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帝王_分卷阅读_223
人的脚步声,马的脚步声,在这一刻都格外轻。但它们再轻,也会清晰地消失在夜里,永远消失在夜里。
直到什么都听不到了,确定什么都听不到了,吴青青蹲下身,将头埋进膝盖里,仍由肩膀放肆的颤抖。
这是夏日,天地燥热,唯独日暮后天地才稍稍清凉。然而,吴青青从未曾想过,夏日的夜竟然也可以这样冷。就像她不知道,原来柳城外的黑夜,竟然是这样的静。
起初,她以为她是在跟他打一场战争。后来,她明白了,无论这场战争谁胜谁负,她都输了自己。可惜,在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丁黑,你就是个混蛋!”也不知过了多久,吴青青的肩膀停止了颤抖,她自己埋在自己怀里,不知道是在骂谁,是在恨谁,“吴青青,你就是个大笨蛋!”
“丁黑是个混蛋,但吴青青却不是个笨蛋。”
吴青青忽然听到有人如此说道。
蹲在地上的她身躯猛地一僵,震惊的抬起头,果然就发现了那个混蛋。
“你怎么……回来了?”吴青青睁大了眼睛,似乎不能相信眼前的事实。
丁黑笑意温和,“我离开,是因为我是个游子;我回来,是因为我想做个归人。”
吴青青跳起来,横眉竖眼,怒道:“能不能说人话?”
丁黑笑意更暖和了些,“我赢了今日的擂台,我决定来拿走我的彩头。”
吴青青泪水夺眶而出,扑进丁黑怀里。
第357章 历经磨难终成凤,多年对弈收官始(一)
契丹,西楼。
清晨,夏日阳光从院外洒进来,照在刚打开房门的耶律德光身上,将他手捧书卷的身影衬托得轮廓耀眼。耶律德光一身汉式素色长袍,挺拔的身子多了几分儒雅,满头长发用一条蓝色布条束着,随意仍在脑后。他抬头看了一眼晨阳,干净的脸上露出一丝柔和的笑意,这样的天色总是让人心情舒畅,因为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院中有一棵从南方整棵移植过来的不知名大树,枝繁叶茂,绿意葱葱,树下有一张圆形石桌,桌前有四张石凳。耶律德光信步走到石桌前坐下,摊开手中的书,安静的读着。书名《大学》,是耶律德光前不久托人向南院一位汉人职官所借,这些日子以来,耶律德光便一直在读这本书。
房屋的门没有关上,从院中看过去,清晰可见屋内摆放着一层层书架,书架上满是书册。这些书册半分也不新,倒是显出陈旧的模样,明显是被翻阅的次数很多。在书架前,有一书桌,桌上也摆有数本书册,在一方砚台前,压着一张写满字的宣纸,清风随阳光进屋,翻起书页,可见其上字迹密密麻麻。
这是一个宁和的早晨。
这样的宁和早晨,耶律德光已经过了不知多少个,在这一年多的日子里,他仿佛已经遗忘了时间是什么。这座府邸,这座院子,这屋中的这些书,便是他这一年多来朝夕相伴的东西。
这一年多来,耶律德光踏出院子的次数屈指可数,这对拥有他这种身份地位的人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身为契丹兵马大元帅,又是耶律阿保机最有作为的两个皇子之一,各种各样的俗事,各种各样的是非,向来都是耶律德光需要周旋的。
但早在一年前,耶律德光就卸下了肩上兵马大元帅的职衔,同样也卸下了那份沉重担子,卸下了是非。他在闹市结庐,在权力中心隐居,闭门谢客,只是与书为伴,偶尔出府,也不过是策马驰骋于草原上,连游猎都不曾有过。
这样清心寡欲的日子,常人尚且难以做到,遑论是他耶律德光?但是他做到了。如今的耶律德光,若是置身不知他身份的人面前,别人只会以为他是书生、是居士,是个心境平和的平凡人,而绝对不会想到,他是耶律阿保机的皇子。
家老进来向耶律德光禀报,有客人来求见。
耶律德光的目光从书页上离开,他看着家老,露出温和恬淡的笑意,并没有因为被打扰而有丝毫不快,“家老,府中不待客已经很久,平日来的客人也都是你出面招呼、婉拒,现在你既然来替客人传话,想必来的是我想见的人?”
“的确如此,殿下。”家老微微躬身,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眼中露出关切和慈祥的神色,这位他看着长大的年轻人,现在与人相处时,总能让人感觉到平静宽和,像草原上淡淡的微风,像原野上清澈的河水,“殿下这些日子只接见儒士,今日来拜访的,正是一位大儒士。”
“哦?是谁?”耶律德光来了兴趣。
“韩延徽。”家老道。
“原来是韩先生,快请他进来。”
这不是韩延徽第一次造访耶律德光的府邸,只不过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了,这一年以来,韩延徽已经不曾踏足过这里,今日他前来拜访,本为对方所拒绝,在他说出来拜访的不是南院官员,而只是一位士子的时候,家老才进去通报。
走在府中,虽然高台楼阁一如既往,但韩延徽却发现空气中流淌的气息不同了,往先这府上的人个个神色倨傲,看人都是俯视,让人觉得刺人,但今天,来来往往的人,都神色平和,见到他的时候,还会停下来,对他行礼,容他先过。
韩延徽有些感慨,同时也更加好奇,他突然很想快些见到耶律德光,想看看这个原本是契丹最有希望的年轻人,在经过一年销声匿迹般的沉寂后,如今变成了什么模样。
家老将韩延徽带到院子外,便躬身而退,示意韩延徽可自行进门。韩延徽在院门驻足片刻,整了整衣襟,迈步走进院中。
他看到院中的大树下,一位气质淡雅的年轻人,正在聚精会神读书,举止淡然而从容,平常的像个普通人家的公子,却又优雅的像是世间最有学识的读书人。韩延徽眼神有刹那的恍惚,即便是已有心理准备,但巨大的前后反差下,他还是差些不能相信他所到看到的一切。
耶律德光察觉到韩延徽进门,站起身来相迎,“韩先生,快请进来坐。”
韩延徽躬身行礼,“怎敢劳殿下亲自相迎?”
耶律德光拉着韩延徽在石桌前坐下,举止随和,丝毫不做作,那份亲近显得极为自然,微笑道:“此处既没有韩大人,便也没有皇子殿下,有的只是两个读书人罢了。”
韩延徽不再拘泥身份,看向石桌上的书,打开话匣子,“殿下在读《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殿下胸怀宽广,读此书必有所得,不知可否赐教?”
耶律德光谦虚道:“契丹南北院,谁人不知韩先生才是治《大学》的大家?在先生面前舞文弄墨,何异于班门弄斧,韩先生就不必嘲笑我了。”说着,话锋一转,“不过,我在读《大学》时,的确碰到很多疑惑,希望韩先生不吝赐教,为我解惑一二。”
家老奉上茶水糕点来,耶律德光请韩延徽随意。
韩延徽道了谢,和耶律德光就茶研书,越谈越深入,不知不觉间竟然忘了时间流逝。
直到日到中天,家老来劝饭,两人这才如梦初醒。
耶律德光笑道:“今日与韩先生坐而论学,不期竟兴浓至此,惜乎韩先生不早来,要不然我就不用老为不能理解书中奥义而抓耳挠腮了。”
韩延徽感叹道:“殿下天资过人,读书一年,已抵得过常人十年之功。殿下读书这份心境,恬淡平和,我之前却是如论如何都不曾想到的!”
韩延徽这说的是实话。在人的生命当中,很多时候我们上了路,便再也没有办法停下来,虽然在某些时候,我们能够强烈的感觉到,甚至是清晰的认识到,唯有停下来,才能更好的往前走,但总有太多的干扰,让我们无法停下脚步,只能拖着沉重的身躯,背着沉重的包袱,一步步继续迈向前。
多年以后,当我们面对更加困苦的情况,再次想要停下来休整,再行出发的时候,我们会悔恨,会懊恼,会责怪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停下来,如果当时停下来了,现在的路就要好走的多。每当这个时候,每当我们在悔恨之后,还是要继续往前走,却也无法在这个时候给自己一个停下来的机会。
到了这时,我们才会认识到,原来当初以为的艰难险阻,那些阻碍我们停下来的东西,跟后面漫长而辉煌的路比起来,是那样不值一提。但是很可惜,我们没有从头再来,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并且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已经意识到,在将来某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同样责备现在的自己,责备自己现在为何没有停下来。但我们愈发感觉到无力,愈发感觉到无法停下脚步,因为我们身边的干扰,比之先前,又更加严重了许多。
韩延徽敬佩的耶律德光的地方,就在于处在他那样的位置,在去年经受那样的挫折之后,没有因败而溃,更没有恼羞成怒的“奋起直追”,而是以莫大毅力,以极为长远的见识,卸下了让整个契丹,除却耶律阿保机之外,都眼中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衔,独守空楼,在几排书架与三尺书桌前,将自己沉静了下来。
而经过这一年的沉静,现在的耶律德光,已经锋芒内敛,整个人再不复当年的浮躁和轻狂。当年的耶律德光有弱点,并且有的弱点很明显,很容易被对手利用,李从璟在檀州让耶律德光吃瘪时,之所以能破局,之所以能将耶律德光逼入绝境,最大的依仗,就是因为李从璟知道,耶律德光不甘吃亏,不愿认输,太想要赢他李从璟了。所以李从璟才能看透耶律德光的布局,最终反败为胜。但是现在则不同,眼前的耶律德光,已经让人看不到他的弱点。甚至此时此刻,韩延徽觉得耶律德光已经没有弱点。
这是一个近乎没有道理的认知,韩延徽甚至都有些不愿意承认,这世上绝对不会存在没有弱点的人。好在韩延徽手中恰好有一张能够试探耶律德光的牌,他看了一眼天色,觉得是时候将这张牌放出来了。
韩延徽微微欠身,对耶律德光道:“殿下,下吏此来,是受皇命,有事要通知殿下。”说着,韩延徽很无礼的盯着耶律德光,一字字道:“耶律倍殿下西征功成,领皇命凯旋,今已至城东三五十里,皇上下令,让殿下领文武百官出迎。”这话说完,韩延徽希望能从耶律德光脸上看出一些不好的神色来,哪怕只是一丝一毫。
但是他失望了,耶律德光脸上并无异样,不仅如此,耶律德光甚至是很赞同的点点头,道:“皇兄为国家征战余年,在西线为我大契丹立下赫赫战功,不仅扬我国威,更在实际上为我大契丹国谋下数不清的利益,乃是我大契丹的莫大功臣。如今英雄凯旋,我等作为契丹子民,正该出城相迎。”
耶律德光这样的反应,大大出乎韩延徽的意料,“殿下这是答应了?”
耶律德光失笑,“我为何不答应?”
韩延徽默然,片刻之后,他起身离座,向耶律德光深深下拜,“今日之殿下,历经洗礼,已羽化成凤,下吏先行贺过殿下!”
耶律德光示意韩延徽起身,笑意愈发温和,“韩先生美赞,我姑且受了,多谢先生一番好意。”
随即,耶律德光换上盛装朝服,和韩延徽出府,在皇宫前汇合了文武百官,一起出城,向西迎去。
第358章 历经磨难终成凤,多年对弈收官始(二)
离城三十里,耶律德光等一众文武百官、依仗、随从,浩浩荡荡,停在草原上,面西而待。
不久,先是先锋游骑前来接头,再往后,耶律德光等人就看到地平线上冒起一条黑线,没多久,潮水一般的西征大军出现在众人视野中,气势威严的向众人靠近过来。
耶律倍带领数位大将,行在队伍最前。
作为此行西征的统帅,耶律倍依仗契丹军队的精锐能战,加之各位大将的尽力辅佐、征战,在西线立下赫赫战功,将西行前耶律阿保机定下的任务圆满完成。而今凯旋的耶律倍,在此时,就是契丹国最耀眼的英雄,是无数人敬仰、崇拜的对象。
而高坐马背上的耶律倍,的确对得起这样的瞩目,一年征战,本是一件极为辛苦的事情,无论大军胜利与否,要经受的压力和各种事务的冲撞、长距离的行军,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然而此时的耶律倍容光焕发,气态威严而不失潇洒,一身华丽衣袍铠甲,将他衬托的愈发如同战神。当他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那些契丹的文武官员中有年老的,仿佛看到了耶律阿保机年轻时候的风采。
耶律德光是领头,他步行快步迎向耶律倍,高兴地说道:“弟领南北院文武百官,恭迎皇兄西征凯旋!”
看见耶律德光之初,耶律倍心中就有一股莫大的气流在腾飞,那是扬眉吐气,也是得意,见耶律德光规规矩矩出迎,耶律倍滚落马鞍,来到耶律德光面前,哈哈笑道:“怎么好意思让皇帝亲自出迎?”
“皇兄西征功成,让我契丹国势再上一个台阶,是我大契丹国的不朽功臣,莫说是我,便是所有契丹子民,都应该出来相迎。”耶律德光真诚地说道,“英雄,就是应该被敬仰和尊重的!”
耶律倍心中舒坦,又是一阵大笑,“此番西征能胜,一赖父皇谋划周到,二赖诸位将军身先士卒,三赖我大契丹国各方合力,四赖前线将士拼死力战,我不过是随行而已,谈不上有什么功劳。”
耶律倍嘴上谦虚,一席话也说得得体,让前来相迎的文武百官尽皆俯首称是,耶律德光也笑道:“皇兄说得对,西征之事,幸赖我大契丹国众志成城,才有今日大功。皇兄,快请入城!”
“好!”耶律倍看了耶律德光一眼,突然察觉到,今日的耶律德光,气质有些怪异,与往常不同,这让他有些纳闷,但一时又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对,只能不明所以。
当日,耶律阿保机在太一殿接见耶律倍与西征数位大将,又在当日夜举行大宴庆功,这些且都不提。
且说三日后,耶律阿保机召集朝中重臣于太一殿,将出征渤海国一事的打算,正式公之于众,并且询问良策。一时间,朝堂上群臣激昂,战心满满,纷纷献策。耶律阿保机将这些计策让人一一记下。
散朝后,耶律阿保机将耶律倍、耶律德光两人,召至御书房,商议国事,直到深夜。
次日,耶律阿保机独召耶律德光至御书房。
看着眼前气质变化甚大的耶律德光,耶律阿保机满意的点头,对他说道:“这一年来,你闭门不出,既不见客,也不出猎,可谓是沉静如水。这几日我观你之举动,已经温润如玉,看来这一年来,你的确没有白过。当初你主动卸下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担子,朕还担心你心灰意冷,如今看来,这却是朕多虑了。听说这一年来,你除却读书习字,便再没有做其他事?”
耶律德光坦然迎上耶律阿保机审视的目光,道:“读书习字,的确是儿臣整日所为之事,但读书习字只是手法,最重要的,儿臣是希望通过这两件事,来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耶律阿保机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字,带有询问的意思。
耶律德光点头道:“的确是修身养性。”淡然笑了笑,“回禀父皇,儿臣自去年在檀州惨败之后,痛定思痛,一直在问自己,儿臣为何会败给李从璟?”
“为何?”耶律阿保机饶有兴致的问。
耶律德光答道:“儿臣自认为才能不输给李从璟,儿臣之所以败,都在‘心性’两个字上。心性不稳,所以举止失措,露出破绽,这才让李从璟有机可乘,最终为他所败。所以这一年来,儿臣一方面熟读诗书,蓄养学识,另一方面,便是打磨心性,希望能让儿臣变得没有缺点。人无缺陷,行事才能没有破绽。”
饶是耶律阿保机,听了这番话也是眼前一亮,他微微点头,“现在看来,你的确是做到了。”
“能不负父皇所望,才是儿臣最为高兴的地方。”耶律德光道。
耶律阿保机摆摆手,“既然如此,朕可以放心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权力,再次交到你手中了。不过在此之前,朕且问你,你是否已有把握,今后能够胜任此职?”
耶律德光坦然道:“至少在当下契丹国,除却父皇,无人比儿臣更适合执掌此权。”
“好!”耶律阿保机终于发出一声赞叹,“锋芒内敛,坚而不刚,柔而不弱,既温润如玉,又杀气凛然,既温和谦虚,又饱含锐气,能知退,更有谋进之雄心。德谨,你终不负朕之所望。”
“谢父皇!”耶律德光诚挚地说道,“德谨”是他的字。
耶律阿保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他对耶律德光道:“渤海国虽小,但毕竟不是鞑靼、党项等部落可比,他是一个完整的邦国,有朝廷,有雄城,更有广袤的土地,国力虽然不如我大契丹,却也不能小觑,此番进攻渤海国,不战则已,一战必胜,朕预备倾举国之兵,御驾亲征,以雷霆手段,将其灭之,不给其挪腾转圜的余地。你既重领天下兵马大元帅之权,当知晓朕之用意。”
“眼下南有大唐虎视眈眈,西有草原诸部不甘失败,我大契丹攻打渤海,务求一战灭之。若是让其缓过劲来,让我大军陷入久战,则各方势力必定会蠢蠢欲动,只有雷霆灭国,才能不给他方趁机闹事的机会,才能震慑宵小,也才最能有利于我大契丹国!”耶律德光道。
“说的不错,正是如此。”耶律阿保机点头,“但是眼下攻打渤海国,虽然胜券在握,却也不是没有麻烦。”
耶律德光知道耶律阿保机指代的是什么,沉吟着道:“只要我等雷霆灭渤海,南之大唐,西之诸部,皆不足为虑。唯一不会坐视我大契丹出兵的,只有李从璟。而现在大明安执掌渤海国大权,经过这段时间磨练,也变得颇有能力,能给我们造成一些麻烦。”
耶律阿保机颔首道:“大明安终究是乳臭未干的小子,便是他有几分能耐,渤海国却不是他一人能撑起来的,若无李从璟,他又能成什么事?此战,最为关键的障碍,还是在李从璟。这几年来,李从璟在幽州韬光养晦,又是屯田,又是扩军,备战之迹再明显不过,以他的性子,一旦我契丹与渤海开战,他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必定会支援渤海国。”
“因是,要攻打渤海国,李从璟不可不防。”耶律德光道,“父皇,如何应对李从璟,父皇可有谋划?”
耶律阿保机不答,反问耶律德光:“你可有谋划?”
耶律德光露出一个恬淡的笑意,笑容里蕴含深重的杀机。
耶律阿保机也露出老狐狸一般的笑容。
……
直到什么都听不到了,确定什么都听不到了,吴青青蹲下身,将头埋进膝盖里,仍由肩膀放肆的颤抖。
这是夏日,天地燥热,唯独日暮后天地才稍稍清凉。然而,吴青青从未曾想过,夏日的夜竟然也可以这样冷。就像她不知道,原来柳城外的黑夜,竟然是这样的静。
起初,她以为她是在跟他打一场战争。后来,她明白了,无论这场战争谁胜谁负,她都输了自己。可惜,在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丁黑,你就是个混蛋!”也不知过了多久,吴青青的肩膀停止了颤抖,她自己埋在自己怀里,不知道是在骂谁,是在恨谁,“吴青青,你就是个大笨蛋!”
“丁黑是个混蛋,但吴青青却不是个笨蛋。”
吴青青忽然听到有人如此说道。
蹲在地上的她身躯猛地一僵,震惊的抬起头,果然就发现了那个混蛋。
“你怎么……回来了?”吴青青睁大了眼睛,似乎不能相信眼前的事实。
丁黑笑意温和,“我离开,是因为我是个游子;我回来,是因为我想做个归人。”
吴青青跳起来,横眉竖眼,怒道:“能不能说人话?”
丁黑笑意更暖和了些,“我赢了今日的擂台,我决定来拿走我的彩头。”
吴青青泪水夺眶而出,扑进丁黑怀里。
第357章 历经磨难终成凤,多年对弈收官始(一)
契丹,西楼。
清晨,夏日阳光从院外洒进来,照在刚打开房门的耶律德光身上,将他手捧书卷的身影衬托得轮廓耀眼。耶律德光一身汉式素色长袍,挺拔的身子多了几分儒雅,满头长发用一条蓝色布条束着,随意仍在脑后。他抬头看了一眼晨阳,干净的脸上露出一丝柔和的笑意,这样的天色总是让人心情舒畅,因为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院中有一棵从南方整棵移植过来的不知名大树,枝繁叶茂,绿意葱葱,树下有一张圆形石桌,桌前有四张石凳。耶律德光信步走到石桌前坐下,摊开手中的书,安静的读着。书名《大学》,是耶律德光前不久托人向南院一位汉人职官所借,这些日子以来,耶律德光便一直在读这本书。
房屋的门没有关上,从院中看过去,清晰可见屋内摆放着一层层书架,书架上满是书册。这些书册半分也不新,倒是显出陈旧的模样,明显是被翻阅的次数很多。在书架前,有一书桌,桌上也摆有数本书册,在一方砚台前,压着一张写满字的宣纸,清风随阳光进屋,翻起书页,可见其上字迹密密麻麻。
这是一个宁和的早晨。
这样的宁和早晨,耶律德光已经过了不知多少个,在这一年多的日子里,他仿佛已经遗忘了时间是什么。这座府邸,这座院子,这屋中的这些书,便是他这一年多来朝夕相伴的东西。
这一年多来,耶律德光踏出院子的次数屈指可数,这对拥有他这种身份地位的人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身为契丹兵马大元帅,又是耶律阿保机最有作为的两个皇子之一,各种各样的俗事,各种各样的是非,向来都是耶律德光需要周旋的。
但早在一年前,耶律德光就卸下了肩上兵马大元帅的职衔,同样也卸下了那份沉重担子,卸下了是非。他在闹市结庐,在权力中心隐居,闭门谢客,只是与书为伴,偶尔出府,也不过是策马驰骋于草原上,连游猎都不曾有过。
这样清心寡欲的日子,常人尚且难以做到,遑论是他耶律德光?但是他做到了。如今的耶律德光,若是置身不知他身份的人面前,别人只会以为他是书生、是居士,是个心境平和的平凡人,而绝对不会想到,他是耶律阿保机的皇子。
家老进来向耶律德光禀报,有客人来求见。
耶律德光的目光从书页上离开,他看着家老,露出温和恬淡的笑意,并没有因为被打扰而有丝毫不快,“家老,府中不待客已经很久,平日来的客人也都是你出面招呼、婉拒,现在你既然来替客人传话,想必来的是我想见的人?”
“的确如此,殿下。”家老微微躬身,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眼中露出关切和慈祥的神色,这位他看着长大的年轻人,现在与人相处时,总能让人感觉到平静宽和,像草原上淡淡的微风,像原野上清澈的河水,“殿下这些日子只接见儒士,今日来拜访的,正是一位大儒士。”
“哦?是谁?”耶律德光来了兴趣。
“韩延徽。”家老道。
“原来是韩先生,快请他进来。”
这不是韩延徽第一次造访耶律德光的府邸,只不过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了,这一年以来,韩延徽已经不曾踏足过这里,今日他前来拜访,本为对方所拒绝,在他说出来拜访的不是南院官员,而只是一位士子的时候,家老才进去通报。
走在府中,虽然高台楼阁一如既往,但韩延徽却发现空气中流淌的气息不同了,往先这府上的人个个神色倨傲,看人都是俯视,让人觉得刺人,但今天,来来往往的人,都神色平和,见到他的时候,还会停下来,对他行礼,容他先过。
韩延徽有些感慨,同时也更加好奇,他突然很想快些见到耶律德光,想看看这个原本是契丹最有希望的年轻人,在经过一年销声匿迹般的沉寂后,如今变成了什么模样。
家老将韩延徽带到院子外,便躬身而退,示意韩延徽可自行进门。韩延徽在院门驻足片刻,整了整衣襟,迈步走进院中。
他看到院中的大树下,一位气质淡雅的年轻人,正在聚精会神读书,举止淡然而从容,平常的像个普通人家的公子,却又优雅的像是世间最有学识的读书人。韩延徽眼神有刹那的恍惚,即便是已有心理准备,但巨大的前后反差下,他还是差些不能相信他所到看到的一切。
耶律德光察觉到韩延徽进门,站起身来相迎,“韩先生,快请进来坐。”
韩延徽躬身行礼,“怎敢劳殿下亲自相迎?”
耶律德光拉着韩延徽在石桌前坐下,举止随和,丝毫不做作,那份亲近显得极为自然,微笑道:“此处既没有韩大人,便也没有皇子殿下,有的只是两个读书人罢了。”
韩延徽不再拘泥身份,看向石桌上的书,打开话匣子,“殿下在读《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殿下胸怀宽广,读此书必有所得,不知可否赐教?”
耶律德光谦虚道:“契丹南北院,谁人不知韩先生才是治《大学》的大家?在先生面前舞文弄墨,何异于班门弄斧,韩先生就不必嘲笑我了。”说着,话锋一转,“不过,我在读《大学》时,的确碰到很多疑惑,希望韩先生不吝赐教,为我解惑一二。”
家老奉上茶水糕点来,耶律德光请韩延徽随意。
韩延徽道了谢,和耶律德光就茶研书,越谈越深入,不知不觉间竟然忘了时间流逝。
直到日到中天,家老来劝饭,两人这才如梦初醒。
耶律德光笑道:“今日与韩先生坐而论学,不期竟兴浓至此,惜乎韩先生不早来,要不然我就不用老为不能理解书中奥义而抓耳挠腮了。”
韩延徽感叹道:“殿下天资过人,读书一年,已抵得过常人十年之功。殿下读书这份心境,恬淡平和,我之前却是如论如何都不曾想到的!”
韩延徽这说的是实话。在人的生命当中,很多时候我们上了路,便再也没有办法停下来,虽然在某些时候,我们能够强烈的感觉到,甚至是清晰的认识到,唯有停下来,才能更好的往前走,但总有太多的干扰,让我们无法停下脚步,只能拖着沉重的身躯,背着沉重的包袱,一步步继续迈向前。
多年以后,当我们面对更加困苦的情况,再次想要停下来休整,再行出发的时候,我们会悔恨,会懊恼,会责怪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停下来,如果当时停下来了,现在的路就要好走的多。每当这个时候,每当我们在悔恨之后,还是要继续往前走,却也无法在这个时候给自己一个停下来的机会。
到了这时,我们才会认识到,原来当初以为的艰难险阻,那些阻碍我们停下来的东西,跟后面漫长而辉煌的路比起来,是那样不值一提。但是很可惜,我们没有从头再来,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并且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已经意识到,在将来某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同样责备现在的自己,责备自己现在为何没有停下来。但我们愈发感觉到无力,愈发感觉到无法停下脚步,因为我们身边的干扰,比之先前,又更加严重了许多。
韩延徽敬佩的耶律德光的地方,就在于处在他那样的位置,在去年经受那样的挫折之后,没有因败而溃,更没有恼羞成怒的“奋起直追”,而是以莫大毅力,以极为长远的见识,卸下了让整个契丹,除却耶律阿保机之外,都眼中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衔,独守空楼,在几排书架与三尺书桌前,将自己沉静了下来。
而经过这一年的沉静,现在的耶律德光,已经锋芒内敛,整个人再不复当年的浮躁和轻狂。当年的耶律德光有弱点,并且有的弱点很明显,很容易被对手利用,李从璟在檀州让耶律德光吃瘪时,之所以能破局,之所以能将耶律德光逼入绝境,最大的依仗,就是因为李从璟知道,耶律德光不甘吃亏,不愿认输,太想要赢他李从璟了。所以李从璟才能看透耶律德光的布局,最终反败为胜。但是现在则不同,眼前的耶律德光,已经让人看不到他的弱点。甚至此时此刻,韩延徽觉得耶律德光已经没有弱点。
这是一个近乎没有道理的认知,韩延徽甚至都有些不愿意承认,这世上绝对不会存在没有弱点的人。好在韩延徽手中恰好有一张能够试探耶律德光的牌,他看了一眼天色,觉得是时候将这张牌放出来了。
韩延徽微微欠身,对耶律德光道:“殿下,下吏此来,是受皇命,有事要通知殿下。”说着,韩延徽很无礼的盯着耶律德光,一字字道:“耶律倍殿下西征功成,领皇命凯旋,今已至城东三五十里,皇上下令,让殿下领文武百官出迎。”这话说完,韩延徽希望能从耶律德光脸上看出一些不好的神色来,哪怕只是一丝一毫。
但是他失望了,耶律德光脸上并无异样,不仅如此,耶律德光甚至是很赞同的点点头,道:“皇兄为国家征战余年,在西线为我大契丹立下赫赫战功,不仅扬我国威,更在实际上为我大契丹国谋下数不清的利益,乃是我大契丹的莫大功臣。如今英雄凯旋,我等作为契丹子民,正该出城相迎。”
耶律德光这样的反应,大大出乎韩延徽的意料,“殿下这是答应了?”
耶律德光失笑,“我为何不答应?”
韩延徽默然,片刻之后,他起身离座,向耶律德光深深下拜,“今日之殿下,历经洗礼,已羽化成凤,下吏先行贺过殿下!”
耶律德光示意韩延徽起身,笑意愈发温和,“韩先生美赞,我姑且受了,多谢先生一番好意。”
随即,耶律德光换上盛装朝服,和韩延徽出府,在皇宫前汇合了文武百官,一起出城,向西迎去。
第358章 历经磨难终成凤,多年对弈收官始(二)
离城三十里,耶律德光等一众文武百官、依仗、随从,浩浩荡荡,停在草原上,面西而待。
不久,先是先锋游骑前来接头,再往后,耶律德光等人就看到地平线上冒起一条黑线,没多久,潮水一般的西征大军出现在众人视野中,气势威严的向众人靠近过来。
耶律倍带领数位大将,行在队伍最前。
作为此行西征的统帅,耶律倍依仗契丹军队的精锐能战,加之各位大将的尽力辅佐、征战,在西线立下赫赫战功,将西行前耶律阿保机定下的任务圆满完成。而今凯旋的耶律倍,在此时,就是契丹国最耀眼的英雄,是无数人敬仰、崇拜的对象。
而高坐马背上的耶律倍,的确对得起这样的瞩目,一年征战,本是一件极为辛苦的事情,无论大军胜利与否,要经受的压力和各种事务的冲撞、长距离的行军,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然而此时的耶律倍容光焕发,气态威严而不失潇洒,一身华丽衣袍铠甲,将他衬托的愈发如同战神。当他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那些契丹的文武官员中有年老的,仿佛看到了耶律阿保机年轻时候的风采。
耶律德光是领头,他步行快步迎向耶律倍,高兴地说道:“弟领南北院文武百官,恭迎皇兄西征凯旋!”
看见耶律德光之初,耶律倍心中就有一股莫大的气流在腾飞,那是扬眉吐气,也是得意,见耶律德光规规矩矩出迎,耶律倍滚落马鞍,来到耶律德光面前,哈哈笑道:“怎么好意思让皇帝亲自出迎?”
“皇兄西征功成,让我契丹国势再上一个台阶,是我大契丹国的不朽功臣,莫说是我,便是所有契丹子民,都应该出来相迎。”耶律德光真诚地说道,“英雄,就是应该被敬仰和尊重的!”
耶律倍心中舒坦,又是一阵大笑,“此番西征能胜,一赖父皇谋划周到,二赖诸位将军身先士卒,三赖我大契丹国各方合力,四赖前线将士拼死力战,我不过是随行而已,谈不上有什么功劳。”
耶律倍嘴上谦虚,一席话也说得得体,让前来相迎的文武百官尽皆俯首称是,耶律德光也笑道:“皇兄说得对,西征之事,幸赖我大契丹国众志成城,才有今日大功。皇兄,快请入城!”
“好!”耶律倍看了耶律德光一眼,突然察觉到,今日的耶律德光,气质有些怪异,与往常不同,这让他有些纳闷,但一时又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对,只能不明所以。
当日,耶律阿保机在太一殿接见耶律倍与西征数位大将,又在当日夜举行大宴庆功,这些且都不提。
且说三日后,耶律阿保机召集朝中重臣于太一殿,将出征渤海国一事的打算,正式公之于众,并且询问良策。一时间,朝堂上群臣激昂,战心满满,纷纷献策。耶律阿保机将这些计策让人一一记下。
散朝后,耶律阿保机将耶律倍、耶律德光两人,召至御书房,商议国事,直到深夜。
次日,耶律阿保机独召耶律德光至御书房。
看着眼前气质变化甚大的耶律德光,耶律阿保机满意的点头,对他说道:“这一年来,你闭门不出,既不见客,也不出猎,可谓是沉静如水。这几日我观你之举动,已经温润如玉,看来这一年来,你的确没有白过。当初你主动卸下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担子,朕还担心你心灰意冷,如今看来,这却是朕多虑了。听说这一年来,你除却读书习字,便再没有做其他事?”
耶律德光坦然迎上耶律阿保机审视的目光,道:“读书习字,的确是儿臣整日所为之事,但读书习字只是手法,最重要的,儿臣是希望通过这两件事,来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耶律阿保机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字,带有询问的意思。
耶律德光点头道:“的确是修身养性。”淡然笑了笑,“回禀父皇,儿臣自去年在檀州惨败之后,痛定思痛,一直在问自己,儿臣为何会败给李从璟?”
“为何?”耶律阿保机饶有兴致的问。
耶律德光答道:“儿臣自认为才能不输给李从璟,儿臣之所以败,都在‘心性’两个字上。心性不稳,所以举止失措,露出破绽,这才让李从璟有机可乘,最终为他所败。所以这一年来,儿臣一方面熟读诗书,蓄养学识,另一方面,便是打磨心性,希望能让儿臣变得没有缺点。人无缺陷,行事才能没有破绽。”
饶是耶律阿保机,听了这番话也是眼前一亮,他微微点头,“现在看来,你的确是做到了。”
“能不负父皇所望,才是儿臣最为高兴的地方。”耶律德光道。
耶律阿保机摆摆手,“既然如此,朕可以放心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权力,再次交到你手中了。不过在此之前,朕且问你,你是否已有把握,今后能够胜任此职?”
耶律德光坦然道:“至少在当下契丹国,除却父皇,无人比儿臣更适合执掌此权。”
“好!”耶律阿保机终于发出一声赞叹,“锋芒内敛,坚而不刚,柔而不弱,既温润如玉,又杀气凛然,既温和谦虚,又饱含锐气,能知退,更有谋进之雄心。德谨,你终不负朕之所望。”
“谢父皇!”耶律德光诚挚地说道,“德谨”是他的字。
耶律阿保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他对耶律德光道:“渤海国虽小,但毕竟不是鞑靼、党项等部落可比,他是一个完整的邦国,有朝廷,有雄城,更有广袤的土地,国力虽然不如我大契丹,却也不能小觑,此番进攻渤海国,不战则已,一战必胜,朕预备倾举国之兵,御驾亲征,以雷霆手段,将其灭之,不给其挪腾转圜的余地。你既重领天下兵马大元帅之权,当知晓朕之用意。”
“眼下南有大唐虎视眈眈,西有草原诸部不甘失败,我大契丹攻打渤海,务求一战灭之。若是让其缓过劲来,让我大军陷入久战,则各方势力必定会蠢蠢欲动,只有雷霆灭国,才能不给他方趁机闹事的机会,才能震慑宵小,也才最能有利于我大契丹国!”耶律德光道。
“说的不错,正是如此。”耶律阿保机点头,“但是眼下攻打渤海国,虽然胜券在握,却也不是没有麻烦。”
耶律德光知道耶律阿保机指代的是什么,沉吟着道:“只要我等雷霆灭渤海,南之大唐,西之诸部,皆不足为虑。唯一不会坐视我大契丹出兵的,只有李从璟。而现在大明安执掌渤海国大权,经过这段时间磨练,也变得颇有能力,能给我们造成一些麻烦。”
耶律阿保机颔首道:“大明安终究是乳臭未干的小子,便是他有几分能耐,渤海国却不是他一人能撑起来的,若无李从璟,他又能成什么事?此战,最为关键的障碍,还是在李从璟。这几年来,李从璟在幽州韬光养晦,又是屯田,又是扩军,备战之迹再明显不过,以他的性子,一旦我契丹与渤海开战,他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必定会支援渤海国。”
“因是,要攻打渤海国,李从璟不可不防。”耶律德光道,“父皇,如何应对李从璟,父皇可有谋划?”
耶律阿保机不答,反问耶律德光:“你可有谋划?”
耶律德光露出一个恬淡的笑意,笑容里蕴含深重的杀机。
耶律阿保机也露出老狐狸一般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