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好种田_分卷阅读_17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毕竟这是八十年代,像后世常见的后结帐方式,几乎没有,哪个厂不是先给钱后提货呢?尤其是那些紧俏商品,哪怕你先给钱还未必会提到货呢!
  “希望以后合作愉快。”放下笔,夏明慧伸出手。
  看看夏明慧,李厂长同样伸出手:“期待看到你给我惊喜。”
  夏明慧点头,不想表个决心啥的,会议室就突然猛地被推开,有好几个人在门口撕扯不清,一开始夏明慧还没看明白,等听到有人开吼,才反应过来。
  想要闯进会议室的是莺歌厂里的几个老工人,因为在厂里工作的时间长,自忖老人,说话大声又凶悍,挡着他们的大张根本压不住他们。
  “李厂长,这不厂长就在这儿嘛!小张,你快让开,我们不和你说话,有什么事我们直接和厂长说。”
  李厂长皱起眉,没说话。
  一起参加签字仪式的销售科科长何科长就迎出去:“唉呀,几位师傅,这还有客人呢!有什么话咱们以后再说……”
  何科长话都没说完,就让人撅到一边去了:“你滚一边去,小何子,你叔我和你爸为厂里卖命的时候你毛还没长齐呢!”
  脸上通红,何科长也有些恼:“王叔,你不能倚老卖老,啥事都得讲道理。”
  “讲道理!我讲的不是道理?我们这些老人今天来就是问一句:厂长,你是不是要把咱们厂败光了才甘心?”
  抿紧唇,李厂长终于开了口:“何科长,让几位老师傅进来。”
  又转头看夏明慧:“小夏,本来该留你在食堂吃个饭的,看来是不行了。等下回有机会再留你吃饭,我们厂食堂的大师傅做菜可是不错。”
  又笑:“之后提货的事儿你和何科长联系,以后要是有什么要求尽管和何科长提。”
  这就是说以后走正常程序了,她的情人家李厂长已经还了,以后就是经销商和供应商的关系,别想扯着他这个厂长的虎皮大旗搞怪。
  夏明慧听出话外音,忙点头应是,又客气地告辞。
  人才出门,会议室的门就立刻关上了,只是夏明慧还是听到门里那个老工人在质问:“啥破广告,要十好几万?央视?央视咋了?咱们厂里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啊?就这么打水漂?”
  大张他们急忙解释,李厂长的声音却很是冷静:“谁和你们说厂里打广告的事?苏主任?”
  后头的话,夏明慧走得远了就没太听清,等出了门也不直接走人,而是转到门卫室,借着感激门卫大叔的机会,试探着问苏主任是哪个。
  有之前的交情,门卫大叔倒没怀疑什么,直接就把那个苏主任的底透个一干二净。
  夏明慧这才知道,这个苏主任是原本莺歌厂的元老,但自从李厂长调来之后,有点被架空的意思,只是人就这样,手里的权力虽然少了,可想把权的心却半点没淡。
  想来刚才老工人们闹的这事儿,就是这位苏主任搞的鬼了。
  可别让他搅黄了打广告的事……
  夏明慧才在心里嘀咕完,就觉得自己真是好笑。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道,莺歌的广告是必然会出现在电视上的,她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合同也签完了,只管做好自己该事的事就是。
  第三百七十六章 鹤城
  签完合同第二天,夏明慧和周志勋乘车返回黑省,不过这回并没有在省城逗留,而是直接在鹤城下了车。
  鹤城是一座工业城市,在福区有好几家重型机械生产厂,但它的得名却不是因为这些工厂,而是因为它拥有全国闻名的丹顶鹤保护区,因此而名鹤城。
  尔河就属鹤城直辖,两地相距不过两小时车程,如果开车开得快的,可能一个小时多一点就能赶到。
  之前夏明慧一心惦记着签下省代,虽然现在想是有点狂妄了,但在当时她还真是一门心思这么想的,所以几次考察省城,连签下合同后想租的铺面和仓库她都想好了。
  这回却是全盘计划都要推倒重建,对鹤城全然陌生的夏明慧还真是觉得两眼一黑摸瞎了。
  她在车上拿着全国地图在鹤城地图上点点圈圈,盘算着该在哪一区租铺子,哪一区租仓库更划算一点,周志勋就在旁边看着,也不说话只是笑眯眯的。
  夏明慧只当周志勋和她一样也对鹤城不熟悉,可没想到他却是早有准备。
  一出火车站,夏明慧就要去找公交车站,却被周志勋一把拉住:“等等,不急。”
  一开始还不知道等什么,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才听到有人喊周志勋。
  “对不住,对不住,志勋,刚有个会推迟了些,来晚了。”
  “不晚不晚,陈哥,麻烦你才真是不好意思。”周志勋笑眯眯地和被叫陈哥的青年打招呼,又介绍夏明慧:“陈哥,之前我在电话里和你说的,你看怎么样了?”
  虽然是被叫哥,但陈哥却很客气,和夏明慧握手,只说:“陈伦,老妹也和志勋一样叫我声陈哥好了,总归是我占便宜……”
  周志勋就笑着拍了拍陈伦的肩膀,又和夏明慧笑道:“陈哥在工商局工作,你别看他年轻,可是一科之长,说不定明年就成副局长了,啥时候再把‘副’字去掉,可就是鹤城地区最年轻的局长了。”
  “快别捧我了。”陈伦笑着说了句,却并没有反驳周志勋的话,可见周志勋说得都是真事。
  周志勋接话接得也快,笑道:“要捧的要捧的,以后明慧在鹤城开店,可要不少麻烦陈哥,好话我就是说一篓筐也不够啊!”
  “你啊,快别让人笑话了,什么麻烦关照的?倒是你,过几个月不就得随周书记一起过来了……”
  周志勋脸上的笑微敛,没有说话,却是转头去看夏明慧。
  一开始夏明慧还没有明白过来,但被周志勋看着,她突然就明悟了。
  目光忽闪,她迟疑着问周志勋:“是周伯伯要调任鹤城?”
  消息来得太突然,她之前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周志勋没说话,只是看了眼陈伦。
  陈伦也是知机,立刻笑道:“你们等我一下,我去把车开过来,你们就在这边靠街边的位置等我就行。”
  陈伦一走,周志勋立刻握住夏明慧的手:“我还没来得及和你说,这事儿是过年时才定下来的,还没对外公开,要等过几个月才会离职。”
  还没公开,但陈伦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陈伦也是他们那个圈子里的人了。
  夏明慧眨眨眼,出乎周志勋意料之外的,居然没有发火。她只是轻声问:“什么职务?”
  “副市长,主管经济。”周志勋盯着夏明慧看:“你不生气?”
  失笑出声,夏明慧淡淡道:“我生什么气?你好奇怪,周伯伯那样的人物,难道要一辈子都呆在尔河那样的小地方吗?”
  她早就知道周伯言会走得很远、很远,现在只不过是第一步,要是这样她就生气的话得生多少气呢?更何况人家升官,她生气,难道她就是那样小气的人吗?
  “爸调任鹤城,我肯定得转学到鹤城来,那样就不能一天见面了……”
  笑着伸手掩住周志勋的口,夏明慧淡淡道:“你觉得我会因为这个生气?尔河和鹤城相隔不远,两个小时就能见面,也很方便啊。其实,如果真的想,哪怕隔千山万水也会去见,不想,哪怕隔着一道门他也不会去开门。”
  的确是个考验,但对于她和周志勋而言,现在的考验只是基本,真的想在一起,以后要经历的事多着呢!
  因为夏明慧的淡然,周志勋反倒沉默下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笑着握住夏明慧的手:“我知道了……”
  笑睨着周志勋若有所思的神情,夏明慧轻轻点了他一下,却没有再说话。
  就是周志勋自己也是明白的吧?他们两人的未来,实在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
  而这,也是驱使她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动力,如果她更优秀,或许阻力就会小很多吧?
  陈伦在工商局工作,对鹤城的商业区一清二楚,在他们还没到鹤城之前就已经先帮忙看了几个地方,这样一来,夏明慧就省事多了。
  看了一整天,夏明慧最终选择了靠近火车站的一间铺面开店,最妙的是这间临街铺子原本是属于百货公司的,后头就是百货公司的大仓库,夏明慧租下这间铺子,连带的又用优惠价租下了一个仓库,正正合她的心意。
  有熟人就是好办事,夏明慧不到半天就把房子租了,到下午时更是把开铺的手续都交了上去,只等审核通过就能发工商执照。到了晚上,人已经回到尔河。
  “累了?”周志勋揽着夏明慧的肩膀,低声问。
  夏明慧点头,头抵在他的肩头:“累,不过心里开心……志勋,你说我是不是步子迈太大了?”
  问完这一句,夏明慧直起头,问道:“会不会太冒进?万一生意赔了怎么办?”
  “五千块钱很多?”问完这一句,周志勋也乐了:“是多,很多人一辈子都攒不到五千块。可是小慧你不过一两年就已经赚到比这个更多的钱,就算失败了,你也不过是多辛苦一两年,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吗?”
  摇摇头,夏明慧想想也乐了:“你说得对,就算是赔了也不过再辛苦几年!我还年轻,拼得起。而且,这桩生意不会赔。”
  她就是不对自己有信心,也要对莺歌有信心,这样的好机会,她要还不能发起来,那就是她这辈子没财命了。
  第三百七十七章 开业大吉
  有钱好办事这句话,不管到什么时候都适用。
  在许给木匠师傅两倍的工钱后,新铺子的柜台很快搞定。
  这年代没有装修公司一条龙服务,不管是家装还是铺面装修,都是散装,要做什么就请什么师傅,而且基本上没有包工包料的说服,一般都是业主自己买料的。
  不管什么装修,现在的重头都是木工活,八十年代初的家具市场可不像后世一样兴盛,什么样的组合家具都能买到,现在流行的还是找木匠打家具这种形式,款式少但质量却绝对比后世强很多,而且很少用那些有害的胶类,原料也多是原木,什么复合板的很少用,一进屋闻到的只是新木头的味道,不像后世甲醛严重。
  新柜台一打好,从研城发过来的新货就陆续摆上台。
  在装修期间,夏明慧已经紧急雇好了店员。
  光是鹤城的铺面,就有两个在铺面销售的店员,两个专门管发送货的仓库管理员,虽说卖的是紧销商品收录机,但这样的组合还是让人觉得有点浪费。
  就连她雇的店员高大姐都私下里和她讲:“小夏,我觉得你雇两个人有点浪费,要不你多给我开一半的工资,我就把她那边的工作都接了得了。”
  高桂花是返城的知青,回了城没有找到工作,已经在家里窝了好几年,平常干些零活,现在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满怀热情,更想多赚一些钱,这才找夏明慧说这些话。
  夏明慧听的时候脸上带笑,却并没有听高桂花的。
  收录机的价格不低,不是生活必需品,早个一两年,拿个收录机摆白还是很让人长时间的事儿。
  不过,说到底,让收录机成为奢侈品的并不仅仅是它的价格,而是它的产量。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处于计划经济的市场大环境,很多商品都是这样,哪怕你有钱,你也买不到。
  但很快,市场将不再是那样,和电视机一样,收录机就会取代收音机成为人们的新宠。尤其是莺歌,只要上了央视广告,就会成为大卖商品,到那时,夏明慧不怕门口不挤满捏着钞票的人,这个时候囤积货物,多雇几个店员,都是理所应当的,最怕是到时候临时雇人反倒抓瞎了。
  鹤城店开业时并不算太热闹。虽然也放了炮仗,大红炮仗纸铺了一地,可是来的人并不多,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花篮祝贺条幅之类的东西——这种东西后世才会渐渐流行起来。
  倒是有人在门口张望,可半上午下来,打听得多,却只卖出一台收录机。
  大多数人都是:“啊,你家货好贵呀!人家海城货也比你家的便宜几块钱呢!便宜点,六十卖不卖?”
  莺歌定的价格很吉利,88元,单卡,要是双卡的要128元,这个价格就是市场价,并不比海城货更贵,但这年头的人认海城货,可不认莺歌。
  被问了好几次,高桂花都有些急了,过来找夏明慧,意思是价格低些就能卖出去了,不如低些卖吧。
  夏明慧只是笑,并没有作答,在高桂花苦口婆心劝她见钱就卖的时候,把目光移开。
  另一个雇员梅雪正在耐心地和一个穿喇叭裤的小伙子讲:“同志,我们的价格真的很优惠了,您别看它价格比海城货贵了五块钱,电器这种东西就是讲究一分钱一分货的,它贵肯定是有贵的道理。什么?你说海城的有名气?快别说海城货了,您没听说,现在在南边都流行日本货了吗?啥啥都要进口的,可那东西更贵啊!这名气嘛,一比可就不好说了。再说了,我们莺歌的收录机现在是刚推进咱们鹤城,您是还没听过,可是再过不久,我保证‘莺歌’这个牌子您会如雷贯耳。到那时,你可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时代的先锋了。”
  喇叭裤都被她说笑了:“不就一台收录机嘛,还先锋?!得了,你就别说了,再怎么也不是海城货,最低多少钱?要便宜我就买了。”
  高桂花听得直急,一个劲地在夏明慧耳边嘀咕:“你看啊,小夏,咱们只要降点价肯定卖得好,何必为了多赚几块钱就硬杠着呢?做生意不是这么死性的……”
  好像没听到,夏明慧只看着梅雪那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