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种田忙_分卷阅读_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到老爷子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李明锦很高兴“谢谢爷,嘿嘿。。。我扶您去睡吧。。”边说边扶着老爷子进了房门。
  将院子门检查了一翻之后,李明锦回到自己房间,看到两个弟妹都已经睡着了,躺上床,想着明天自己能做些什么,吆喝?和三婶去成衣铺子?想着想着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李家一大家子除了几个小的,都起来了,要赶着时间去村口坐徐老爹的牛车,怕孙子睡过点,李明锦也早早的的自家爷爷喊了起来。王氏早早的做好了早饭,等着儿子媳妇起来吃。
  众人洗漱一番之后,匆匆吃了一些早饭。包袱昨晚已经整理好,李继旺抗起一个大包袱,小王氏妯娌三人,手里一人提了一个小一点的包袱,李明锦手上提了一个篮子,里面装了一壶水和十来个馒头,因着今天的衣服多,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就带了一些干粮。众人提好东西,确认了一番之后,告别老爷子和王氏,匆匆的往村口赶去。
  可真够早的啊,古代人怎么就这么勤快,觉得自己起很早的李明锦,一到村口,就发现,车上的人就等着他们了。
  “来了,来了。快把包袱抬到车上。。。”
  车上下来两个婶子催促着,快点将东西放好,早点儿去赶集。今天人很多,不去早点,真找不着点。在现代过惯有需要就去街上,超市,随时随地能购物生活节奏的李明锦,每次赶集,看着那热闹,拥挤的场面,赶集人脸上的急促的的神情,手脚急促麻利的动作,都有点反应不过来。赶集,真是赶集啊。
  “好了,好了,都放好了,走吧”王三婶喊道。
  “都坐好了啊,好嘞,走了啊”徐老爹喊了一声,看众人都做好,赶着牛车,向南山镇进发。
  ☆、第11章 (修)
  到达镇上的时候,已经卯时,众人下了车之后,付了车资,急匆匆的拿起自个的东西,找街道两边的空地去了,李明锦看到村里几个婶子,手里拿的最多的是一些野菜,鸡蛋之类的东西,也有编制的草鞋啊,篮子之类的农家常见的东西,赶集的时候人多,卖点钱,可以去买些油盐酱醋之类的生活用品。
  赶集来的的人,大部分都是南山镇周围的村民,也有的是从深山老林里来的,半夜就要赶路,为了赶上集市去卖山货,有各种动物的皮子,野参之类的。
  李继旺让媳妇和两个弟妹在原地等着看着包袱,带着儿子,去集市周围转了一圈。父子两人边走边瞅有没有好点儿的空位,终于在一个卖梳妆饰品的小摊子旁边占了一个空位,李明锦被留了下来,拎着一个篮子占在空地上以示此位置有人。来来往往的人看着空位上一个一个拎着篮子面无表情,站着的小男娃,都好奇的回头多看了两眼。没办法,比起傻笑,李明锦觉得绷着个脸更有威慑力。
  在路人好奇的目光中,终于等到了老爹带着娘亲婶婶几个人,大包小包的赶来了,李明锦松了一口气。
  李继旺,手脚灵活的迅速支起了一个摊点,将家里带了一大块防水油布,摊开在地上,摊开包袱,将里面的几大叠衣服,分类放置在油布上。等待着客人到来。李明锦将篮子下,跟着站在老爹身后。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集市的人也越来越多,周围的小贩吆喝声在人群的噪杂中很有周期性的在重复,李明锦考虑了一下自己吆喝一下的必要性之后,对母亲小王氏说道:
  “娘,我也来吆喝一下吧,这些衣裳也带着价喊吧,不然别人看着衣料,估摸着不便宜,也不会来询问了。。。。”李明锦想到的是在现代小时候上街,街边小店里面的小喇叭声音“羊毛衫,大削价,十八。。十八啦。。。”简单明了,深入人心,自己老妈在街上听到,就抬脚进了店,一口气儿给家里一人买了一件。
  小王氏妯娌几人,相互看了一眼,想了想,真是很有道理,当下商量起来。
  “大嫂,我看这些品相好的锦缎衣服,先放放,等下我去带着去成衣铺里,问问去。这些粗布的,和有花斑的衣服,咱们先定个价吧。”孙氏建议到。
  “那这衣服定多少合适呢?”林氏有点犯愁到,粗布的价格,大家都了解,只是这上好的棉布,不太好定价,毕竟是有瑕疵。
  小王氏听了,也觉着犯愁,真是不好定价,想了想道:“要不这样吧,这棉布的成衣,现下的价格都是70文,粗布的大概45文左右,我们就定60文吧,你们看。。。怎么样?”
  说着看向两个妯娌,林氏没什么意见,点点头,又看向孙氏,孙氏想了想道:
  “价格应该差不多,不过这些花色不好的,估计只能35文钱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好,就这么定了。”小王氏最后拍板。
  看着娘和婶婶们已经定好价格,李明锦对小王氏说道:“娘,要不我来喊吧。。。”
  “你行吗,要不我们来吧。。。”小王氏看着自家儿子,有点怀疑。
  “行不行的,先试试吧。。。”说完,一张口一阵清脆的童音传来“上好的棉布成衣,大爷,大婶过来看看哎。。。价格便宜咧。。。”
  走过的路人看向卖力吆喝的男娃,看着几个妇人整理的衣服,渐渐有人走过来问价了。
  “哎,大嫂这件男式的长袍怎么卖的啊?”几个妇人停在摊前将衣服拿在手上一边比量着,一边相互小声的商量着。
  小王氏正想说60文钱一件,还没开口,孙氏就插过话来:
  “这位嫂子,是给家里的当家买的吧,您啊,是来对了,这料子是咱家二叔子在常怀县带回来的呢,原本呐,是要卖到京城去的,这不他在码头上管事,看着料子不错,就带回了好些家来,家里是穿不完的,就做了好些成衣,拿来卖。。。你看着这料子,能摸出来吧。”
  说着就拉起妇人的胳膊,笑着亲昵的攀谈起来:
  “这些都是我们妯娌几个做的,针工你也可以看看,都是照着家里做的仔细活,原本啊,要是70文钱的。。。。您要真是想要,我给您便宜点。。。你看怎么样。”
  几个夫人相互看了看,一个清瘦一点儿的妇人问道:
  “大姐,您要是给的价便宜,我们就一人买一件,您看怎么样。。。”
  “哎哟,大妹子真是的,都是乡下人,实在,我也不说虚的,您们要是都买一件,我一件给便宜5文钱,都是实心价。”孙氏立马接过话,笑着说。
  几个妇人商量之后,笑着还价道:“我们都是诚心买咧,嫂子要是便宜10文的话,我们就一人来一件吧。您看怎么样”达到了预期的心里价位,孙氏哪里能不愿意呢。
  “好咧,我这就帮你们叠起来。。”孙氏立马笑着将几人挑选好的衣裳,叠好递了过去,几位妇人接过衣裳,一人60文,挨个拿给孙氏。孙氏数了数没错,连忙将钱递给小王氏
  “大嫂,钱拿好。。。二嫂,再拿一些衣服出来。。”说着又对着边上听到价格有点犹豫的客人,笑着说道:
  “我们这,还有一些做活的衣服,料子都是好的,颜色有点不均匀,但是价格绝对实惠,咱们家也留了好些穿呢。”
  李明锦看着三婶游刃有余的应付着客人,不一会就成交了一单,真是打心眼里面佩服啊,真是天生做生意的料啊。
  “走过路过的哎,都看看啊,上好的成衣,便宜卖咧,料子从南边来的。款式多啊,都来看看啊。”孙氏学者侄子明锦,也跟着吆喝到。
  自古人们都是喜欢跟风的,眼看着摊前人越来越多,有人买,有人问价,有些人则是好奇。很快摊前被挤满了。一开始只是孙氏招呼着问价,小王氏和林氏则是整理着翻乱的衣服,收收钱。眼看着人太多,实在忙乎不过来,小王氏和林氏也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孙氏一起和问价的客人,一边吹着衣服,一边讨价还价。李继旺,在后面看着衣服,拿衣服。李明锦暂时做了一会收银的。一会儿就接过一大把铜钱数来数去,真的挺沉的。
  一个多时辰之后,摊子上的衣服卖了一大半,最便宜的花斑衣服卖的最快,全部都卖掉了,因着质量好,价钱最便宜,问的人最多,乡下人做活,衣服可不是最看重质量么。算了一下,各种款式大概卖掉了三十件左右,小王氏和孙氏几人,真是越卖越激动,口边的话也是越吹越顺溜。
  李明锦估算了一下篮子里的铜钱和碎银子,总共大概有一两多银子。心里也挺激动。看着摊前的人渐渐少了,几个妯娌也送了一口气儿。拿起水壶,一人倒了一碗水,大口的喝下肚子,真是嗓子都冒烟了啊。
  “大嫂,没想到,能卖的这么好啊。。娘知道了,一定很高兴。。。”林氏很激动,没想到生意这么好,这要是能做长久,真是个好进项啊。也不是风吹日晒的体力活,针线活可是看家本领啊。
  “是啊,真没想到呢。。”小王氏显然也很高兴,想起后面还有一包衣服没有拆开,是三弟妹要带去成衣铺去的,看了看时间也不早了,对孙氏说道:
  “三弟妹,不早了,现在人不多,摊子不太忙,你不是说要去成衣铺么。要不,你现在去瞅瞅。。?”
  孙氏看了看摊前确实人不多,对小王氏回到:
  “那行,大嫂,那我现在就去。。”说着就拿起后面的包袱,拎在手上,从摊子后面走出来。
  “娘,我跟着三婶一起去吧。”李明锦看着三婶已经走去摊子了,连忙将手上的篮子递给了老爹李继旺,打了声招呼,立马小跑着追上前面的三婶。
  “哎,你慢点儿。。”小王氏真是对儿子的猴急儿的样子很无语。
  李明锦跟着三婶,走了一会儿,停在了一家成衣铺门口,门口挂着一个门匾“永祥成衣铺”。侄婶二人,拎着包袱走了进去。
  铺子里面挂了很多各种样式面料的衣裳,有粗布,细棉,有锦缎,有丝绸等等。看的人眼花缭乱的。掌柜的正在柜台算账,看到有人走了进来,连忙站起身来,笑着招呼到:
  “二位客人,可有什么看中的,本店衣服款式多,价格也公道。可以先看看。”
  孙氏放下包袱,笑着对掌柜的寒暄到:
  “掌柜的好,呵呵,是这样的,咱们家因着二叔子,在码头上管事,带了好些质地不错的布料回来,家里头用不完,做了不少成衣,想拿到贵店,给掌柜的看看。。”边说边将包袱打开,拿了几件衣服出来,递给掌柜。
  原来不是来买衣服,是来卖衣服?掌柜脸上的笑淡了下来,不过本着生意人的惯性,也没说什么,只是皱着眉头,接过衣服翻了翻。做工确实还是不错的,当然不能赶上专业的绣娘,但是也很不错了。料子也是好料子,但是也不是上等料。想到妇人说的家里头人在码头上管事,心中了然的对孙氏说道:
  “这位大嫂这衣服,料子可不是上等料啊,不知道您想多少卖。。”
  孙氏一听掌柜的这样说,心里直觉有戏,忙笑着回道:
  “掌柜的是行家,眼光定是精准的,咱们是乡下人,说价也实在,这锦缎要是上等品的成衣,只怕没有5两银子是买不到的,虽现下这料子不是上等品,可是面上看着差不离,2两银子肯定有人要的。这细棉的就100文,掌柜看怎么样?”
  “您叫我田掌柜吧。。。大嫂这价格可要的不低哦。。”田掌柜的有点犹豫。
  “瞧您说的,这锦缎的可是南方来的,要卖到京城的,花色也是今年新的,掌柜的进过,也知道,但是光布就不知道这个价。”孙氏讨价还价到。
  李明锦看田掌柜虽然心动,却还是犹豫的样子,知道掌柜的是担心到时候卖不出可就亏了。走到孙氏旁边小声的对三婶收到:
  “三婶,我觉得,不如将衣服放在掌柜的寄卖,卖价给掌柜2成的分成,这样掌柜也不一定担心压货卖不出去。”
  孙氏一听,想了想,还真是可行,一方面解决了掌柜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家里也不是时时都能去集市,毕竟家里还有活计,最重要的是,以后的价格,还能自己定。反正暂时铺子是买不起了,不放试试。不过自古都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不给点好处是不行的。
  “田掌柜,要不这样,我呢,就将衣服留着您店里寄卖,如果卖不去,倒是我也给您补偿一点占摊费,如果卖出去了,每件衣服的卖价我分两成给你,怎么样。”孙氏笑着对田掌柜提议到。
  “这位大嫂,真是心思灵活之人,也罢,就先放在我这里寄卖试试。”田掌柜笑着摇摇头道。说完唤来伙计,将孙氏手里的衣服拿过去,挨个看过,没问题之后,签了一个对接的收据。
  谈成之后,孙氏带着李明锦,谢过田掌柜,高兴了拿着收据,走出门去寻小王氏几人。
  “掌柜的,前几天也有人拿来寄卖,您怎么不收呢。”看着刚刚走出去的孙氏和李明锦,小伙计忍不住的问道自己掌柜。
  田掌柜笑着摸摸下巴的一撮小胡子,得意的对小活计说道:“呵呵,一方面是因为这位大嫂是个通透之人,卖不卖出去,对本店来说,都只有好处,我又何乐而不为呢。最重要的是他家有个好叔子。在码头上管事,现下本店做个顺手人情,以后说不定就能用到呢,所以说啊,人呐,眼光要放远一点。”
  “是。。是。。掌柜的真是高。”小童竖起大拇指,对自己掌柜的拍马到。
  “多学着点儿啊。。。。”说着背着手走到柜台后面,心情很好的算起帐来。
  小王氏和林氏看到孙氏和李明锦回来,手上包袱空空了,以为卖掉了,连忙上前问询。
  “三弟妹,怎么样,卖掉了?”
  “三弟妹,卖了多少钱啊。。”林氏与王氏齐声问道。
  看着两位嫂嫂着急的想问出结果的模样,孙氏笑调侃着的说道:
  “两位嫂嫂哎,别急啊,能让弟妹我喘口气儿吗?呵呵。。。衣服还没卖呢。”
  “啊,那衣服哪里去了。。。这。。。这。。”林氏有点着急。
  “三弟妹,别卖官子了,说吧,到底怎么回事儿。”小王氏对孙氏嗔到。
  “好,好,今天啊,还多亏了锦儿呢,那掌柜的有点担心,说咱们料子不是上等品,怕到时候卖不出去,就折了。不肯收呢。后来咱家锦儿就和我说,把衣服留在店里寄卖,倒时候,卖出去给2成分成给店里。那掌柜就同意了。。”
  小王氏和林氏听完真是对李明锦刮目相看,心里高兴的很。
  李继旺,是一直很看好自己儿子的,饶是如此,看儿子脑袋瓜子这么灵活,还是感到很骄傲,笑着摸摸儿子的脑子,说道:
  “先卖着看看吧,这次回家,给老二去封信,给他说说这事儿。”
  看了看日头,快到晌午了,衣服卖的差不多,不剩下几件了,李继旺,对众人说道:
  “摊子收收吧,时候不早了,先家去吧。”
  小王氏等人点点头,开始收拾东西,众人将衣服叠起来,放在包袱里,篮子里面的铜钱碎银子被用一个包裹装起来,交给李继旺拿着。
  确认没有遗漏什么之后,几人拿好东西,穿过街道,走到镇口的大树下,徐老爹的牛车早早的等着了,村里的人已经有好几个置好东西坐在车上,看到小王氏等人回来,车上的王三婶忙好奇的问道:
  “李老大家的,今天你们好几个大包袱啊,是衣服吧,是去卖的么?”
  “对啊,我刚看孙氏吆喝呢。。怎么样,生意不错吧,卖了不少钱吧。。”一个婶子附和道。
  小王氏和林氏,有点尴尬,说生意不好吧,有点虚伪,可是说到钱,真不好说,毕竟钱财会惹眼眼红。孙氏赶忙笑着回到:
  “婶子说的,哪里有多少钱啊,都是一些花斑的布,家里二叔在码头拿回来的,可不就想着做点成衣卖给乡下人做活穿,补贴补贴家用么。。”说着坐上车。
  几个妇人听到孙氏如是说,想想也是,又不是什么好品相料子,能挣几个钱。说着说着,又说起来了各自这次集市买了啥,花了多少钱啊。说说笑笑的等着其余几个人。
  等了一会儿,剩下的几个人终于都带着各自的战果,大包小包的回来了,树了数人数,确认没落下谁,徐老爹甩起鞭子,赶起了牛车,往河西村走。
  坐在车上的李明锦在心里猜想,爷爷奶奶看到包裹里面的铜钱,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农家人没有其他进项的话,一年也挣不了几年银子,今天一天可就卖了有两三两银子呢。想来,肯定会高兴的吧。
  ☆、第13章
  牛车晃晃悠悠的走了近一个时辰,终于停在了村口,众人陆陆续续的下车,拿好自己的东西,相互招呼了一声之后,赶回各自的家去。
  李继旺拎着包袱,带着小王氏几人,心情激动的快步的往村西头走去。
  王氏早就将午饭做好,等个儿子媳妇几人回来,心里踌躇不定,也不知道今天衣服卖的怎么样了。早知道也跟着去看看了。老爷子坐在堂屋门口看着老伴一上午不知道去院子门口瞧了多少回的心躁样子,忍不住的说了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