他这样,也是妾身的错。您看怎么着也不能让他以后就是个小官啊。”
史氏的话说白了就是,我是你老婆,当初决定这事的时候,你也同意了。现在发现是决定失误了,喏,你做丈夫的,得收拾烂摊子了。
即使史氏不这样说,贾代善也一直在为次子筹谋未来的。
“政儿现在跟着他岳父读书,我平日里得空也把他叫到身边带着,他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开窍了。这几年让他努力考个秀才,若他三十岁能中举,无论是谋实职还是恩荫,以后还是有大前程的。”
史氏就哽住了,叫自己怎么和丈夫说,儿子中举的可能很低微呢?她的眼泪一滴滴地落下,还有什么比知道爱子以后没可能有远大的前程,更让当娘的心伤了。
“你也不用为他这般,人的命数,是生来就有的。或许他是大器晚成呢!”
贾代善一边安慰妻子,一边在心里猜测,是不是次子的岳家说了什么,是不是说了次子中举无望,不然史氏不该这样伤心啊。
史氏可不知道自己的几滴眼泪,就让丈夫猜到了真相了。
“他如今有妻有子,正该是学着他挑起一家担子的时候。他能走到多高,他妻儿就享受多少。就是你的那几个侄子,难道老二、老三不是在西北搏命吗?政儿能安安稳稳地在京城读书,他岳父是翰林学士,亲自教导他。若是这样他以后还不能出息,也不是你我当爹娘的,没给他尽到谋划了。”
史氏知道丈夫不耐烦看别人哭,如今肯这么和自己说这些,已经是很破例了。算了,一切等儿子中了秀才再说吧。
贾政的日子过的百日如一、水波不兴。就是妻子怀孕的好消息,他也没能高兴起来。因为岳父今晚给他加了功课,唉,得熬夜才能做完了。
岳父每天去翰林院当差前,他就得到岳父的府上;岳父下差回来,第一件事是问他,布置的课业完成没有。晚膳后,就是先检查他的课业,给他讲解,再留下第二日的功课,然后他才能回荣国府。
今儿更是加多了一篇策论,明早要交。而且岳父特意点了几本书,让小舅子这段时间每天监督他背书。
贾政有些后悔,早知道考个秀才都这么难,还不如从小就去练武了呢。可如今大舅哥已经是进士了,小舅子比自己小了五岁呢,也有了秀才的功名,他知道自己无路可退,只能好好为明年的童生试卖力苦读。
从太子妃确定了再度有孕,太子就叮嘱石氏,不要再追着小乳猪跑了。他问莫九要了两个有武功的内侍,每天跟着皇太孙、徒丕在东宫的花园子溜,徒丌到底是身底子差了些,天凉以后不敢再放他在花园里肆意了。
太子每晚都要把跑累的小乳猪抱怀里,慢慢地用内力给他梳理经脉,常常不等太子梳理完一个大周天,小乳猪就能在太子怀里睡着了。
圣人在西线的战事非常顺利,新型火炮和迫击炮在两军对垒的时候,直接就能击垮了鞑靼的阵势,大军攻城掠地,一扫近百年屡屡被鞑靼骚扰、犯边、劫掠的郁闷。圣人在给太子的私信里,大力赞扬火器,说犹如得到神助,士兵伤亡甚少。并对太子提到,等战事结束了,要给戴梓一个三等伯的世袭爵位。
太子在后方,每天处理政事,监督给前线的粮草、军械的落实情况,尤其是火药的运送。内阁对这样的战况也是欢欣鼓舞,满朝的文武百官和得知战报的百姓,都沉浸在接连到来的捷报兴奋里。
这一年风调雨顺,对于大景百姓来说是幸福的一年。到了年尾,太子妃的再度有孕的消息,使宫城里也一扫圣人御驾出征以来的担忧压抑的气氛,太后笑眯眯地说要让大家好好地过个年,每人多赏了一个月的月例。
太子把六福打发去给太子妃帮忙,三德子和六福合作,二人帮着太子妃,把过年的物件分派给各宫。
一切都顺顺当当的,不想新进宫的贵人们,向太子妃提出,要在过年的时候见见娘家人。
第398章 废太子102
家在京畿的、那些进宫服役的宫女,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五, 可以与来探视的家人见面, 能说说话聊会天,这是陈年的旧历, 是沿袭了前朝的规矩。
入宫为妃的贵人、等级在嫔位以上的,娘家的女性眷属则无须过年, 得了太后或者皇后的恩准, 也能偶尔见上一面的。但是入宫的贵人们,在过年的时候见娘家人,却是没有先例的。
太后是个不管事不揽事的。
管着宫务的是太子妃,帮手是德妃、贤妃、甄嫔、成嫔。这些个人谁都不敢拿主意,就把事情推到太子这里了。
“明允,这时候了,请示圣人也来不及了。不如先按没先例驳回了吧。”太子妃担忧。
“卿卿,你让人问问,这事儿是谁挑起来的?好好的有祖宗成例的事儿, 谁那么胆大呢。”
三德子很快就回来报信,这事儿是王嫔今儿个给太后请安的时候先提出来。
王嫔是还没册封,但圣人给了嫔位的待遇,她现在有资格去给太后请安。她提出要在过年的时候见见家人,太后知道她的情况也就同意了。
坐在一边的德妃就在太后身边递话,“王贵人能见亲眷, 其他贵人不让见, 也不好。不如太后就和太子妃说说, 都让见了呗。”
贤妃也在一边符合。
敬陪末座的王嫔却敢怒不敢言,至于这敢怒也是在心里,不敢表现在脸上。她只能在心里暗恨,啐几口诅咒几句这两个失宠的妃子。成嫔好整以暇闲看着王氏吃瘪,从王氏得了盛宠,在宫里对她也不如既往那么尊敬了。带累钟粹宫里的其他贵人,也有样学样。所以成嫔是一句话也不帮王氏说,叫她王贵人也有道理的,她如今还没行册封礼呢。
甄嫔从复宠以后,就不如以前那么张扬了。她看出来圣人已经把心思、移到新进宫的那些贵人身上,她只要能维护住自己的地位就好。
等把推到太子妃身上了,她才明白德妃、贤妃为的什么。
——为的是圣人不在的时候,太子违背了祖制。
甄嫔看明白了更不敢掺和了,儿子已经被太子整的胆小了许多。自己看着惠妃从淑妃降位到丧命,二皇子被贬为庶人……太子不是那么好惹的人。
太子得了三德子的信,细细一问,这是成嫔宫里流出来的话。他心里算计一番对太子妃说:“你明儿可以对她们说,太后特许了有嫔位待遇的王贵人,其他人要是圣人的话,给了嫔位待遇,可以比照王贵人。”
太子停停又说:“这事儿,孤得写信给圣人呢。”
石氏看着太子嘴角的笑,就知道他心里打的什么主意。她笑笑,等着看德妃和贤妃被圣人训斥了。
这个春节没有圣人在宫里,少了许多的热闹,宗室给太后拜年后,由太子和宗正赐宴。属于圣人的位置,仍堂堂地居高摆在正中。
而千里之外的圣人,接了太子的喜信,将再抱嫡孙的高兴犹在他脸上呢,就接到太子的告状,德妃和贤妃蛊惑太后,让太后怂恿太子妃改祖制。
本来王嫔要见见家人,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圣人在宫里也会同意的。但王嫔引出来德妃和贤妃针对太子,圣人就不高兴了。也就是自己那傻儿子,还以为德妃和贤妃是陷害太子妃呢,这分明是要对付他的。
圣人回信斥责了德妃和贤妃,虽然没说王嫔,心里也是藏了不喜。
圣人的这封信里夹杂了对德妃和贤妃斥责,指明要魏九去读给二妃。魏九也是促狭,挑了妃嫔给太后请安的时辰过去了,还没到上元节,太后宫里还有外命妇呢,羞得德妃和贤妃无地自容,立即就抱病了。
太子即使是过年过节,也是日日与六部九卿重臣碰面,派妥帖细致的官员,给西边的几十万大军督运军资。圣人后顾无忧,挟着跨越时代的火器威力,在酷暑来临的时候,再传回来的信件,就是预备班师凯旋了。
几十万大军在外,说是要回来,也不是一个月半个月就能到得了京城的。太子得了圣人即将班师的喜信,高兴地对六部九卿说了圣人的意思。还在小朝会上,兴高采烈地对所有的三品以上官员,读了相关的内容,甚至感慨了一句,“圣人回来,孤就不用再日夜忧心朝政了。”
听听这话说的,像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太子该说的话吗?
张太傅为太子在小朝会的做法叫好;贾代善是赶紧把太子这番表现,一字不改地写了下来,打发亲信快马送予圣人。
不要以为贾代善喜欢做这事儿,可圣人临走前交代他了,他知道以圣人秉性,必然还会暗中吩咐了其他人。自己如果不认真做好这差事,代价是失去圣人的信任。
太子不光在朝臣面前念了圣人的信,又去慈宁宫太后那里,给太后念了一遍,还陪太后聊了一会儿天,才满意地离开慈宁宫。末了他还去了趟上书房,把这消息告诉给正在读书的几个皇子。
三皇子在太子离开后,对五皇子说:“父皇回来,太子是最高兴的。”
五皇子点头。
坐在角落里的四皇子抿嘴,圣人是太子一个人的父皇。
等太子逛完这一圈回到文渊阁了,魏九在文渊阁前面转圈呢。三德子打发人来请太子,说是太子妃发动了,派人去慈宁宫找,说是太子早离开了。四处找不到太子,也幸好太子在宫里走动,历来是带了二三十人的,不然魏九都得往不好的地方想了。再给他俩脑子,他也想不到太子会去上书房啊。
太子听说石氏开始生产了,也顾不得还在文渊阁的臣子了,吩咐魏九去告诉阁臣一声,自己带着随侍,又冒着烈日赶回东宫了。
太子回去东宫的时候,石氏已经进了产房。皇太孙拗着不让任何人抱他,坚持赖在产房的门外,这还是石氏反复哄劝了的。
皇太孙的性子,那就是对着圣人和太子,是乖乖听话的好宝宝,到了太子妃这里打五折。别的人,任谁说什么都不听的。
萧嬷嬷带着皇太孙的奶娘,千哄万哄,哄不走这小主子。石氏在产房里面,隔了一道门,紧咬着软木不敢发出一丝声音。两下正为难呢,太子爷带着人回来了。
“父王”徒亘眼泪汪汪地扑过去,“父王,母妃在里面。她们不给儿子看母妃。”
看吧,这小人不仅说话流利,还会向太子告状呢。
太子抱起儿子,掏帕子给他沾沾鼻尖的细微汗珠。
“母妃在给你生小弟弟,你先去吃饭,睡一觉起来就能看到小弟弟了,好不好?”
徒亘摇头。
“儿子要守着母妃。”
“父王在这里守着母妃,你听话。”
徒亘想想,“父王,在这里吃饭、睡觉,看母妃。”
太子无法,只好隔着门问了里面几句,石氏忍着阵痛,回了太子的问话,让他把孩子抱走。
太子只好自己抱着儿子离开产房,先带儿子去午膳。
其实太子妃早在凌晨就有了动静,她想着太子不是能停早朝的时候,就忍着没吭声。等太子去上朝以后,吩咐人准备生产。产房是早准备好的,稳婆、医女、太医都在东宫候命了半个多月了,谁也没想到石氏临进产房的时候,皇太孙看自己亲娘脸色不对,死命扒着太子妃要跟着。
太子和太孙的这一顿午膳还未用完,有宫人来报,太子妃生了一个皇孙,母子平安。
太子喊人备水,父子沐浴更衣后,回去寝殿看太子妃,见太子妃也是才收拾好了移回来。
“卿卿,你还好吗?”太子先去看疲惫的石氏。
石氏的额头满是细密的汗珠,顾氏一下一下地给她搽着,这伏天里生孩子就是遭罪。亏得这寝殿高,不然还不得把人闷个好歹的。
“明允,我挺好的。你看这孩子像谁?”
提到长子, 贾代善神情柔和了一点儿,他非常希望大儿子在这次的西征中, 能够再立大功, 那么自己在十年内,可以毫无负担地将京营转给儿子接手了。
史氏被丈夫说的羞红了脸,当初是她舍不得小儿子吃苦习武。看东府的贾敬, 也没有比小儿子聪明啊, 却是不到二十岁就中举了。自己才想着让小儿子不跟丈夫习武改读书的。可真的没想到小时候看起来那么聪明的孩子, 读书却不开窍, 在举业上会这样地让人犯愁。
下午的时候, 亲家母得了女儿怀孕的消息, 过府来看王氏。史氏借机问起次子在王家学习的事儿, 亲家母委婉地和她说, 说女婿读书认真,要是开窍了,三年内考下秀才还是可以的。
史氏问亲家母,要是儿子不考秀才,直接去国子监读书,以后直接春闱可不可行。
亲家母的回答,让史氏像是从三伏天一下子到了三九天——要是不考秀才,直接送去国子监读书也行,可要是最后不能从国子监毕业,不想一辈子什么功名都没有,还得去考秀才的。
史氏听了这话心都要凉透了,原来她还以为亲家王翰林不让小儿子今年去考试,是想显示他自己教导后的成就。去国子监读书,丈夫名下就有一个名额的。但如果不能从国子监毕业,就不能参加春闱,也不能谋官……
所以这个秀才是必须要考的。
可一个秀才干一辈子,要是能谋个七品的实职县官,都是登天一般的难事儿。
摆在史氏面前的,还有恩荫这条路,但是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如果没能力,恩荫的是什么品级,一辈子也就是什么品级了。
“老爷,妾身也没想到政儿在读书上面会不开窍。”史氏决定对丈夫实话实说,到现在这地步了,再虚泛地夸儿子聪明,是没什么好处的。
“妾身也是看政儿比东府的敬儿聪明,才想让他科举的。如今为他谋划一下,好过他二十年以后,没了依靠。”
贾代善叹气,妻子对小儿子的种种打算也是慈母心肠。
“史氏,赦儿能去给太子伴读,是因为他是国公的儿子。瑚儿以后能不能给太孙伴读,还要看圣人怎么想。这次跟随圣人去西征的将军,说不准就有谁立下了不世功勋……若为夫依旧执掌京营、继续做兵部尚书,让次子所出的孙子给其它皇孙伴读,意味着圣人在暗示朝臣,他要换太孙了。”
史氏愣住了,她真不明白这里的条条道道的。
“皇太孙才一周半,这么小的孩子,会有什么不好吗?史氏,你以后莫再为政儿攀附皇家做打算了。他不开窍,若勉强进官场去图谋实权,就是个“死”字等着他呢。”
史氏知道伴君如伴虎,可她没法把这话与小儿子联系起来。
“史氏,现在中了进士,也不像头些年立即就能谋到实职了。”贾代善把春天的翰林院培训考试说给史氏,“你看政儿,让他去自家的庄子收租,他能被农户糊弄。他要是做县官了,那些刁民,能不糊弄他?你说他是懂修水利?还是懂稼穑?缉盗、断案、赋税,差了一点儿,吏部的考核都不会通过的。”
史氏愣愣地看丈夫,她知道春天里翰林学士外放前考试,有一半的人没通过。她往来的勋贵人家,还在春宴的时候,把这事儿当笑话讲。她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小儿子也要通过这样的考试了,才能做官。
贾代善看着史氏备受打击的模样,心里不忍。
“若他真的不开窍,以后还有恩荫的路子,弄个虚职混着,他这辈子也不会做白衣百姓的。至于孙子,或是跟着外家学文,或是跟着赦儿习武,以后都有出路。你不用为他在做打算的。俗话说前二十年靠父母,中间二十年靠自己。所以这老二,现在是到了要靠自己的时候。”
史氏双手交互攥紧,眼泪慢慢浮现,自己心爱的次子已经过了二十岁了,这以后就要他靠自己了?爱子文不成武不就,丈夫而今是在怪罪自己当初不让次子习武?
“夫君,”史氏的眼泪随着话语滚落,“是妾身不让他习武的,如今他这样,也是妾身的错。您看怎么着也不能让他以后就是个小官啊。”
史氏的话说白了就是,我是你老婆,当初决定这事的时候,你也同意了。现在发现是决定失误了,喏,你做丈夫的,得收拾烂摊子了。
即使史氏不这样说,贾代善也一直在为次子筹谋未来的。
“政儿现在跟着他岳父读书,我平日里得空也把他叫到身边带着,他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开窍了。这几年让他努力考个秀才,若他三十岁能中举,无论是谋实职还是恩荫,以后还是有大前程的。”
史氏就哽住了,叫自己怎么和丈夫说,儿子中举的可能很低微呢?她的眼泪一滴滴地落下,还有什么比知道爱子以后没可能有远大的前程,更让当娘的心伤了。
“你也不用为他这般,人的命数,是生来就有的。或许他是大器晚成呢!”
贾代善一边安慰妻子,一边在心里猜测,是不是次子的岳家说了什么,是不是说了次子中举无望,不然史氏不该这样伤心啊。
史氏可不知道自己的几滴眼泪,就让丈夫猜到了真相了。
“他如今有妻有子,正该是学着他挑起一家担子的时候。他能走到多高,他妻儿就享受多少。就是你的那几个侄子,难道老二、老三不是在西北搏命吗?政儿能安安稳稳地在京城读书,他岳父是翰林学士,亲自教导他。若是这样他以后还不能出息,也不是你我当爹娘的,没给他尽到谋划了。”
史氏知道丈夫不耐烦看别人哭,如今肯这么和自己说这些,已经是很破例了。算了,一切等儿子中了秀才再说吧。
贾政的日子过的百日如一、水波不兴。就是妻子怀孕的好消息,他也没能高兴起来。因为岳父今晚给他加了功课,唉,得熬夜才能做完了。
岳父每天去翰林院当差前,他就得到岳父的府上;岳父下差回来,第一件事是问他,布置的课业完成没有。晚膳后,就是先检查他的课业,给他讲解,再留下第二日的功课,然后他才能回荣国府。
今儿更是加多了一篇策论,明早要交。而且岳父特意点了几本书,让小舅子这段时间每天监督他背书。
贾政有些后悔,早知道考个秀才都这么难,还不如从小就去练武了呢。可如今大舅哥已经是进士了,小舅子比自己小了五岁呢,也有了秀才的功名,他知道自己无路可退,只能好好为明年的童生试卖力苦读。
从太子妃确定了再度有孕,太子就叮嘱石氏,不要再追着小乳猪跑了。他问莫九要了两个有武功的内侍,每天跟着皇太孙、徒丕在东宫的花园子溜,徒丌到底是身底子差了些,天凉以后不敢再放他在花园里肆意了。
太子每晚都要把跑累的小乳猪抱怀里,慢慢地用内力给他梳理经脉,常常不等太子梳理完一个大周天,小乳猪就能在太子怀里睡着了。
圣人在西线的战事非常顺利,新型火炮和迫击炮在两军对垒的时候,直接就能击垮了鞑靼的阵势,大军攻城掠地,一扫近百年屡屡被鞑靼骚扰、犯边、劫掠的郁闷。圣人在给太子的私信里,大力赞扬火器,说犹如得到神助,士兵伤亡甚少。并对太子提到,等战事结束了,要给戴梓一个三等伯的世袭爵位。
太子在后方,每天处理政事,监督给前线的粮草、军械的落实情况,尤其是火药的运送。内阁对这样的战况也是欢欣鼓舞,满朝的文武百官和得知战报的百姓,都沉浸在接连到来的捷报兴奋里。
这一年风调雨顺,对于大景百姓来说是幸福的一年。到了年尾,太子妃的再度有孕的消息,使宫城里也一扫圣人御驾出征以来的担忧压抑的气氛,太后笑眯眯地说要让大家好好地过个年,每人多赏了一个月的月例。
太子把六福打发去给太子妃帮忙,三德子和六福合作,二人帮着太子妃,把过年的物件分派给各宫。
一切都顺顺当当的,不想新进宫的贵人们,向太子妃提出,要在过年的时候见见娘家人。
第398章 废太子102
家在京畿的、那些进宫服役的宫女,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五, 可以与来探视的家人见面, 能说说话聊会天,这是陈年的旧历, 是沿袭了前朝的规矩。
入宫为妃的贵人、等级在嫔位以上的,娘家的女性眷属则无须过年, 得了太后或者皇后的恩准, 也能偶尔见上一面的。但是入宫的贵人们,在过年的时候见娘家人,却是没有先例的。
太后是个不管事不揽事的。
管着宫务的是太子妃,帮手是德妃、贤妃、甄嫔、成嫔。这些个人谁都不敢拿主意,就把事情推到太子这里了。
“明允,这时候了,请示圣人也来不及了。不如先按没先例驳回了吧。”太子妃担忧。
“卿卿,你让人问问,这事儿是谁挑起来的?好好的有祖宗成例的事儿, 谁那么胆大呢。”
三德子很快就回来报信,这事儿是王嫔今儿个给太后请安的时候先提出来。
王嫔是还没册封,但圣人给了嫔位的待遇,她现在有资格去给太后请安。她提出要在过年的时候见见家人,太后知道她的情况也就同意了。
坐在一边的德妃就在太后身边递话,“王贵人能见亲眷, 其他贵人不让见, 也不好。不如太后就和太子妃说说, 都让见了呗。”
贤妃也在一边符合。
敬陪末座的王嫔却敢怒不敢言,至于这敢怒也是在心里,不敢表现在脸上。她只能在心里暗恨,啐几口诅咒几句这两个失宠的妃子。成嫔好整以暇闲看着王氏吃瘪,从王氏得了盛宠,在宫里对她也不如既往那么尊敬了。带累钟粹宫里的其他贵人,也有样学样。所以成嫔是一句话也不帮王氏说,叫她王贵人也有道理的,她如今还没行册封礼呢。
甄嫔从复宠以后,就不如以前那么张扬了。她看出来圣人已经把心思、移到新进宫的那些贵人身上,她只要能维护住自己的地位就好。
等把推到太子妃身上了,她才明白德妃、贤妃为的什么。
——为的是圣人不在的时候,太子违背了祖制。
甄嫔看明白了更不敢掺和了,儿子已经被太子整的胆小了许多。自己看着惠妃从淑妃降位到丧命,二皇子被贬为庶人……太子不是那么好惹的人。
太子得了三德子的信,细细一问,这是成嫔宫里流出来的话。他心里算计一番对太子妃说:“你明儿可以对她们说,太后特许了有嫔位待遇的王贵人,其他人要是圣人的话,给了嫔位待遇,可以比照王贵人。”
太子停停又说:“这事儿,孤得写信给圣人呢。”
石氏看着太子嘴角的笑,就知道他心里打的什么主意。她笑笑,等着看德妃和贤妃被圣人训斥了。
这个春节没有圣人在宫里,少了许多的热闹,宗室给太后拜年后,由太子和宗正赐宴。属于圣人的位置,仍堂堂地居高摆在正中。
而千里之外的圣人,接了太子的喜信,将再抱嫡孙的高兴犹在他脸上呢,就接到太子的告状,德妃和贤妃蛊惑太后,让太后怂恿太子妃改祖制。
本来王嫔要见见家人,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圣人在宫里也会同意的。但王嫔引出来德妃和贤妃针对太子,圣人就不高兴了。也就是自己那傻儿子,还以为德妃和贤妃是陷害太子妃呢,这分明是要对付他的。
圣人回信斥责了德妃和贤妃,虽然没说王嫔,心里也是藏了不喜。
圣人的这封信里夹杂了对德妃和贤妃斥责,指明要魏九去读给二妃。魏九也是促狭,挑了妃嫔给太后请安的时辰过去了,还没到上元节,太后宫里还有外命妇呢,羞得德妃和贤妃无地自容,立即就抱病了。
太子即使是过年过节,也是日日与六部九卿重臣碰面,派妥帖细致的官员,给西边的几十万大军督运军资。圣人后顾无忧,挟着跨越时代的火器威力,在酷暑来临的时候,再传回来的信件,就是预备班师凯旋了。
几十万大军在外,说是要回来,也不是一个月半个月就能到得了京城的。太子得了圣人即将班师的喜信,高兴地对六部九卿说了圣人的意思。还在小朝会上,兴高采烈地对所有的三品以上官员,读了相关的内容,甚至感慨了一句,“圣人回来,孤就不用再日夜忧心朝政了。”
听听这话说的,像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太子该说的话吗?
张太傅为太子在小朝会的做法叫好;贾代善是赶紧把太子这番表现,一字不改地写了下来,打发亲信快马送予圣人。
不要以为贾代善喜欢做这事儿,可圣人临走前交代他了,他知道以圣人秉性,必然还会暗中吩咐了其他人。自己如果不认真做好这差事,代价是失去圣人的信任。
太子不光在朝臣面前念了圣人的信,又去慈宁宫太后那里,给太后念了一遍,还陪太后聊了一会儿天,才满意地离开慈宁宫。末了他还去了趟上书房,把这消息告诉给正在读书的几个皇子。
三皇子在太子离开后,对五皇子说:“父皇回来,太子是最高兴的。”
五皇子点头。
坐在角落里的四皇子抿嘴,圣人是太子一个人的父皇。
等太子逛完这一圈回到文渊阁了,魏九在文渊阁前面转圈呢。三德子打发人来请太子,说是太子妃发动了,派人去慈宁宫找,说是太子早离开了。四处找不到太子,也幸好太子在宫里走动,历来是带了二三十人的,不然魏九都得往不好的地方想了。再给他俩脑子,他也想不到太子会去上书房啊。
太子听说石氏开始生产了,也顾不得还在文渊阁的臣子了,吩咐魏九去告诉阁臣一声,自己带着随侍,又冒着烈日赶回东宫了。
太子回去东宫的时候,石氏已经进了产房。皇太孙拗着不让任何人抱他,坚持赖在产房的门外,这还是石氏反复哄劝了的。
皇太孙的性子,那就是对着圣人和太子,是乖乖听话的好宝宝,到了太子妃这里打五折。别的人,任谁说什么都不听的。
萧嬷嬷带着皇太孙的奶娘,千哄万哄,哄不走这小主子。石氏在产房里面,隔了一道门,紧咬着软木不敢发出一丝声音。两下正为难呢,太子爷带着人回来了。
“父王”徒亘眼泪汪汪地扑过去,“父王,母妃在里面。她们不给儿子看母妃。”
看吧,这小人不仅说话流利,还会向太子告状呢。
太子抱起儿子,掏帕子给他沾沾鼻尖的细微汗珠。
“母妃在给你生小弟弟,你先去吃饭,睡一觉起来就能看到小弟弟了,好不好?”
徒亘摇头。
“儿子要守着母妃。”
“父王在这里守着母妃,你听话。”
徒亘想想,“父王,在这里吃饭、睡觉,看母妃。”
太子无法,只好隔着门问了里面几句,石氏忍着阵痛,回了太子的问话,让他把孩子抱走。
太子只好自己抱着儿子离开产房,先带儿子去午膳。
其实太子妃早在凌晨就有了动静,她想着太子不是能停早朝的时候,就忍着没吭声。等太子去上朝以后,吩咐人准备生产。产房是早准备好的,稳婆、医女、太医都在东宫候命了半个多月了,谁也没想到石氏临进产房的时候,皇太孙看自己亲娘脸色不对,死命扒着太子妃要跟着。
太子和太孙的这一顿午膳还未用完,有宫人来报,太子妃生了一个皇孙,母子平安。
太子喊人备水,父子沐浴更衣后,回去寝殿看太子妃,见太子妃也是才收拾好了移回来。
“卿卿,你还好吗?”太子先去看疲惫的石氏。
石氏的额头满是细密的汗珠,顾氏一下一下地给她搽着,这伏天里生孩子就是遭罪。亏得这寝殿高,不然还不得把人闷个好歹的。
“明允,我挺好的。你看这孩子像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