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特警_分卷阅读_543
方伯明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其实,以园艺入道也很不错……”
他惊愕地住口,“入道”二字一出,仿佛撕开了一道厚厚的无形屏障。海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进他的脑海,眼前的景物却轰然破碎,变成一片五彩缤纷的光影。
第385章光影的痕迹(1)
从于仲达的家出来,总要经过两个路口。
第一个路口,有一个交警,年龄大一些。第二个路口,也有一个交警,他比较年轻。
于仲达有工作,但也只是工作。业余时间,他酷爱摄影,并且为此每个周末会到首都艺术大学摄影专业去听课。
星期六早晨,伴着第一缕探进房里的阳光,于仲达睁开了眼睛。他喜欢北方的阳光,特别是听一个南方的朋友说他所在的城市终年阴沉之后。
当于仲达坐在客厅里端起咖啡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在阳台上晒衣服了。她背对着他,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浅蓝的天空下,雪白的衬衫在清新的晨风中轻轻扬起,很像洗衣粉广告里的情景。斜射的天光打在她身上,在她身周勾勒出晶莹而柔和的梦幻般的感觉。
于仲达不由得看出了神,抬起双手合成一个镜头,看她在里面的形象。
背影里,他的妻子显得很愉快。
于仲达正要起身去拿机器,她却已知道了他的想法。
“别老拿我当作业。”她笑道,“出去拍点别的吧。又要学,又要偷懒,那怎么行?”
于仲达也笑,起身去换衣服。
明天他要交的作业是,选两个场景,每个场景用三种不同的测光及曝光模式各拍一张片子,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对三度空间表现方法的理解。
他打算先走出家门,边走边看,找到感觉再说。
虽然已是初冬,外面有点冷,但并不让人难受。他背着相机,沿着东单大街向前走着。
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零碎地洒下来,有着奇异的动感。因为今天是周末,人行道上人很多,大家摩肩接踵,大都很轻松,许多人的脸上都挂着微笑。
在于仲达的眼里,东单大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小时候,背着书包连蹦带跳地走过外交部街、内务部街、兵马司,还有后来用庚子赔款建的协和医院和基督教神学院,走进附近那所已有百年历史的小学时,他总会想,几百年前的这条街上都是些什么人呢?当年这所名为京都八旗子弟第五学堂的学校里,都是些什么样的孩子呢?
尤其是冬天,一片萧瑟的气象中,这些古老的街名在大雪中飞舞的时候,他总会站在那里发好一阵呆,仿佛能听到伴随着启明星升起时,那穿越街道的清脆的马蹄声。
然后,他长大了,上中学,上大学。这里拆了墙,拆了院子。路越来越宽,楼越来越高,车越来越多,人越来越美。现在,只要往路边一站,便能感觉到万丈红尘的繁华扑面而来。
现在这条街,叫银街。
此时,他悠闲地走过街旁矗立着的一座座五星级酒店、豪华商厦、优雅的大剧院、风格各异的专卖店,来到了第一个路口。
那是个丁字路口。路口中央,那位年长的交警正在指挥交通。明亮的阳光照在他笔挺的警服上,有种令人眼前发亮的意味。
他停住脚步。
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这个路口,但他从来没有拍过这里。今天,就是它吧。
因为是一个丁字路口,所以他选了一个极反传统美学的角度,让主体居于画面正中,而所有的背景物体则完全对称地分布在画面上。选定拍摄点后,他拿起相机,先调成矩阵模式,然后拉了一个大广角,拍了两张。然后,他将相机调成中央重点模式,推了一个中景,又拍了两张。最后,他调到重点模式,将镜头直推到头,选定路口中央交警的头部,让他从肩章到帽徽的脸部充满画面,拍下这个场景的最后两张。
既然拍了一个路口,索性接着拍另一个路口。就像每天离家,经过了这个路口后,必然要经过另一个路口一样。两个路口放在一起,才是一个整体。
第二个路口是一个十字路口,路口中央依然站着那位年轻的交警。
于仲达选了路口的东北角做拍摄地点,这样可以使画面上的景物以及光线效果都能严格地符合传统美学的要求。然后,他按着完全一样的方式,矩阵、中央重点、重点,全景、中景、特写,拍完了一组照片。
于仲达深吸一口气,拿着相机,虚化眼前的所有声相,回忆了今天拍摄的全过程:每张图片的感觉,很好;相机的功能操作,准确无误。于是他愉快地盖上镜头盖,将双臂放在栏杆上,开始欣赏沐浴在明媚阳光里的这条著名大街。
忽然,一辆紫罗兰色的越野车风驰电掣地直冲过来。
于仲达有些意外。他每天都会看到这辆车经过这个路口,但不是在这个时间。不过,谁知道呢?他也常常一天数次经过同一个路口。
紫罗兰色的秀丽越野仍然像往常一样,以在这种交通拥挤的地方不该有的高速划过路口,转弯开走了。这回于仲达看清了,驾驶室里坐着一个年轻的美女。
不远处,那位年轻的交警淡淡地瞥了那车一眼,继续他的指挥。
于仲达兴致勃勃地回家,把照片扩印出来,拿着看了又看。
他惊愕地住口,“入道”二字一出,仿佛撕开了一道厚厚的无形屏障。海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进他的脑海,眼前的景物却轰然破碎,变成一片五彩缤纷的光影。
第385章光影的痕迹(1)
从于仲达的家出来,总要经过两个路口。
第一个路口,有一个交警,年龄大一些。第二个路口,也有一个交警,他比较年轻。
于仲达有工作,但也只是工作。业余时间,他酷爱摄影,并且为此每个周末会到首都艺术大学摄影专业去听课。
星期六早晨,伴着第一缕探进房里的阳光,于仲达睁开了眼睛。他喜欢北方的阳光,特别是听一个南方的朋友说他所在的城市终年阴沉之后。
当于仲达坐在客厅里端起咖啡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在阳台上晒衣服了。她背对着他,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浅蓝的天空下,雪白的衬衫在清新的晨风中轻轻扬起,很像洗衣粉广告里的情景。斜射的天光打在她身上,在她身周勾勒出晶莹而柔和的梦幻般的感觉。
于仲达不由得看出了神,抬起双手合成一个镜头,看她在里面的形象。
背影里,他的妻子显得很愉快。
于仲达正要起身去拿机器,她却已知道了他的想法。
“别老拿我当作业。”她笑道,“出去拍点别的吧。又要学,又要偷懒,那怎么行?”
于仲达也笑,起身去换衣服。
明天他要交的作业是,选两个场景,每个场景用三种不同的测光及曝光模式各拍一张片子,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对三度空间表现方法的理解。
他打算先走出家门,边走边看,找到感觉再说。
虽然已是初冬,外面有点冷,但并不让人难受。他背着相机,沿着东单大街向前走着。
阳光透过树叶的空隙零碎地洒下来,有着奇异的动感。因为今天是周末,人行道上人很多,大家摩肩接踵,大都很轻松,许多人的脸上都挂着微笑。
在于仲达的眼里,东单大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小时候,背着书包连蹦带跳地走过外交部街、内务部街、兵马司,还有后来用庚子赔款建的协和医院和基督教神学院,走进附近那所已有百年历史的小学时,他总会想,几百年前的这条街上都是些什么人呢?当年这所名为京都八旗子弟第五学堂的学校里,都是些什么样的孩子呢?
尤其是冬天,一片萧瑟的气象中,这些古老的街名在大雪中飞舞的时候,他总会站在那里发好一阵呆,仿佛能听到伴随着启明星升起时,那穿越街道的清脆的马蹄声。
然后,他长大了,上中学,上大学。这里拆了墙,拆了院子。路越来越宽,楼越来越高,车越来越多,人越来越美。现在,只要往路边一站,便能感觉到万丈红尘的繁华扑面而来。
现在这条街,叫银街。
此时,他悠闲地走过街旁矗立着的一座座五星级酒店、豪华商厦、优雅的大剧院、风格各异的专卖店,来到了第一个路口。
那是个丁字路口。路口中央,那位年长的交警正在指挥交通。明亮的阳光照在他笔挺的警服上,有种令人眼前发亮的意味。
他停住脚步。
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这个路口,但他从来没有拍过这里。今天,就是它吧。
因为是一个丁字路口,所以他选了一个极反传统美学的角度,让主体居于画面正中,而所有的背景物体则完全对称地分布在画面上。选定拍摄点后,他拿起相机,先调成矩阵模式,然后拉了一个大广角,拍了两张。然后,他将相机调成中央重点模式,推了一个中景,又拍了两张。最后,他调到重点模式,将镜头直推到头,选定路口中央交警的头部,让他从肩章到帽徽的脸部充满画面,拍下这个场景的最后两张。
既然拍了一个路口,索性接着拍另一个路口。就像每天离家,经过了这个路口后,必然要经过另一个路口一样。两个路口放在一起,才是一个整体。
第二个路口是一个十字路口,路口中央依然站着那位年轻的交警。
于仲达选了路口的东北角做拍摄地点,这样可以使画面上的景物以及光线效果都能严格地符合传统美学的要求。然后,他按着完全一样的方式,矩阵、中央重点、重点,全景、中景、特写,拍完了一组照片。
于仲达深吸一口气,拿着相机,虚化眼前的所有声相,回忆了今天拍摄的全过程:每张图片的感觉,很好;相机的功能操作,准确无误。于是他愉快地盖上镜头盖,将双臂放在栏杆上,开始欣赏沐浴在明媚阳光里的这条著名大街。
忽然,一辆紫罗兰色的越野车风驰电掣地直冲过来。
于仲达有些意外。他每天都会看到这辆车经过这个路口,但不是在这个时间。不过,谁知道呢?他也常常一天数次经过同一个路口。
紫罗兰色的秀丽越野仍然像往常一样,以在这种交通拥挤的地方不该有的高速划过路口,转弯开走了。这回于仲达看清了,驾驶室里坐着一个年轻的美女。
不远处,那位年轻的交警淡淡地瞥了那车一眼,继续他的指挥。
于仲达兴致勃勃地回家,把照片扩印出来,拿着看了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