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完结+番外_分卷阅读_451
在边陲之地,生命是第一需要保卫的,所以,他自我保护的意识极强,但凡稍有不对,只要危及生命,他就会选择保命为主,为了活下去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信仰?意念?志向?都得放在性命之后。
贾诩知道指导,现在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的回答。
是否愿意去,凉州?是要继续做一个躲在暗处的谋士还是要去成为家乡的父母官,护一方水土太平?
答案早就在他心中。
贾诩自座位上站起,走至堂中,他冲着坐在主位的曹操拜下,久久不起。
他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正在曹操的预料之中,也包括他之后说的话。贾诩说“吾愿往。”
他低调了很多年。
洛阳为官的时候低调,在长安的时候低调,投奔了李榷之后依然低调。
他本可以继续装傻下去,并没有那么早暴露自己的必要。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他的改变呢?因为他看到了兖州的水利设施,他从这些水利设施里面看到了,在他的家乡使用的可能性。
就为了这一份可能性,他主动展示了自己。
他想要成为曹操信任的人,因为他觉得曹操的治理之下那些郡县会变得越来越富强。他是一个聪明人,对于一个身处东南平原地区的诸侯来说,一个地处西北的马场,是他们所不能抵挡的诱惑。
哪怕仅仅为了这一个马场,就已经足够吸引的曹操向凉州伸出手了。
即便没有如今夏安然的建议,他也有可能会想办法择取一能干之吏,为凉州治。贾诩不会给自己面上贴金,说他的所作所为均是为了家乡,但他也的确会在与家乡有利的地方为之作谋划,而同时作为一个聪明人,他从夏安然的只字片语中,感受到了西凉的前景对于曹操军阀的重要性,小陛下还没有亲政之前,这一部分获取的利益,都将落在了曹操手中。哪怕仅仅是为了这个,贾诩就能在曹操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的为自己谋取福利,譬如要一个帮手。
如他所料的,对于他这一个小小的要求,曹操并未拒绝。
坐在主位上的曹孟德饶有兴趣的看着贾诩,并且询问他想要谁来帮他。贾诩的目光自堂中的几位谋才身上划过,他颇有些遗憾的看了夏安然一眼。
他当然最想要这一个,但是他知道曹操不会允许,以贾诩对曹营的了解,夏景熙在曹营的中谋士中的重要性可能是能够排到前三。不为别的,就为他那一手生财之道,还有对于民生之志的擅长。
说一句稍稍夸张一些的话,如若不是曹孟德刚刚进入东郡之时便以农田水利为切入口,他的路会比现在困难许多。
甚至在他看来,曹孟德能够如此轻松的驰骋在外,全无顾忌,夏景熙和荀文若之功居于首位。
也因此,他心中很清楚,他是要不来这一个金娃娃的。贾诩恋恋不舍的眼光让夏安然被惊出了一头冷汗。他总觉得自己被毒士惦记上了,不知道原因的夏安然此时此刻只想伸出尔康手试图去解释一下。
我真的没有针对毒士挖坑呀!
这不是他的本意!
明明就是命运的愚弄嗷!
不知道夏安然完全曲解他的意思的贾诩慢悠悠的看向了另一个人,此人坐于他的次席,正是这次曹操的战利品之一。
在曹操清扫战场的时候,于袁绍的监狱之中发出现的属于袁绍的谋士田丰。
此人智谋百出,只是却不讨袁公路的喜欢,因为性格实在太过刚烈,但是这一点在贾诩看来这是他所需要的。贾诩多年以来端了一张和善老实的面皮,时间久了都能让人忘记他出身于西凉这个凶悍之地了,而且这张皮挂了久了,连贾诩偶然自己也会忘记.
若为谋士,则也无大碍,但是若为一地长官,这样便显得太过于软弱了,所以他需要一个聪明又有魄力的,能够与他共唱一出黑白脸双簧。
刚刚加入曹操帐下的田丰,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就这么被派去了西凉,他的前同僚,一同被曹操带回的沮授同情的看了他一眼,然后默默得往软垫里头又缩了一下,减小了自己的存在感,他自己安静得坐在自己的席位之上,平静无波得饮下了一盏茶。
贾诩的任职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毕竟西凉之地在那里虽能称作是一个土皇帝,但是大部分民众还是会选择留在更为富庶的中原腹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贾诩所带走的除了曹操派给他的亲兵之外,还有若干学社的学子。
贾诩是亲自跑到昌邑学校门口招募的,差点没有把不知情的水镜先生给气坏,倒是夏安然表示这没什么关系,就当做是一次课外实训好了。
尤其是,高年级的学子即将毕业,留在这里曹营能够提供的机会毕竟不多,现如今除了冀州能够有稍许岗位空缺以外,别的岗位基本已经饱和。
学子们能够学的都已经学会了,不出去试一试、走一走,又怎能知道自己还缺了些什么呢?
最后通过自愿报名,还有导师选拔,跟随着贾诩前往凉州的一共有八位学生,而最后这八位学生都没有回来。
他们就像一棵棵小白杨一样,扎根在了偏远的西凉荒漠里面,用自己的努力在凉州建立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农业地带,甚至于除了他们每年回家乡探亲的时候,这些个荣誉学长还会帮着新东家来挖自己的学弟,下手可以说毫不留情。
而受他们的影响,渐渐得,不仅仅是兖州的学校,其余州府的学校每年到了毕业季的时候,都会有官府亲自过来,择选人才。
不过兖州的学校因为其教育方式的优越性,学生质量最为优等,几乎每一年毕业的学子都能完全找到自己的工作,就业率为100%。
但也同样因为这样,为了不砸掉学校的招牌,入门的测试以及之后的升学考试、回家作业难度逐渐转向了变态级别,由于东汉招募的特殊性质,这些学子所步入的岗位基本都是普通小吏,他们的升迁之路相较于举荐制的官吏要略微坎坷一些,都是从小吏一级一级升上去的。但是也因为如此,他们扎根于基层之中,知晓民间疾苦,也明白策略对于百姓的影响。
信仰?意念?志向?都得放在性命之后。
贾诩知道指导,现在所有人都在等着他的回答。
是否愿意去,凉州?是要继续做一个躲在暗处的谋士还是要去成为家乡的父母官,护一方水土太平?
答案早就在他心中。
贾诩自座位上站起,走至堂中,他冲着坐在主位的曹操拜下,久久不起。
他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正在曹操的预料之中,也包括他之后说的话。贾诩说“吾愿往。”
他低调了很多年。
洛阳为官的时候低调,在长安的时候低调,投奔了李榷之后依然低调。
他本可以继续装傻下去,并没有那么早暴露自己的必要。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他的改变呢?因为他看到了兖州的水利设施,他从这些水利设施里面看到了,在他的家乡使用的可能性。
就为了这一份可能性,他主动展示了自己。
他想要成为曹操信任的人,因为他觉得曹操的治理之下那些郡县会变得越来越富强。他是一个聪明人,对于一个身处东南平原地区的诸侯来说,一个地处西北的马场,是他们所不能抵挡的诱惑。
哪怕仅仅为了这一个马场,就已经足够吸引的曹操向凉州伸出手了。
即便没有如今夏安然的建议,他也有可能会想办法择取一能干之吏,为凉州治。贾诩不会给自己面上贴金,说他的所作所为均是为了家乡,但他也的确会在与家乡有利的地方为之作谋划,而同时作为一个聪明人,他从夏安然的只字片语中,感受到了西凉的前景对于曹操军阀的重要性,小陛下还没有亲政之前,这一部分获取的利益,都将落在了曹操手中。哪怕仅仅是为了这个,贾诩就能在曹操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的为自己谋取福利,譬如要一个帮手。
如他所料的,对于他这一个小小的要求,曹操并未拒绝。
坐在主位上的曹孟德饶有兴趣的看着贾诩,并且询问他想要谁来帮他。贾诩的目光自堂中的几位谋才身上划过,他颇有些遗憾的看了夏安然一眼。
他当然最想要这一个,但是他知道曹操不会允许,以贾诩对曹营的了解,夏景熙在曹营的中谋士中的重要性可能是能够排到前三。不为别的,就为他那一手生财之道,还有对于民生之志的擅长。
说一句稍稍夸张一些的话,如若不是曹孟德刚刚进入东郡之时便以农田水利为切入口,他的路会比现在困难许多。
甚至在他看来,曹孟德能够如此轻松的驰骋在外,全无顾忌,夏景熙和荀文若之功居于首位。
也因此,他心中很清楚,他是要不来这一个金娃娃的。贾诩恋恋不舍的眼光让夏安然被惊出了一头冷汗。他总觉得自己被毒士惦记上了,不知道原因的夏安然此时此刻只想伸出尔康手试图去解释一下。
我真的没有针对毒士挖坑呀!
这不是他的本意!
明明就是命运的愚弄嗷!
不知道夏安然完全曲解他的意思的贾诩慢悠悠的看向了另一个人,此人坐于他的次席,正是这次曹操的战利品之一。
在曹操清扫战场的时候,于袁绍的监狱之中发出现的属于袁绍的谋士田丰。
此人智谋百出,只是却不讨袁公路的喜欢,因为性格实在太过刚烈,但是这一点在贾诩看来这是他所需要的。贾诩多年以来端了一张和善老实的面皮,时间久了都能让人忘记他出身于西凉这个凶悍之地了,而且这张皮挂了久了,连贾诩偶然自己也会忘记.
若为谋士,则也无大碍,但是若为一地长官,这样便显得太过于软弱了,所以他需要一个聪明又有魄力的,能够与他共唱一出黑白脸双簧。
刚刚加入曹操帐下的田丰,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就这么被派去了西凉,他的前同僚,一同被曹操带回的沮授同情的看了他一眼,然后默默得往软垫里头又缩了一下,减小了自己的存在感,他自己安静得坐在自己的席位之上,平静无波得饮下了一盏茶。
贾诩的任职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毕竟西凉之地在那里虽能称作是一个土皇帝,但是大部分民众还是会选择留在更为富庶的中原腹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贾诩所带走的除了曹操派给他的亲兵之外,还有若干学社的学子。
贾诩是亲自跑到昌邑学校门口招募的,差点没有把不知情的水镜先生给气坏,倒是夏安然表示这没什么关系,就当做是一次课外实训好了。
尤其是,高年级的学子即将毕业,留在这里曹营能够提供的机会毕竟不多,现如今除了冀州能够有稍许岗位空缺以外,别的岗位基本已经饱和。
学子们能够学的都已经学会了,不出去试一试、走一走,又怎能知道自己还缺了些什么呢?
最后通过自愿报名,还有导师选拔,跟随着贾诩前往凉州的一共有八位学生,而最后这八位学生都没有回来。
他们就像一棵棵小白杨一样,扎根在了偏远的西凉荒漠里面,用自己的努力在凉州建立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农业地带,甚至于除了他们每年回家乡探亲的时候,这些个荣誉学长还会帮着新东家来挖自己的学弟,下手可以说毫不留情。
而受他们的影响,渐渐得,不仅仅是兖州的学校,其余州府的学校每年到了毕业季的时候,都会有官府亲自过来,择选人才。
不过兖州的学校因为其教育方式的优越性,学生质量最为优等,几乎每一年毕业的学子都能完全找到自己的工作,就业率为100%。
但也同样因为这样,为了不砸掉学校的招牌,入门的测试以及之后的升学考试、回家作业难度逐渐转向了变态级别,由于东汉招募的特殊性质,这些学子所步入的岗位基本都是普通小吏,他们的升迁之路相较于举荐制的官吏要略微坎坷一些,都是从小吏一级一级升上去的。但是也因为如此,他们扎根于基层之中,知晓民间疾苦,也明白策略对于百姓的影响。