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记事:密林诡境_分卷阅读_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洞底已经出现了水泥建筑,考察队已经不觉得奇怪了.奇就奇在,这一栋楼,不是一个妈生的。
  这栋楼已经霉败得不成样子,顶已经破掉,一些说不清名字的虫子,将其钻了个空,摇摇欲坠,一推就要倒。楼旁边散着一圈相当数量的施工器械。数不清的水泥堆,锈得不成样子的铁疙瘩,看起来就像是这楼还没修好,施工人员就跑光了。
  为什么说这楼不是一个妈生的呢,因为唤来考察队一瞧,大家举起手电筒一打,接着又是一阵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因为这楼的墙壁上,竟然刷着几乎要霉腐掉的日本字。
  日本字?本来苏联人在这地底下修楼就够让人奇怪了,这,怎么又钻出一栋刷着日本字的水泥楼来?难不成,这苏联跟日本还搞起了秘密合作?
  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可事实又摆在眼前,容不得质疑.考察队揉揉眼睛,仔细再看,这才发现,这栋破败楼体的年份,恐怕要比那边的“苏联区”要久远许多.摇摇欲坠的楼里,好多东西都霉腐成灰,一碰就散。修建的具体年份不好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楼,绝对不是和“苏联区”同时修建的。
  有日本字,就肯定说明日本人来过这里。并且,依照以上推断,还要比苏联人先来一步。
  考察队的人眉头锁成了一团,疑惑不解。你说,这个大洞里究竟是有什么玩意儿,会让两个万里之外的国家,不惜翻越千山万水跑这儿来施工?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考察队有些喘不过气。这是出国之初,远远没有想到的。
  尽管没有答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既然两个帝国主义都赶着来这里,那这里肯定是有不得了的东西。
  正文 第六章 :探索
  放眼四看,静谧黑暗的洞底下,会有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呢?但这栋日本楼,实在是太过于危险,考察队出于安全考虑,没有选择进入日本楼。况且,霉腐情况那么严重,也应该不会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于是考察队回到了立着铁塔的“苏联区”,继续考察工作。不得了的东西,或许就藏在那些苏联水泥楼里。
  一阵搜刮下来,考察队有了收获,但同时,更多的问题,也涌现了出来。
  收获是,从“苏联区”里的几栋楼里的未被焚毁、未霉败的文件来看,考察队找出了苏联人在这大洞里施工的目的:这里的一切器具设置,都是在往下钻探挖掘而服务。再说得通俗一点,苏联人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往地底打洞。
  往地底打洞,这听起来有些荒诞,也有些古怪。但是见怪不怪后的考察队,已经不想再将考察工作停留在“我觉得苏联人好奇怪”的层面,这个时候,好奇心已经战过了一切,他们无比想弄清楚,这“往地底打洞”的行为背后,动机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模仿美国人的地下核爆?又或者是试验什么新型武器?
  立着的那座铁塔,应该是钻探工具一类的设备。而铁塔下的“蒙古包”型建筑物,肯定存在有地洞的入口。而就在考察队迫不及待的想进入“蒙古包”,破解谜团之时,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敲了考察队一下。
  考察队目前所处的位置,也就是修有水泥楼的这个洞穴,凭他们设想的话,应该是一个巨型溶洞。越南北部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下多生溶洞,这一点倒不足为奇。但这个洞穴究竟有多大,考察队就不得而知。
  因为在黑暗里,手电筒的光照距离有限,你射不见洞穴的边际,只能射见一大片虚无的黑暗,就会感觉它非常大,大到无限。
  溶洞通常在地底会延伸很长一段距离,这一段,或许就是溶洞的最深处,因为伸手不见五指的洞底,没一点光亮。也就是那种睁眼和闭眼没任何区别的地方。
  虽然水泥坝子上有很多苏联人架起的大汽灯,但那玩意儿,考察队还没能耐弄亮它。因为他们不清楚这里是否有电源,电闸又是在哪儿。
  所以说,在这大洞里的所有作业,都得依靠队里为数不多的照明设备——手电筒。之前已经提到,出国的时候,考察队并没有料到会在这种环境下作业,加上那本身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所以手电筒的配发,也就只是人手一个的样子。
  在这洞里的前几次作业之后,考察队的手电筒电量,就用光了一半。抛开其余的生活物资不谈,他们现在需要一批光源设备,才能在这漆黑的地方最高效率的进行考察作业。
  因为苏联人在这溶洞里修建的工程区域究竟有多大,他们全然不知。考察队目前的发现,仅仅是探明了水泥坝上的建筑区域。但疯狂的苏联人,还运有卡车来这地底,那块水泥坝子上,也还有其他道路伸延而出。这说明这下面的工程区,恐怕还有其他未知的部分。
  但没有足够的照明设备,是无法大面积的探索地底工程的。况且,考察的时间也有限。
  讨论后决定,考察队分出一部分人翻出深山,添置装备。剩下的人以及工兵班,就继续进行考察作业。事不宜迟,兵分两路,一队人和越南向导出了山,剩下的人,继续由“克里姆林宫”里的竖井,吊进了大洞里。
  扣碗形的“蒙古包”建筑,被工兵班顺利破开。尘封了几年的室内,机油味儿和霉湿空气并夹而发,好不难闻。按陈班长的描述,这楼里很宽,估计好几个连队小灶食堂的面积,都比不上里面的宽度。
  “蒙古包”虽然只有一楼,但顶很高,手电筒网上一抬,顶高得有个三五米的样子。脚下堆满了数不清的钢管、钢缆和不知用途的铁疙瘩,十几台镶着花花绿绿按钮的铁箱子仪器,也搁在里边儿。
  闻着还未散尽的机油味儿,这屋内最惹眼的,是立在屋子中央的一根铁柱子。其实这室内还有很多根类似于铁柱的器材,但就数中央的这一根,最为惹眼。
  这根铁柱子从“蒙古包”的顶上穿下,粗壮无比。走进一看,这玩意儿又好像不是柱子,因为上面也镶着花花绿绿的按钮,像是什么仪器。
  这包着铁皮的仪器,粗得可怕,晃眼一估计,恐怕要五六人才能合抱而起。考察队没见过这家什,瞧上瞧下,敲敲碰碰,也没看出个名堂来。但柱子最底,也就是伸进水泥地的地方,留着一圈缝隙。
  众人蹲下身子围在大柱子旁边,拿起手电筒往缝隙里一探,嘿,这根大柱子像是伸进了地下。而且这坚实的水泥底下,还有另外一层楼。没错,这应该就是“地洞”的入口了。
  考察队来不及再去检查室内的其他设施,而是将注意力全都集中这脚下的另一层楼。
  贴着墙壁走了一圈后,一大道楼梯,就贴着墙壁往下延伸。顺梯而下,考察队轻松到达了底下的“阁楼”。这层楼,要比上面的大厅简陋许多,不过就是脚手架混着钢板堆搭而成的楼板。钢板还算厚实,上面也堆放着一些钢缆钢管以及铁皮仪器。
  手电筒在黑暗的空间里晃来晃去,原来苏联人还真是在地下挖洞,并且还挖得挺大。这洞约呈一个圆形,平台边上有些坑洼的石壁,涂抹着一些数字和模糊的俄文。
  楼上的那几根大柱子仪器,就从楼顶伸延而下,穿在楼板的中央。凑近一看,好家伙,这大柱子还没到头,平台下还有平台。下楼的楼梯在钢板平台的角落,也就是石壁的旁边。地底的楼梯就不如楼上的讲究了,就是用钢管脚手架搭成了事。
  而接下来的所见,就又是在挑战考察队的世界观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对“地底”的定义,太过简单,太过肤浅。疯狂的苏联老大哥,用他们的所作所为,在脚下的脚下,在地底的地底,在这诡异黑暗的溶洞里头,重新定义了“地底”。
  下到“地底”二层,这里和上层的平台别无二异。但那几根由上穿下的大柱子仪器,还是没到头。柱子引起了考察队的注意,他们数了数,柱子一共有三根。最中央的那根最为粗大,其余两根其次。但都没搞懂是作何用处。
  “地底”二层的角落里有楼梯,考察队便又下了一层。结果呢,想通过这根大柱子顺藤摸瓜的考察队,碰了一鼻子灰。
  因为这些大柱子,好似孙悟空的定海神针,只有头,没有尾。而地洞里搭出的钢板平台,一层又一层,仿佛永远到不了底。考察队下了三层,五层,七层,依然能看到平台角落的楼梯。而每层平台的物品,大同小异,没发现任何有价值的资料。
  那些涂在石壁上的俄文,翻译过来仅是一些简单的工程标注。
  一层又一层,在黑暗中举着手电筒的考察队就有些发怵了。这些疯狂的苏联人,到底往地下掘了多少尺?
  下至十几层的样子,考察队的几束电筒黄光下,终于有了发现。不过这个发现,在这漆黑幽静的地底有点吓人——诡异的黄光之下,一大腐烂的尸骨,赫然出现在这层平台的钢板和楼梯之上。
  尸骨已经完全腐烂,骇人的米白色骨头暴露无遗。横七竖八的累累白骨,让考察队麻楞住了头皮。而牙关猛张的狰狞骷髅头,汇集成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重重打向考察队。
  考察队的两个学生,被这突如其来的骇人情景吓破了胆儿,本能的撒腿就往后跑。而工兵班的小战士,也是本能的抬起手里的步枪,拨开枪保险,紧张的瞄向那堆白骨头,差点走了火。
  众人退回了上层平台,考察队的领导好不容易才安抚住了学生的惊恐情绪,而那几个抬枪的小战士,则挨了陈班长的一顿训斥。
  “一堆怂包子,就他娘的一堆干骨头,还差点漏尿出来,有出息没!骨头能把你怎么着,把你吃了不成?还他娘的想开枪!枪保险都给老子上紧了,谁再私自举枪,我就罚他在这地下站一天的岗!”陈班长的训斥声大声回荡在这幽静的地下工程里。
  尽管下到洞底后,考察队也发现过这样的尸骨。但前者与在地底之下的亲密照面,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尽管考察队都接受过唯物主义的教育,也立志做一名彻彻底底的唯物主义者,但地底十几层之下突然出现这些玩意儿,无论如何都是会受到冲击的。
  那感觉或许就像是,地底工程是踏向“地狱”的道路,而这些尸骨,是其佐证。
  不过,毛主席说过,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冲击之后,考察队将累累白骨带来巨大惊叹号换成了问号:这些尸骨,为什么会出现在地底工程里?
  正文 第七章 :失踪
  难道是,地底工程下的这些工人,没能按时撤走,所以困死在了这里?
  如果记得没错,苏联老大哥从深山里撤离的时候,还抬走了大量的伤员。伤员都没落下,应该也不会将人员遗留在下面。并且,从地面上那些被付之一炬的建筑物来看,第一次撤员之后,他们还返回过这里。
  所以,这个猜想不太合理,因为下面的尸骨,数量恐怕有些多。将这么多人遗忘在底下,太说不通了。
  待到考察队从刚才的惊慌中稳定回来,他们便镇定好心神,再次走下平台。陈班长明白,在这种地方,越是胡想,就越容易害怕。而手下的几名士兵,就是抵御这种“自我恐吓”情绪的一道墙,如果几个兵都表现得畏畏缩缩,怕这怕哪,那这些学生就更要胡思乱想,从而引发恐慌。
  陈班长又训了一次几个兵,让他们走在队伍前面。
  手电的黄光下重新出现了骸骨,这一次,不如之前那样突如其来,考察队倒也稳住了心神,不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他们打开了所有的手电筒,想最大限度让这诡异的地底下光亮一点。几道光束亮起,考察队变换起疑惑的目光,视线审向这堆骇人的尸骨。
  尸骨层层叠叠,数不清到底有多少具。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堆白骨的装束,和溶洞里发现的那些不一样。凭看尸骨的装束来看,应该是些工人。安全帽、黄手套就夹在尸骨里,也有几支锈成烂铁的冲锋枪横在里边。
  冲锋枪也是苏联产的无疑,但问题是,为什么会有冲锋枪在里头?难道,这堆人是自相残杀而死?
  考察队将电筒照向坑洼的石壁,果然,上面有稀疏的弹孔,脚下也有弹壳。
  检查弹孔的考察队顺着石壁走到了这层平台的楼梯口,往下一照,又是一顿惊愕。脚手架搭成的楼梯上,也还堆有尸骨。再一看,这层之下的平台,也是白晃晃的一片骇人尸骨。尸骨的数量,比考察队想象中的还要多。
  如果真的是自相残杀的话,又是何种原因?难不成苏联人挖通了地球,一路挖到了美国纽约,于是在这地底下进行了世界大战?
  这只是一个荒诞的玩笑,但事实上,如此怪异荒诞的尸骨,才会让考察队展开如此荒诞的联想。
  又或者,是苏联人对工人阶级的迫害?考察队的提案猜想一个又一个。据说中国古代修建陵墓的那些工匠们,一旦陵墓完工,他们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为的是不让工匠出墓,泄露天机。
  苏联老大哥自然不可能来这里修建古墓,迫害也说不过去,它可是社会主义的老大哥,没有它,无数工人阶级现在也许都还在受着剥削压迫呢。
  几束手电光,在这黝黑的地底下,也不太能令人心安。考察队忽然又感觉,自己由科研考察变成了探寻蛛丝马迹的死亡分析。而事实上,他们也并不想对着一堆骨头研来究去。
  不论心中的唯物主义贯彻得有多彻底,这堆白骨的出现,立即这让地底的气氛变得诡异起来。而前面的几段猜想,都不太能令人信服,那只是为了平稳惊慌的人心,想出的“合理”解释。队伍里胆子小的几个就说了,要不咱今天就探到这里吧,咱们上去再计划计划,等人回来齐了再打算也不迟。
  其实除去诡异的气氛笼人心外,这地底下的空气,也是一个问题。由于几年的封积,地底工程下的空气,经这一队人的一呼一吸,就更稀缺了。所以现在,没有人愿意在这堆满了死人骨头、呼吸又困难的阴森地底再待下去。
  经人一提,大家表决之后,同意返回地面。
  结果在返回时,工兵班的一名小战士,还在尸骨旁边蹲看着。而其他人齐刷着脚步,纷纷往上回了。陈班长呵斥了几声,那个小班长却动动手,示意陈班长过来。
  “班长,你瞧嘞,这骨头是不是有点不对劲儿?”蹲起的小战士仰起头,对陈班长说。方才考察队在猜想死因的时候,都避讳这些死人骨头,没敢去过多观察。只有这个胆大的小战士,倒还有些不惧怕牛鬼蛇神的科学精神。
  陈班长扭过头,用手中的电筒在尸骨上快速晃了一圈。虽然陈班长嘴上很强硬,但他心里其实也忌讳这些东西。陈班长迅速问他:“哪里不对?”
  “班长,你瞧啊,这些骨头——”小战士皱起眉头,用手中的电筒探清离身最近的区域,“这些骨头,咋都是散的?”
  往上的队伍渐渐离开了这层平台,他们发现陈班长两人掉队了,便呼唤了几声。
  “还有嘛——”小战士用手推开面前的骷髅头,接着用指甲扣了扣钢板上积起的一层黑垢,“班长,你讲,这会不会是鲜血给凝出来的?那得要流多少血啊!”
  陈班长匆匆看了几眼,应付了一句上层平台传来的呼唤声,然后就把小战士提了起来。
  “别瞎想,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哪里有什么不对劲儿了!”陈班长拍了拍小战士的后脑,就带着他离开了。
  陈班长知道,骨头确实有问题。他就急匆匆的看了几眼,就知道小战士所说的问题所在。小战士所说的“散”,是指这些尸骨的位置不对。所谓位置不对,就比如是这具尸体的胳膊,给堆在了另一具尸体的腿骨旁边。也有好多骨头,给折成了骨刺,更有好多烂掉的衣襟下,能见到尸体的胸腔、肋骨像是被什么东西砸碎了。
  那这些人都是怎么死的,才会出现这断手碎骨的惨状?难道是工程体坍塌?因为看死状的话,这也说得通,但问题是,这平台不是好好的吗,哪里来的坍塌呢?
  也许是这里钻了什么动物进来,给咬碎的吧?走在小战士身后的陈班长,往身后的黑暗探了一眼,眉头紧锁。
  经过刚才那一出,考察队的士气有些回落了。众人默声的在黑暗里寻着回路,但心里都在惦记着刚才那堆骇人的尸骨。是呀,这工程体里出现了死人,就说明这里边儿有安全隐患。不管是苏联老大哥的技术水平不过关,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总之这考察工作是否继续进行下去,就应该再做打算了。
  但在返回的途中,队伍偶然在某层平台的石壁上发现了一扇门。之前的考察队急于探索地底下的平台究竟有多少层,竟还没发现这道门。门被破开后,发现里面是一件资料室。资料室在岩壁上凿开,凿得还挺深。里面立着两列书架,书架一人多高,上面堆放着零散的白封皮文件。白封皮文件有厚有薄,已经开始发黄了。
  考察队如获至宝,赶紧让每人抱了一堆走。
  虽然在底下遇到了晦气的尸骨,但这偶然得来资料,又让考察队兴奋不已。
  下楼容易上楼难,气喘吁吁的回到“蒙古包”之后,考察队捆好了这堆珍贵资料,然后和其他人一起,吊回了地面。有了收获,大家就回到营地,以那位会俄文的前辈为中心,开始了资料的整理翻译工作。
  就这样过了一宿,外出添置装备的那队人还没有回来,美国的轰炸机也没有飞来,而工兵班,终于能偷个闲了。但转天天还未明,陈班长却被叫醒了。叫醒他的是值岗战士。战士有些焦急的告诉他,班长,大事不妙了,有人失踪了!
  睡眼惺忪的陈班长让他立正,接着又对焦急的战士一顿训斥。让他舌头捋直,把话讲明白,什么失踪不失踪的?
  战士挠了挠头,这才把事情讲了清楚。原来,得到文件资料后的考察队,兴奋的夜不能寐,等到凌晨所有人都睡下后,仍然有三名队员在整理资料。结果看着看着,这值岗的两名战士就听到考察队的营帐里兴奋的叫喊了几声。随即就看到三个队员提着大皮包,走出了营帐。
  两名战士上前一问,得知考察队有重大发现,现在等不及要下回地洞,捞回更多资料。战士心想,重大发现,那肯定又要出任务了吧,就准备叫醒陈班长。
  但这三名队员里有考察队的领导,他就说了,用不着,用不着,你们工兵班今天也累了,要让他们休息好,明天才有精力探洞。要不这样,你俩就在上面帮咱放绳,我们就去一趟那资料室,再捞些资料,最多两小时就回来。
  领导发了话,两名战士也只好服从。他们约定,两个小时后,下洞的三人会以拉麻绳和闪手电筒光为信号,信号一到,就吊他们上来。三名兴奋的考察队员,看不出一丝困意,一切顺利,两名战士依次吊下了三名队员。
  完事之后,他们还看见洞底闪了两次手电筒光,那是一切顺利,按计划行事的信号。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却迟迟不见洞底有反应。最后约定的时间到了,洞地下仍然是漆黑一片。又等了一会儿,两名战士焦头烂额,实在等不下去了,才叫醒了陈班长。
  听完陈班长就火了,他质问着两名战士,放人下洞,怎么不通知我一声?
  战士那个委屈呀,就差哭出来了。他们急忙解释,这根本不怨我俩啊!咱俩可是主动问起过,是队长说的不用咱跟着下去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