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_分卷阅读_322
在轰鸣嘈杂的炮声中,连人说话都要大声一点才能听得清楚,郭绍使劲揉了揉太阳穴,盯着挂在上方的大图。
双方总共近十万骑兵(实数)的大战即将爆发!郭绍的注意力也不由得从同样十分重要的攻城战中转移到了这场即将到来的骑兵大战中。
王朴在身后道:“辽军可能会跑,马兵作战,他们要跑也不好拦住。”
“嗯。”郭绍吭了一声。拿着毛笔在图上画了三条箭头弧线。
如果辽军北遁,倒影响不了战局。但辽军若是决战,其实并不算落于下风……周军部署在左右两路的骑兵总兵力五万三千,能投入温渝河北岸之战的骑兵兵力与辽军援兵几乎势均力敌。
但战略上周军处于上风,李处耘、罗延环两路相距不远,不存在被各个击破的可能,一旦接敌能很快形成夹击之势。
郭绍此时心里对这场战役很有自信,但又有些忐忑。
王朴的声音又道:“大周军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郭绍头也不回地说:“王使君言之有理。”
但等待的过程还是很难受,等待最是磨人。一件准备充分的大事,可它又是由无数的细节组成,在结果没有揭晓时,郭绍会担心在哪一个方面万一出点错、而影响全局。
他转身在粗糙的木案前坐了下来。
耳边“轰轰……”的炮声震得耳膜作响,空气中一阵难闻的硝烟味;郭绍的脑子也嗡嗡的,在隆隆的巨响中,他仿佛看到了万马奔腾,听到了马蹄声轰鸣的巨响。
这不只是想象,此时此刻,罗延环部正沿着地图上的箭头在奔腾,李处耘部也在同时北上迎战。
郭绍深吸了一口气,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心里七上八下根本控制不住。
第六百一十二章 变化
天刚蒙蒙亮,料峭春寒之时气温仍旧很低,但帐篷里的郭绍却满头大汗。
他忽然惊醒,猛地坐了起来。只觉得胸口“扑通扑通”直响,他隐约记得,梦里自己变成了个有钱人,让姐姐过上了好日子;但似乎是因为利益犯了命案,一直在提心吊胆掩盖罪恶,然后为了预防事情败露好像又干了坏事!
大概是这么回事,梦境里大部分东西已模糊不清。
“陛下……”一个汉子的声音响起。
郭绍循声看去,只见一个头上梳着发髻穿着圆领古装的古代人,这才渐渐回过神来。很快身在何处、在干什么事才回到了心里,自己正在幽州前线军营的帐篷里!
昏暗的光线,床边有个火盆,里面快烧尽的木炭露出暗红的光,好像龟裂的岩浆。
他回过神来,前世根本没干过什么大的坏事;而现在自己是皇帝!杀人算个什么事,发动一场战争下来,死无数的人……此时杀人当然不严重,严重的是战败和失去权威!
郭绍沉声道:“军营里湿气重,下半夜睡得不太好。”
那侍从忙道:“卑职明早找些毛毡垫在地上。”
“罢了。”郭绍道。他随即披衣起床,掀开垂挂在门口的厚帘子,门口燃着篝火,一群披坚执锐的将士立刻站直了身体,抱拳面对郭绍。
天空刚刚泛白,天地间笼罩在灰蒙蒙的雾气中。
此时不同于白天,四下里至少没有那么大的噪音。“咕咕咕……”忽然一声叫声传来,郭绍抬头望去,只见两只鸟儿向北飞翔。
郭绍久久看着空中的黑影一言不发。那不是野鸟、是鸽子,鸽子的叫声郭绍还是分辨得出来。而且多半是传递军情的信鸽。
他下意识揣测,被困在牢笼一样的幽州城的萧思温究竟用信鸽传递了什么内容。
在这里只有辽军可以用鸽子,周军在前线没法用信鸽。因为鸽子传递消息的原理是鸽子飞回“家”,比如天上那两只信鸽,一开始是在北面某个地方养大的,事先被人关在笼子里送到幽州城;释放之后,它们自动飞回北边原来的地方。
现在温渝河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郭绍还不知道。他望着东北方向,隐约仿佛听到了如同天边传来的闷雷声音,但细听又觉得是错觉。
郭绍观察了一番东边的光线,深呼吸一口气,收住心神快步返回帐篷。侍从忙碌着服侍他穿衣披甲,收拾仪表。
这时卢成勇也赶了过来,郭绍不动声色道:“你去告诉前营军府的文官,有任何战事的消息,立刻禀报。”
卢成勇抱拳道:“喏。”
当天有各种军情报来,右路大军与辽军援军已进入临战状态,郭绍时刻牵挂着前方,却没有下达一道圣旨。他只是等待。
次日,罗延环部出动的第三天。军府的人急匆匆走进了中军大帐,又有军情报来;此时王朴也在账内。
郭绍先看军报,脸色顿时微微一变,将纸递给旁边的卢成勇,让卢成勇给在场的文武知情。他自己拿出一张别的图来,铺到了木案上。
“辽军从南部过了温渝河?”王朴也是一惊。
诸将哗然,议论纷纷,“李都点检和罗副都两路那么多马兵在干什么?怎么放辽军过来的?”“辽军绕过咱们的骑兵,想干什么……”
郭绍指着图上的位置道:“现在立刻想办法搞清楚,辽军从这里过河的人有多少人马!李处耘和罗延环面对的辽军又有多少?”
王朴马上转身对一个文官沉声交代了几句,拱手面对郭绍道:“陛下,现在幽州城外诸部应立刻停止攻城,即刻布防。”
郭绍这时说道:“部署步兵方阵在各处炮营和辎重营,准备列阵防备袭扰。”
“喏。”
郭绍故意缓了一口气:“战场形势不可能完全按照咱们预定的情况进行,这事不能全怪李处耘部。温渝河在这一段连绵数百里,李处耘等几万人又不能分散,他们本来就不是完全为了河防;辽军只要铁了心想突破温渝河,并不算困难……但过来了的辽军,便是孤军,风险很大。诸位不必惊慌。”
就一会儿工夫,近处的炮声已经变小,炮营已经按照中军的意图做出了反应……这给郭绍一个感觉,一切还是在掌控之内。
他渐渐镇定下来,辽军的动静着实叫郭绍有点惊讶……但辽军孤军深入也不是什么高招、就是个高风险的赌博,而且他看不出来辽军高风险之下、能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王朴正色道:“老臣认为,围城工事的风险不大;因辽军没有足够的时间破坏围城布局。若辽军北路主力欺骗性地孤军深入,李处耘和罗延环就能腾出手从后方追击;若辽军只是偏师,兵力不足以对幽州十几万大周军造成威胁,反可能陷入重围。”
郭绍不假思索,立刻赞同王朴。至少这样说能稳定中军的人心。
王朴道:“反倒是陛下的行辕需要严密护卫。幽州城四面,大周军有十几万精兵,但为了围攻城池比较分散,留在幽州城的人马也大多是步兵,调动缓慢,不利于抓住战机快速进攻,得提前部署。”
郭绍道:“中军有杨彪率领的虎贲军骑马步兵将近二万。”
王朴道:“现在不知道辽军过河的人有多少,更不清楚他们的目的。老臣猜测,辽军突然袭击,目标不是幽州城大片的围城工事,却是我大周的皇帝行辕……只有这里,才值得辽军冒险。”
郭绍点点头,踱了两步:“杨彪部有机动力,可以作为预备队。调虎捷军、龙捷军步兵到中军大营四面接替防务,杨彪部调动到侧面,等候调遣。”
众人没有提出质疑,郭绍的意思当即就传达到两侧的前营军府办公大帐,安排军队调动。
这时郭绍有些怒意:“咱们先稳住阵脚,等清楚了辽军的具体兵力,便反击围剿!”
第六百一十三章 风急
郭绍等人在焦急中等待军情,等了半天。这时一个文官终于急匆匆地走进中军大帐,双手捧起一份奏报:“李都点检急报,辽军约两万余骑率先进攻右路;罗副都(罗延环)部尚在北面,正在南下追逐辽军侧翼。因辽军主动进攻,李都点检不得不率先与辽军交战。”
文官把奏报放到侍从手里,又道:“李都点检请旨,抽调右路骑兵救驾。”
大帐中的文武听罢个个脸色凝重。
郭绍听了文官的转述,也不急着看奏报,他低头看铺在桌面的图。原来的情况是……大周骑兵位于西面,罗延环部在北、李处耘部在南,成呼应之势;辽军整体在东北面。李处耘的意图,罗延环突然从北面长驱直入,率先发动对辽军的进攻,李处耘再从南部夹击,两路进攻辽军。
但此时的消息越来越明朗。辽军提早主动进攻,及时抓住了主动权,主力兵锋忽然南指。大部进攻李处耘,一部从南面涉水过温渝河,迂回直趋幽州城。
现在的情况是……在温渝河东岸,李处耘与辽军大部西东接敌;罗延环还在北边,有少许时间差赶到温渝河战场;辽军一部在南边,已经接近幽州。
郭绍摸清了情况,心道:李处耘请旨救驾,不过是表个态度,他上奏的时候,根本抽不开身;李处耘两万多骑,辽军也是两万多骑,周军骑兵不见得比辽军宫帐军战力强,李处耘要是临阵抽走大部,处境会十分危险,他必须等罗延环赶到后才有机会。何况,等请奏、回复军令一个过程来回耽搁,时机又不一样了。
郭绍沉住气,不动声色道:“回复李处耘,首要稳住东线战局。幽州城有大周军十几万,辽军不足两万骑偷袭,能奈我如何?”
王朴道:“等右路李处耘和罗延环击退辽军,便可抽身渡过温渝河,从后方包抄辽军南路,瓮中捉鳖!”
就在这时,中军营中鼓号声齐作,那鼓声敲得十分急,无形中让郭绍的心绪也紧张急迫起来。
……
天边“隆隆隆……”的闷响响成一片,仿佛远方云层里酝酿的闷雷!视线尽头,地平线上一条粗粗的黑线,大片马群向这边蔓延过来。
周军这边同样人山人海,赵虎抬头望去,全是铁盔,人群上方的长枪如同树林一般。
他紧握着手里的青铜铳,一声不吭地在队列里等待着。等待了漫长的时间,今日终于见到辽国契丹人了!赵虎属于虎贲军,他所在的周围全是装备精良的周军步兵精锐;神火都也算是骑马步兵,但此时真正的骑马步兵是当作机动的骑军用,他们的火绳枪没法在马上作战,只好与步兵为列。
辽军的马蹄声已经听得清清楚楚,但等他们靠近的过程仿佛分外漫长。
起了一阵风,军阵上的旗帜被吹得“噼啪”作响。
沉重的马蹄声更是如同践踏在人的心坎上,一次次敲击着赵虎的心。他心里仍旧充斥着恐惧,但仍有勇气面对这一切,他不断告诉自己,现在自己已不是当年任那帮凶徒驱赶恐吓的农夫,周围都是武装到牙齿的兄弟。
不知过了多久,都头吆喝起来:“各队检查火绳,熄灭了的赶紧点燃!”
过了一会儿都头又不厌其烦地嚷嚷道:“看前面的拒马枪!火铳顺着拒马枪的方向,向前微微偏斜;看不到拒马枪的看这面旗帜的方向!”
赵虎明白这简单的状况,因为他们面对的不是前方,而位于一个方阵侧面。前面还有方阵,各个方阵成错落的布局,神火都不在最前面;但若辽军从方阵之间穿插进来,侧面就会受到神火都等部的远程打击。
很快马蹄声越来越大,前面响起了“哐、哐”的一声又一声锣鼓声,然后唰唰唰的箭矢一齐飞向天空,战阵上聒噪声大作。
赵虎只看到前面的天空上箭矢如雨,一片晃动的枪林之外,起伏的辽军人头时隐时现,喊叫声震耳欲聋。此时队列中说什么话已经听不见了,武将们只有吼叫才有用。
都头吼道:“叫你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远的喊话别听,听自家将帅的军令!临阵后退者斩!”
这时忽见飞奔的马匹从前面的空隙里陆续奔进来了!对,就是契丹人,那帮骑着马操着弓箭的人,便是在赵树原烧杀劫掠的暴徒!
“准备!”武将的声音吼道。
赵虎在第二排,等着前面的兄弟端平了火铳,在武将一声令下后,“噼里啪啦……”的爆响,硝烟顿时遮挡了视线。
“换队!”
赵虎立刻跟着左右的人向前走了几步,他已经把这些步骤练得滚瓜烂熟,但旁边的士卒却在念念有词,手都在抖。
刚才腾起的硝烟在风中稍稍散去,前面的马群仿佛在眼前奔跑一般,幸好有两层拒马枪挡着,让人们心里稍安。两侧的锣声一响,周军的弩兵纷纷放箭,不断有契丹兵从马上摔落。
一些辽军骑兵飞奔着从面前掠过,赵虎刚走上来,就看到一个契丹人在马背上侧身拉弓,恐怕只有十几步那么远。他连那个契丹人的脸,和张开嘴时的黄牙都看清了!赵虎的心里紧绷着,脑子里一片空白。
一枝箭矢横飞过来,赵虎的心里一紧,但根本来不及反应。忽然一声惨叫,旁边的士卒丢掉了火铳。
更多的箭矢纷乱地飞过来,赵虎感觉头上“钉”地一声被撞击了下,然后看到一枝箭矢从眼前弹跳出去。
武将在吆喝,赵虎咬着牙和别人一起纷纷抬起火铳,他的目光随意地捕捉到前侧一个正在边骑马跑边拉弓的契丹人。眼睛、准门、目标,三点一线。
少顷,耳边响起十将熟悉的声音:“放!”
赵虎心里大骂“打你狗日的”,随即扣动机关的同时,把脸向左一偏,闭上了眼睛,同时微微张开嘴(据上峰说能避免耳朵被震聋),顿时“砰砰砰……”的火药炸响在耳边响起。
至于打没打中,根本不知道,等睁开眼睛转头瞧时,面前白茫茫一片硝烟,前面的状况又乱,连刚才瞄的那个敌兵都不知道在哪了。
“换队!”武将吼道。
不料就在这时,忽然“轰”地一声巨响,硝烟中一骑人马撞到了前方的拒马枪!接着就是马的惨嘶,疾奔的战马倒下也没停下来,沉重地摔在地上向前滑动了一段,撞到了第二排拒马枪上,那骑兵更惨,正好扑到了拒马枪上!那尖尖的几根枪头直接洞穿了那厮的甲胄和躯干,那厮像是一串肉一样被叉在上面,血溅得到处都是。
众周军士卒一个个都怔了一下,但总算有人清楚刚才武将下达了换队的命令。赵虎也倒退回去。
但事儿还没完,片刻后,另一骑又冲了上来,那匹马被驱驰着向上一跃,似乎想从穿着尸体的拒马枪上跳过来。赵虎睁眼看到了高高跳起的马前掌,但那马腹随即便撞到了拒马枪上,又是一声惨嘶,连人带马径直绊倒落在了拒马枪上。那人马是向前冲的,一股猛力带着拒马枪向前一扑,径直撞翻了一大截排枪,沉重的人马“轰”地砸在地上。
双方总共近十万骑兵(实数)的大战即将爆发!郭绍的注意力也不由得从同样十分重要的攻城战中转移到了这场即将到来的骑兵大战中。
王朴在身后道:“辽军可能会跑,马兵作战,他们要跑也不好拦住。”
“嗯。”郭绍吭了一声。拿着毛笔在图上画了三条箭头弧线。
如果辽军北遁,倒影响不了战局。但辽军若是决战,其实并不算落于下风……周军部署在左右两路的骑兵总兵力五万三千,能投入温渝河北岸之战的骑兵兵力与辽军援兵几乎势均力敌。
但战略上周军处于上风,李处耘、罗延环两路相距不远,不存在被各个击破的可能,一旦接敌能很快形成夹击之势。
郭绍此时心里对这场战役很有自信,但又有些忐忑。
王朴的声音又道:“大周军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郭绍头也不回地说:“王使君言之有理。”
但等待的过程还是很难受,等待最是磨人。一件准备充分的大事,可它又是由无数的细节组成,在结果没有揭晓时,郭绍会担心在哪一个方面万一出点错、而影响全局。
他转身在粗糙的木案前坐了下来。
耳边“轰轰……”的炮声震得耳膜作响,空气中一阵难闻的硝烟味;郭绍的脑子也嗡嗡的,在隆隆的巨响中,他仿佛看到了万马奔腾,听到了马蹄声轰鸣的巨响。
这不只是想象,此时此刻,罗延环部正沿着地图上的箭头在奔腾,李处耘部也在同时北上迎战。
郭绍深吸了一口气,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心里七上八下根本控制不住。
第六百一十二章 变化
天刚蒙蒙亮,料峭春寒之时气温仍旧很低,但帐篷里的郭绍却满头大汗。
他忽然惊醒,猛地坐了起来。只觉得胸口“扑通扑通”直响,他隐约记得,梦里自己变成了个有钱人,让姐姐过上了好日子;但似乎是因为利益犯了命案,一直在提心吊胆掩盖罪恶,然后为了预防事情败露好像又干了坏事!
大概是这么回事,梦境里大部分东西已模糊不清。
“陛下……”一个汉子的声音响起。
郭绍循声看去,只见一个头上梳着发髻穿着圆领古装的古代人,这才渐渐回过神来。很快身在何处、在干什么事才回到了心里,自己正在幽州前线军营的帐篷里!
昏暗的光线,床边有个火盆,里面快烧尽的木炭露出暗红的光,好像龟裂的岩浆。
他回过神来,前世根本没干过什么大的坏事;而现在自己是皇帝!杀人算个什么事,发动一场战争下来,死无数的人……此时杀人当然不严重,严重的是战败和失去权威!
郭绍沉声道:“军营里湿气重,下半夜睡得不太好。”
那侍从忙道:“卑职明早找些毛毡垫在地上。”
“罢了。”郭绍道。他随即披衣起床,掀开垂挂在门口的厚帘子,门口燃着篝火,一群披坚执锐的将士立刻站直了身体,抱拳面对郭绍。
天空刚刚泛白,天地间笼罩在灰蒙蒙的雾气中。
此时不同于白天,四下里至少没有那么大的噪音。“咕咕咕……”忽然一声叫声传来,郭绍抬头望去,只见两只鸟儿向北飞翔。
郭绍久久看着空中的黑影一言不发。那不是野鸟、是鸽子,鸽子的叫声郭绍还是分辨得出来。而且多半是传递军情的信鸽。
他下意识揣测,被困在牢笼一样的幽州城的萧思温究竟用信鸽传递了什么内容。
在这里只有辽军可以用鸽子,周军在前线没法用信鸽。因为鸽子传递消息的原理是鸽子飞回“家”,比如天上那两只信鸽,一开始是在北面某个地方养大的,事先被人关在笼子里送到幽州城;释放之后,它们自动飞回北边原来的地方。
现在温渝河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郭绍还不知道。他望着东北方向,隐约仿佛听到了如同天边传来的闷雷声音,但细听又觉得是错觉。
郭绍观察了一番东边的光线,深呼吸一口气,收住心神快步返回帐篷。侍从忙碌着服侍他穿衣披甲,收拾仪表。
这时卢成勇也赶了过来,郭绍不动声色道:“你去告诉前营军府的文官,有任何战事的消息,立刻禀报。”
卢成勇抱拳道:“喏。”
当天有各种军情报来,右路大军与辽军援军已进入临战状态,郭绍时刻牵挂着前方,却没有下达一道圣旨。他只是等待。
次日,罗延环部出动的第三天。军府的人急匆匆走进了中军大帐,又有军情报来;此时王朴也在账内。
郭绍先看军报,脸色顿时微微一变,将纸递给旁边的卢成勇,让卢成勇给在场的文武知情。他自己拿出一张别的图来,铺到了木案上。
“辽军从南部过了温渝河?”王朴也是一惊。
诸将哗然,议论纷纷,“李都点检和罗副都两路那么多马兵在干什么?怎么放辽军过来的?”“辽军绕过咱们的骑兵,想干什么……”
郭绍指着图上的位置道:“现在立刻想办法搞清楚,辽军从这里过河的人有多少人马!李处耘和罗延环面对的辽军又有多少?”
王朴马上转身对一个文官沉声交代了几句,拱手面对郭绍道:“陛下,现在幽州城外诸部应立刻停止攻城,即刻布防。”
郭绍这时说道:“部署步兵方阵在各处炮营和辎重营,准备列阵防备袭扰。”
“喏。”
郭绍故意缓了一口气:“战场形势不可能完全按照咱们预定的情况进行,这事不能全怪李处耘部。温渝河在这一段连绵数百里,李处耘等几万人又不能分散,他们本来就不是完全为了河防;辽军只要铁了心想突破温渝河,并不算困难……但过来了的辽军,便是孤军,风险很大。诸位不必惊慌。”
就一会儿工夫,近处的炮声已经变小,炮营已经按照中军的意图做出了反应……这给郭绍一个感觉,一切还是在掌控之内。
他渐渐镇定下来,辽军的动静着实叫郭绍有点惊讶……但辽军孤军深入也不是什么高招、就是个高风险的赌博,而且他看不出来辽军高风险之下、能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王朴正色道:“老臣认为,围城工事的风险不大;因辽军没有足够的时间破坏围城布局。若辽军北路主力欺骗性地孤军深入,李处耘和罗延环就能腾出手从后方追击;若辽军只是偏师,兵力不足以对幽州十几万大周军造成威胁,反可能陷入重围。”
郭绍不假思索,立刻赞同王朴。至少这样说能稳定中军的人心。
王朴道:“反倒是陛下的行辕需要严密护卫。幽州城四面,大周军有十几万精兵,但为了围攻城池比较分散,留在幽州城的人马也大多是步兵,调动缓慢,不利于抓住战机快速进攻,得提前部署。”
郭绍道:“中军有杨彪率领的虎贲军骑马步兵将近二万。”
王朴道:“现在不知道辽军过河的人有多少,更不清楚他们的目的。老臣猜测,辽军突然袭击,目标不是幽州城大片的围城工事,却是我大周的皇帝行辕……只有这里,才值得辽军冒险。”
郭绍点点头,踱了两步:“杨彪部有机动力,可以作为预备队。调虎捷军、龙捷军步兵到中军大营四面接替防务,杨彪部调动到侧面,等候调遣。”
众人没有提出质疑,郭绍的意思当即就传达到两侧的前营军府办公大帐,安排军队调动。
这时郭绍有些怒意:“咱们先稳住阵脚,等清楚了辽军的具体兵力,便反击围剿!”
第六百一十三章 风急
郭绍等人在焦急中等待军情,等了半天。这时一个文官终于急匆匆地走进中军大帐,双手捧起一份奏报:“李都点检急报,辽军约两万余骑率先进攻右路;罗副都(罗延环)部尚在北面,正在南下追逐辽军侧翼。因辽军主动进攻,李都点检不得不率先与辽军交战。”
文官把奏报放到侍从手里,又道:“李都点检请旨,抽调右路骑兵救驾。”
大帐中的文武听罢个个脸色凝重。
郭绍听了文官的转述,也不急着看奏报,他低头看铺在桌面的图。原来的情况是……大周骑兵位于西面,罗延环部在北、李处耘部在南,成呼应之势;辽军整体在东北面。李处耘的意图,罗延环突然从北面长驱直入,率先发动对辽军的进攻,李处耘再从南部夹击,两路进攻辽军。
但此时的消息越来越明朗。辽军提早主动进攻,及时抓住了主动权,主力兵锋忽然南指。大部进攻李处耘,一部从南面涉水过温渝河,迂回直趋幽州城。
现在的情况是……在温渝河东岸,李处耘与辽军大部西东接敌;罗延环还在北边,有少许时间差赶到温渝河战场;辽军一部在南边,已经接近幽州。
郭绍摸清了情况,心道:李处耘请旨救驾,不过是表个态度,他上奏的时候,根本抽不开身;李处耘两万多骑,辽军也是两万多骑,周军骑兵不见得比辽军宫帐军战力强,李处耘要是临阵抽走大部,处境会十分危险,他必须等罗延环赶到后才有机会。何况,等请奏、回复军令一个过程来回耽搁,时机又不一样了。
郭绍沉住气,不动声色道:“回复李处耘,首要稳住东线战局。幽州城有大周军十几万,辽军不足两万骑偷袭,能奈我如何?”
王朴道:“等右路李处耘和罗延环击退辽军,便可抽身渡过温渝河,从后方包抄辽军南路,瓮中捉鳖!”
就在这时,中军营中鼓号声齐作,那鼓声敲得十分急,无形中让郭绍的心绪也紧张急迫起来。
……
天边“隆隆隆……”的闷响响成一片,仿佛远方云层里酝酿的闷雷!视线尽头,地平线上一条粗粗的黑线,大片马群向这边蔓延过来。
周军这边同样人山人海,赵虎抬头望去,全是铁盔,人群上方的长枪如同树林一般。
他紧握着手里的青铜铳,一声不吭地在队列里等待着。等待了漫长的时间,今日终于见到辽国契丹人了!赵虎属于虎贲军,他所在的周围全是装备精良的周军步兵精锐;神火都也算是骑马步兵,但此时真正的骑马步兵是当作机动的骑军用,他们的火绳枪没法在马上作战,只好与步兵为列。
辽军的马蹄声已经听得清清楚楚,但等他们靠近的过程仿佛分外漫长。
起了一阵风,军阵上的旗帜被吹得“噼啪”作响。
沉重的马蹄声更是如同践踏在人的心坎上,一次次敲击着赵虎的心。他心里仍旧充斥着恐惧,但仍有勇气面对这一切,他不断告诉自己,现在自己已不是当年任那帮凶徒驱赶恐吓的农夫,周围都是武装到牙齿的兄弟。
不知过了多久,都头吆喝起来:“各队检查火绳,熄灭了的赶紧点燃!”
过了一会儿都头又不厌其烦地嚷嚷道:“看前面的拒马枪!火铳顺着拒马枪的方向,向前微微偏斜;看不到拒马枪的看这面旗帜的方向!”
赵虎明白这简单的状况,因为他们面对的不是前方,而位于一个方阵侧面。前面还有方阵,各个方阵成错落的布局,神火都不在最前面;但若辽军从方阵之间穿插进来,侧面就会受到神火都等部的远程打击。
很快马蹄声越来越大,前面响起了“哐、哐”的一声又一声锣鼓声,然后唰唰唰的箭矢一齐飞向天空,战阵上聒噪声大作。
赵虎只看到前面的天空上箭矢如雨,一片晃动的枪林之外,起伏的辽军人头时隐时现,喊叫声震耳欲聋。此时队列中说什么话已经听不见了,武将们只有吼叫才有用。
都头吼道:“叫你们干什么就干什么,远的喊话别听,听自家将帅的军令!临阵后退者斩!”
这时忽见飞奔的马匹从前面的空隙里陆续奔进来了!对,就是契丹人,那帮骑着马操着弓箭的人,便是在赵树原烧杀劫掠的暴徒!
“准备!”武将的声音吼道。
赵虎在第二排,等着前面的兄弟端平了火铳,在武将一声令下后,“噼里啪啦……”的爆响,硝烟顿时遮挡了视线。
“换队!”
赵虎立刻跟着左右的人向前走了几步,他已经把这些步骤练得滚瓜烂熟,但旁边的士卒却在念念有词,手都在抖。
刚才腾起的硝烟在风中稍稍散去,前面的马群仿佛在眼前奔跑一般,幸好有两层拒马枪挡着,让人们心里稍安。两侧的锣声一响,周军的弩兵纷纷放箭,不断有契丹兵从马上摔落。
一些辽军骑兵飞奔着从面前掠过,赵虎刚走上来,就看到一个契丹人在马背上侧身拉弓,恐怕只有十几步那么远。他连那个契丹人的脸,和张开嘴时的黄牙都看清了!赵虎的心里紧绷着,脑子里一片空白。
一枝箭矢横飞过来,赵虎的心里一紧,但根本来不及反应。忽然一声惨叫,旁边的士卒丢掉了火铳。
更多的箭矢纷乱地飞过来,赵虎感觉头上“钉”地一声被撞击了下,然后看到一枝箭矢从眼前弹跳出去。
武将在吆喝,赵虎咬着牙和别人一起纷纷抬起火铳,他的目光随意地捕捉到前侧一个正在边骑马跑边拉弓的契丹人。眼睛、准门、目标,三点一线。
少顷,耳边响起十将熟悉的声音:“放!”
赵虎心里大骂“打你狗日的”,随即扣动机关的同时,把脸向左一偏,闭上了眼睛,同时微微张开嘴(据上峰说能避免耳朵被震聋),顿时“砰砰砰……”的火药炸响在耳边响起。
至于打没打中,根本不知道,等睁开眼睛转头瞧时,面前白茫茫一片硝烟,前面的状况又乱,连刚才瞄的那个敌兵都不知道在哪了。
“换队!”武将吼道。
不料就在这时,忽然“轰”地一声巨响,硝烟中一骑人马撞到了前方的拒马枪!接着就是马的惨嘶,疾奔的战马倒下也没停下来,沉重地摔在地上向前滑动了一段,撞到了第二排拒马枪上,那骑兵更惨,正好扑到了拒马枪上!那尖尖的几根枪头直接洞穿了那厮的甲胄和躯干,那厮像是一串肉一样被叉在上面,血溅得到处都是。
众周军士卒一个个都怔了一下,但总算有人清楚刚才武将下达了换队的命令。赵虎也倒退回去。
但事儿还没完,片刻后,另一骑又冲了上来,那匹马被驱驰着向上一跃,似乎想从穿着尸体的拒马枪上跳过来。赵虎睁眼看到了高高跳起的马前掌,但那马腹随即便撞到了拒马枪上,又是一声惨嘶,连人带马径直绊倒落在了拒马枪上。那人马是向前冲的,一股猛力带着拒马枪向前一扑,径直撞翻了一大截排枪,沉重的人马“轰”地砸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